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绝缨文言文阅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30

1. 绝缨者言译文楚庄王赐其群臣酒.日暮酒酣,左右皆醉.殿上烛火,有牵

楚庄王宴待群臣,天晚时群臣喝酒尽兴,人都醉了。

大殿上火烛灭了,有人暗拉王后的衣裳,王后扯断了这人的帽缨,对楚王说:“刚才火烛灭时,有人拉我的衣裳。我扯断了他的帽缨,请快点火查看帽缨断的人。”

楚王说:“不要燃火!”立刻下令:“今日大家与我欢乐饮酒,谁的帽缨不断,表示他还不尽兴。”于是群臣都自动把帽缨扯断了,于是楚王与群臣欢饮后才散席。

后来吴国出兵攻打楚国,有个人常常打头阵,楚国与吴国五次会战,他五次攻破敌人行阵打退敌人。楚王奇怪地问他:“我不曾优待于您,您为什么对我这么好?”那人说:“我就是大殿上帽缨被扯断的人。”

2. 楚庄王绝缨宴是什么故事

原文:

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曰:“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趣火来上,视绝缨者。”

白话译文:

楚庄王有次宴请群臣喝酒,喝得正欢,蜡烛突然灭了,有个大臣拉美人的衣服。美人扯下这个人的帽缨,告诉楚庄王说:“刚才蜡烛灭后,有人拉我衣服,我把他的帽缨扯下来了,你催促人点灯,看看是谁的帽缨断了。”

出处:出自西汉刘向的《说苑》之《楚庄王绝缨》。

楚庄王熊旅(?—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芈姓,熊氏,名旅(一作侣、吕),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庄王元年(前613年)到楚庄王二十三年(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楚穆王十二年(前613年),穆王去世,庄王熊旅即位,庄王即位时年龄尚不足20岁,国内矛盾重重,爆发了公子燮与公子仪的叛乱。在复杂的形势下,他采取了以静观动、以感辩奸的对策,表现出沉湎于声色犬马、不问政事的状况。

三年后,他对楚国的政局和各类人物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他重用了伍举、苏从等忠直之臣,攻灭了前来进犯的庸国,使楚国的势力向西北扩展,任用孙叔敖为令尹,重视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充实国力。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刘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世居长安,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刘歆之父。

其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刘向是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

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列仙传》等书,其著作《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楚辞》是刘向编订成书,而《山海经》是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成书。

《楚庄王绝缨》选自《说苑》。《新苑》按各类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遗闻轶事,每类之前列总说,事后加按语。其中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不少篇章中有关于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的哲理格言。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以及伦理观念。

按类编辑了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向

3. 楚庄王的绝缨之宴的故事的出处具体在《韩诗外传》第几卷中

客报绝缨(绝缨会、绝缨之宴、灭烛绝缨)

【原文·出处】

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曰:“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趣火来上,视绝缨者。”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群臣百有余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居三年,晋与楚战,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奋首却敌,卒得胜之。庄王怪而问曰:“寡人德薄,又未尝异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对曰:“臣当死,往者醉失礼,王隐忍不加诛也;臣终不敢以荫蔽之德而不显报王也,常愿肝脑涂地,用颈血湔敌久矣,臣乃夜绝缨者。”遂败晋军,楚得以强。此有阴德者必有阳报也。

——刘向 《说苑·复恩》节选

相关典籍:

楚庄王赐其群臣酒。日暮酒酣,左右皆醉,殿上烛灭,有牵王后衣者。后扢冠缨而绝之,言于王曰:“今烛灭,有牵妾衣者,妾扢其缨而绝之。愿趣火视绝缨者。”王曰:“止!”立出令曰:“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为乐也。”于是冠缨无完者,不知王后所绝冠缨者谁。于是,王乃遂与群臣欢饮,乃罢。后吴兴师攻楚,有人常为应行合战者,五陷阵却敌,遂取大军之首而献之。王怪而问之曰:“寡人未尝有异于子,子何为于寡人厚也?”对曰:“臣,先殿上绝缨者也。当时宜以肝胆涂地;负日久矣,未有所效。今幸得用于臣之义,尚可为王破吴而强楚。”

