五粮液“酒都”要变“锂都”,城市也抢造车风口?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6


编辑 | 施智梁


四川宜宾在转型。


2019年宁德时代(300750.SZ)陆续投入380亿元在宜宾建设全球最大动力电池工厂后,牵一发而动全身,锂电上游产业链企业纷纷向这座素有竹都、酒都美誉之称的 历史 名城涌来。不到两年,从无到有,隐隐勾勒出一座未来锂都雏形。


这座有2200年建城史、4000年酿酒史、3000年种茶史的小城,给当代人留下的印象是 美食 燃面、全竹宴和工厂都可作为景区的五粮液。然而,就是一个如此充满“慢节奏”生活气息的传统城市,快速完成了由传统工业向新兴 科技 转型的壮举。


宜宾政府迫切想告别以“一黑一白”(煤炭和白酒)为支柱的产业结构,尽管发展锂电的先天条件并不丰满,但以执行效率、政策优惠和配套建设上的“真心”,拿下了宁德时代,许下“再造一个五粮液”的愿景。


这并不是故事的终点。于宜宾而言,尽管以从无到有建设10所大学应对城市产业转型,如何吸引并留住 科技 人才仍面临巨大困难;此外,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宜宾,几乎是从零开始发展锂电产业,从规划到每一次资源调动都充满着暗流。


一个事实是,酒都正在变锂都,而能否真正成为锂都,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很难想象,一个未来全国甚至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中心的建设,竟然不是政府精心缔造,而是一次偶然的无心之举。



三年前,2018年1月,奇瑞 汽车 一纸“24.94亿转让凯翼 汽车 51%股权”的公告,一度成为 汽车 人士茶余饭后的谈资,只因接受凯翼 汽车 股权的是宜宾市 汽车 产业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50.5%)和五粮液集团旗下的子公司普什集团(0.5%)。


在那个新造车势力热闹非凡的年代,“五粮液造车”的噱头依旧足够抢眼,也是各大媒体频频报道的热议话题。


想要造车的当然不是五粮液,否则也不会仅占凯翼 汽车 0.5%的股份。真正扑在电动 汽车 事业上的,是迫切告别“一黑一白”的宜宾市政府。“黑”是指煤炭,“白”是指白酒,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宜宾市的GDP几乎全由这两大产业提供。


如果一定要和五粮液扯上关系,大概是营收573亿元、净利200亿元的五粮液为宜宾市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收入,得以支撑新能源 汽车 的野望。


从经济大环境来看,无论是白酒还是煤炭均长期处于行业低谷阶段。在2016年的第五次党代会上,宜宾市提出“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即在巩固提升名优白酒、化工轻纺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智能终端、轨道交通、 汽车 、通用航空、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宜宾市国资委收购凯翼 汽车 后,连同凯翼的生产资质和生产基地也一并从芜湖搬迁至宜宾。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国重要的 汽车 消费市场,四川省 汽车 工厂林立,却始终没有一款“自家”的 汽车 品牌。凯翼 汽车 名声不显,却是宜宾乃至整个四川省唯一的本土乘用车品牌。“亲儿子”凯翼的广告牌在五粮液机场占据C位也就变的理所当然了。


于 汽车 工业而言,单单一个整车厂只是无根之木,想要形成 汽车 产业,上游零部件集群必不可少,宜宾市政府很快将目光放在了新能源 汽车 核心三电(电池、电机、电控)上。就这样,秉承着“要做就做最好”的原则,宜宾市政府找到了宁德时代。


一心为电动 汽车 铺路的宜宾市政府怎么也想不到,一次普普通通的招商引资,却在无意间构建了一座未来锂电帝国。短短数年后,锂电产业成为了宜宾继五粮液后的又一张名片,其规模之巨、影响之大,远远将 汽车 业务甩在身后。



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时代,一颗真心值多少钱?


汽车 圈有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李书福在首次接触沃尔沃时,用一句蹩脚的英文“I love you”来回答为什么收购沃尔沃,并赢得全场欢呼,最终吉利以18亿美元的价格从无数竞争对手手中抢下了沃尔沃。而在另一段故事里,宜宾市政府的回答是:一颗真心值380亿。


作为全球动力电池产业不折不扣的龙头,宁德时代是每一个新能源产业缔造者眼中的香饽饽。弱势车企尚无议价权,没有锂电产业基础的宜宾市政府更加没有选址权。


当时的宜宾确实条件有限,不仅锂电上游工业基础薄弱,锂电消费市场也几乎空白,更重要的是,在宜宾的 历史 上,从未接触过百亿级投资,如何接触、如何协调都是摆在宜宾市政府面前的难题。



朱明华口中的一点成绩,其实就是宜宾市天宜锂业科创有限公司的从无到有,这家2018年底才刚刚注册的锂业公司,2020年就实现了投产。目前,天宜锂业的年产能为2万吨氢氧化锂,截至今年底,产能还将提升至4.5万吨,2024年满产后,产能将达到10万吨,大约可供应125GWh左右的动力电池产线。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天宜锂业就是宁德时代的排头兵和试刀石,天宜锂业董事长裴振华的另一个身份,也正是宁德时代股东之一。珠玉在前,宁德时代这才给了宜宾市政府一个深度了解的机会。