——韩婴《韩诗外传》节选

【译文·故事】

有一次楚庄王赏群臣一起饮酒。天色已晚,酒兴正浓,灯烛却灭了。这时有个人趁黑拉住了一个嫔妃的衣服(欲行非礼),这个嫔妃拉断了那人的帽带,然后告诉庄王说:“这会儿灯灭了,有人拉扯我的衣服,我扯断了他帽子上的带子拿在手上,赶快拿灯来,找出那个断了帽带的人。”庄王心想:“赏给他们酒喝,使他们醉后失礼,怎么能为了显示妇人的名节而使臣子受辱呢?”于是命令大家说:“今天和我共饮,不拉断帽带的,不算喝痛快了。”一百多个臣子都拉断了自己的帽带,然后掌灯,最后尽兴而散。过了三年,晋楚交战。有个臣子经常冲锋在前,五次交锋,五次奋勇击退敌人,终于取得了胜利。庄王奇怪地问他:“寡人并没有什么贤德,又未曾特别地优待过你,你为什么这样毫不犹豫地为我效死呢?”这个人回答说:“我早就该死了,先前喝醉了失礼,大王您克制忍耐没有加罪;但我到底不敢因你护蔽的阴德而不公开地报答大王,经常想肝脑涂地,用我脖子上的血来洒向敌人已经很久了,我就是那夜饮酒被拉断了帽带的人。” 于是楚军打败了晋军,楚国得以强盛。这就是暗里做了有德于人的事一定会得到明显地回报的例子。

【释义·点评】

读这则故事,不能不佩服楚庄王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胸怀和气度。即使作为一个凡夫俗子,自己的女人被人欺负也会火冒三丈,更何况贵为一国之君?但楚庄王忍住了,他知道自己的面子和人的生命孰轻孰重,知道一个妃子的名节和一个臣子的尊严孰轻孰重。他采取了一个很有人情味的办法,让所有的臣子都扯断帽带来保全那个被扯断帽带者。我们不难想像,那个被扯断帽带者正在惊恐之余,听到庄王这样的指示后,内心会掀起怎样的波澜?!所以对他后来在战场上拼死效命的表现,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了——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这场宴会被后人称为“绝缨会”或“绝缨之宴”。“绝缨”一词也便有了三个义项。一是被用作宽厚待人之典。三国时曹植《求自试表》“绝缨盗马之臣赦, 楚赵以济其难”;唐代陈子昂《座右铭》“秦穆饮盗马,楚客报绝缨” 。二是用以形容男女聚会,不拘形迹。宋代柳永《迎新春》词“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 ;清代无名氏《韵香传》“绝缨错舃,纸醉金迷,卜昼卜夜,欢乐未央”。三是用作调戏之意。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钱起》“况宾无绝缨之嫌,主无投辖之困”。

4. 课外文言文阅读《断缨示民》的翻译和内容

原文:

楚庄王赐其群臣酒.日暮酒酣,左右皆醉.殿上烛火,有牵王后衣者.后扢冠缨而绝之,言于王曰:"今烛灭,有牵妾衣者,妾扢其缨而绝之,愿趣火视绝缨者.''王曰:"止!''立出令曰:"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为乐也.''于是冠缨无完者,不知王后所绝缨者谁.于是王遂与群臣欢饮,乃罢. 后吴兴师政楚,有人常为应行,五合战,五陷阵却敌,遂取大军之首而献之.王怪而问之曰:"寡人未尝有异于子,子何为于寡人厚也?''对曰:"臣先殿上绝缨者也.当时宜以肝胆涂地,负日久矣,未有所效.今幸得用于臣之义,尚可为王破吴而强楚.''

翻译:

楚庄王宴待群臣,天晚时群臣喝酒尽兴,人都醉了。大殿上火烛灭了,有人暗拉王后的衣裳,王后扯断了这人的帽缨,对楚王说:“刚才火烛灭时,有人拉我的衣裳。我扯断了他的帽缨,请快点火查看帽缨断的人。”楚王说:“不要燃火!”立刻下令:“今日大家与我欢乐饮酒,谁的帽缨不断,表示他还不尽兴。”于是群臣都自动把帽缨扯断了,于是楚王与群臣欢饮后才散席。后来吴国出兵攻打楚国,有个人常常打头阵,楚国与吴国五次会战,他五次攻破敌人行阵打退敌人。楚王奇怪地问他:“我不曾优待于您,您为什么对我这么好?”那人说:“我就是大殿上帽缨被扯断的人。”

你不会是想要英文翻译吧

5. 文言文美人绝缨的翻译

楚庄王(春秋五霸之一)宴请群臣,让宠爱的美人来斟酒,劝酒。酒宴一直进行到晚上,大家喝得酒兴正浓,蜡烛熄灭了。席中有一臣子趁着黑暗拉扯美人的衣服、调戏她;美人扯断了他的帽带,催促庄王点火看看是谁。

庄王说:"怎么可以为了显扬妇人的节操,而屈辱一名国士呢?"于是下令:"今天和寡人一起喝酒的臣子都要拉断帽带,不拉断帽带的人表示不够尽兴。"

群臣于是都把自己的帽带拉断,然后再点上蜡烛,尽欢而散。

后来围攻郑国的战役中,有一臣子每每在敌前冲锋陷阵,五次交兵五次斩获敌人首级,最终击败敌人,获得胜利。庄王询问他,原来他就是那天喝酒被美人扯断帽带的臣子。

6. 《楚庄王仁厚宽容》译文

庄王宴赐群臣喝酒。天色黑了,大家喝得酒酣耳热之际,灯火突然熄灭,于是有人趁机会拉扯王后的衣裳。王后拉断那人的帽带,向楚庄王报告说:“刚才灯火熄灭的时候,有人拉扯我的衣裳。我已经扯断他的帽带拿在手里了。叫人赶快把火点上吧!看看是谁帽带断了。”楚庄王说:“大家先暂停。”于是传令左右说:“今晚同我一起喝酒,不喝到帽带断了,就不算尽兴。”大臣有一百多人,大家都把帽带拉断,然后才叫人把火点上,大家都喝得十分尽兴而离席散去。

过了三年,晋国和楚国交战,有位大臣总是在前面冲锋陷阵,五度交锋五度奋勇作战,带头击退了敌人,最后终于获得胜利。楚庄王讶异地问他说:“我的德行浅薄,又不曾特别优待你,你为什么毫不犹豫地为我出生入死到这样的地步呢?”那大臣回答说:“我本就该死!从前喝醉而失去了礼节,君王您隐忍而不诛杀我。我始终不敢因为君王您蔽荫的德行而不显扬地加以报答,常常希望自己能够肝脑涂地,用颈上的热血溅到敌人身上很久了!我就是那天晚上帽带断了的人哪!”于是打败了晋军,楚国因此而得以强盛。

7. 什么是楚庄王绝缨的故事

公元前605年,楚庄王经过艰苦作战终于平定了国内的叛乱,于是他在 宫中大摆酒宴,招待群臣,以此来欢庆胜利,这场酒宴名曰“太平宴”。

酒 宴上,正当君臣喝得尽兴的时候,楚庄王把自己的爱姬许姬叫出来给大家敬 酒。许姬在敬酒的时候忽然吹来一阵大风,把大厅上的蜡烛全都给吹灭了, 宴会的会场顿时漆黑一片。

这个时候,有一员武将因为垂涎许姬的美色,又 加之趁着酒兴,就凑上去摸了许姬一把。许姬非常惊慌,左手奋力挣脱后, 就用右手顺势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系缨。