即便如此,双方的交涉依旧异常艰辛。据刘勇回忆,“过程非常波折,我们一度听到消息,宁德时代要和遂宁签约,焦虑等待一天后,才传来消息要和我们继续谈。”最终,还是“人力胜天”,先天条件并不丰满的宜宾拿下了宁德时代投资。


在后续的对接中,宜宾市政府对天宜锂业的高效回应,也复刻在了和宁德时代的磨合中,甚至犹有过之。“当时我们承诺3个月平整1000亩土地,包括宁德时代在内,谁也不信,我们动用了1000台机器,人停机器不停,24小时赶工,仅用81天,完成土地交付。”刘勇表示。


完成了宾主尽欢的一期项目后,宜宾市政府在执行效率、政策优惠和配套建设上的“真心”彻底打动了宁德时代,这才有了后续2-7期项目的落地。


据公开信息整理,目前宁德时代与宜宾签约的项目已达7期,总投资约380亿元,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之一。



当然,宜宾在能源和交通上的优势也不可忽略。宜宾位于云贵川渝四省市的地理中心,又地处三江汇流处,水运本就十分发达,宜宾还在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未来五年内,宜宾将形成至成都、重庆、贵阳1小时交通圈,至西安、兰州5小时交通圈,至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7小时交通圈。




宁德时代的落户,彻底改变了宜宾的风貌。从一个酒香四溢的 旅游 景点,摇身一变成为掌握前沿新能源核心技术的 科技 重镇。


2019年9月,宁德时代与宜宾政府签署项目投资协议,双方将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建西部新能源产业基地;三个月后,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新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时代”)动力电池项目正式破土动工。


于宜宾而言,号称“再造一个五粮液”的四川时代是不折不扣的一号工程,这不仅是因为四川时代本身就是千亿级企业,产值是五粮液的两倍;更是因为围绕宁德时代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锂电产业集群,其经济效益和对就业、人才的拉动,远非一个五粮液可比。



按照政府公开规划,以宁德时代新能源锂电池产业为核心引擎,已签约落地宁德时代、吉利 汽车 、长盈精密等14个项目,总投资765亿元,预计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800亿元,其中宁德时代1-6期及时代吉利共7个工厂,总投资400亿元,共建102GWh动力电池规模,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00亿元。



更为重要的是,最艰难的投入期已经过去,宜宾的一号工程到了享受果实的时候。


四川时代1期项目今年5月即可投产,2期项目今年10月可投产;2022年上半年,3期、5期、6期会相继投产(4期项目因土地原因推迟建设)。随着四川时代的逐渐投产,宜宾市的GDP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动力电池企业正在启动新一轮的产能“新基建”,储备粮草备战TWh(太瓦时,1TWh=1000GWh)时代;同时动力电池市场马太效应加剧,强者愈强,围绕巨头企业而形成的产业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也越来越明显。


在此背景下,宜宾政府为发展电动 汽车 的一次普通落子,无意间,催生出了一个庞大的锂电帝国。不少业内人士已经开始称宜宾为新的“锂都”。


目前公认的亚洲锂都是江西宜春市,这主要是因为,离宜春市区仅几十公里的宜春钽铌矿是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锂矿,现探明的可开采氧化锂储量为110万吨,居世界第一;铷为36万吨,占世界的60%;铯储量为6万吨,占全国22.5%,居全国第一。


由于锂资源丰富,香港国威、深圳福斯特、赣锋锂业等国内知名企业投资的锂电项目已花落宜春并破土动工;韩国LG、日本三洋、美国通用等世界著名企业也纷纷向宜春伸出榄橄枝。


然而,因矿成名的宜春其实锂矿资源开采量非常渺小,可忽略不计,依附在宜春的锂电企业,所用锂矿仍主要来自于国外;此外,尽管围绕宜春的锂电相关企业数量繁多,但规模其实都不大。


反观刚刚进入锂电圈的宜宾,随着天宜锂业10万吨氢氧化锂产线和四川时代162GWh动力电池产线全面投产(满产后均是该产品目前全球最大工厂),围绕宜宾的锂电集群将以碾压式的姿态超过宜春。


宜宾正在建设全球范围内顶尖的锂电产业帝国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宜宾是否能冠以“锂都”的称号,则还要看后续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宜宾市政府的愿景里,电动 汽车 才是自身发展的主要方向。刘勇称,“在继续扩充锂电供应链的同时,宜宾的下一步是抓一些重点的整车厂。”


不过遗憾的是,尽管宜宾甚至四川不遗余力扶持凯翼 汽车 ,但其市场销量并无起色,2018年凯翼 汽车 年销量跌至2.4万辆,2019年为2.7万辆。 2020年中,凯翼发布股权变更后的首款新车炫界,2020年总销量为3.3万辆,略有提升,却仍未迈过盈亏平衡线。


和风头正盛的锂电产业相比,宜宾的 汽车 业务几乎不值一提。一心扑在新能源 汽车 而不是锂电本身的宜宾,能否在其他城市的锂电集群建设中保持优势地位,充满着不确定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