许姬将系缨紧紧握在手中,然后连忙小声告诉楚庄王说:“刚才嫔妾在敬 酒时,有人乘着烛灭摸了我,现在我把他帽子的系缨给抓了下来,大王赶快 让人点上蜡烛,看看是哪个胆大包天的家伙做的。 ”谁知道,楚庄王沉思片 刻后却让人暂缓点蜡烛,然后对众人说道:“今天大家喝得这么高兴,可是这 样穿戴整齐实在有些难受,我看还是都放松放松吧,大家干脆把头盔帽子什 么的都摘下来,这样才能喝得更痛快些。”

于是,大家就都把头盔帽子给摘了。蜡烛点上以后,酒宴重新开始,楚 庄王还是谈笑风生,始终都没有去追查那个冒犯了自己宠姬的人。

许姬非常 惊讶,但是也没多说什么,席后,许姬埋怨庄王不为自己出气。庄王笑着说: “大家一起喝酒喝得这么高兴,有人喝多了酒后失礼是情有可原的,如果为 了这件事就去诛杀功臣,那么会让将士们感到心寒,他们也就不会再为楚国 尽力了。”

许姬听了之后,不由得赞叹楚王。 七年之后,楚庄王率大军讨伐郑国,前部主帅襄老的副将唐狡自告奋勇, 带领百余名勇士做开路先锋。

他与众士卒奋力作战,以死相拼,终于杀出了 一条血路,让楚军的后续部队兵不血刃地杀到了郑国的都城。 之后在论功行赏时,唐狡辞丨射说:“当初绝缪会上,撕扯许姬衣袖的正是 臣下,蒙大王不杀之恩,所以今日才舍身相报。

”楚庄王听后感慨万千。

8. 楚庄王绝缨宴是什么故事

《楚庄王绝缨宴》出自西汉文人刘向所著的《说苑》的一篇遗闻轶事。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战乱不断。楚庄王依靠名将养由基一次平定叛乱后大宴群臣,宠姬嫔妃也统统出席助兴。

席间丝竹声响,轻歌曼舞,美酒佳肴,觥筹交错,直到黄昏仍未尽兴。楚王乃命点烛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文臣武将们敬酒。

忽然一阵疾风吹过,筵席上的蜡烛都熄灭了。这时一位官员斗胆拉住了许姬的手,拉扯中,许姬撕断衣袖得以挣脱,并且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缨带。

许姬回到楚庄王面前告状。让楚王点亮蜡烛后查看众人的帽缨,以便找出刚才无礼之人。

楚庄王听完,却传令不要点燃蜡烛,而是大声说:“寡人今日设宴,与诸位务要尽欢而散。现请诸位都去掉帽缨,以便更加尽兴饮酒。”

听楚庄王这样说,大家都把帽缨取下。这才点上蜡烛,君臣尽兴而散。

席散回宫,许姬怪楚庄王不给她出气。楚庄王说:“此次君臣宴饮,旨在狂欢尽兴,融洽君臣关系。

酒后失态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责任,加以责罚,岂不大刹风景?” 许姬这才明白楚庄王的用意。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楚庄王绝缨》选自《说苑》。

《新苑》按各类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遗闻轶事,每类之前列总说,事后加按语。其中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不少篇章中有关于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的哲理格言。

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以及伦理观念。故事解析对自己爱妃的诉求,楚庄王却令群臣绝缨,有如下几个原因:1、楚庄王认为“绝缨者”之失,是由于自己赐酒使醉;2、人主群臣尽情欢乐,现在有人酒后失礼有情可原;3、如果为了这件事诛杀功臣,将会使爱国将士感到心寒;4、也是楚庄王爱惜人才的表现。

作者介绍:刘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世居长安,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

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刘歆之父。其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刘向是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

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

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

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三篇,大多亡佚。

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列仙传》等书,其著作《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楚辞》是刘向编订成书,而《山海经》是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成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