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好语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2-20
要学好语文,就要先抓基础部分,比如背诵,成语之类的,这些题只有平时多积累就可以。
其次是占分值最大的写作和阅读部分,写作的话坚持每周写一篇作文,最好是议论文,这个最容易得分。阅读先要把各类题型都练一遍,然后针对不同的题型总结不同的答题框架,我当时还是老师帮助总结的,先要把所有题型都练过几遍后,再汇总,具体分题型练习,这个不用太着急,关键是要坚持。
还有你也可以去李晓鹏新浪博客看看,博主曾是中高考双科状元,博客里面有语文的学习方法与写作技巧,都很不错,我就是参考他的学习方法,感觉挺有效的,有需要你也不妨去借鉴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加油!
第2个回答  2020-05-18
1、明确语文是能力型学科,它不同于英语也不同于理科。语文知识性不强,老师不能像教数学一样教你某个公式定理,也没法像教英语一样教你某个短语或句型。语文能力的提升只能靠每节课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达到能力的提升。2、语文需要积累。多阅读,广泛积累。可以多读一些自己感兴趣且有文学价值的书籍,也可以读一些能够读得懂的文言文(切勿太深奥)3、语文需要训练。时常做一些现代文、文言文阅读题,总结各种题型的通法,保持手感。4、语文需要坚持。语文素养的提升需要长时间的积淀,不要急于求成。
第3个回答  2019-07-15
1:语文这东西首先需要平时的积累,你可以多看看文学杂志,比如:《读者》、《青年文摘》等等,这对你的阅读和写作会有很好的帮助。

2:平时应该有意识的去记一些书上的优美、有文采的句子,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每天记多个生字词和成语。

3:在学习古文部分的时候,应该注意听老师的解析,绝对不能马虎。即使你对古文很不感兴趣,但是,为了成绩,还是要忍下来集中注意力。而且到学到后面,你会发现古文其实很有意思,并不是枯燥无味的。

4:推荐你可以去买一些诗集看看,我推荐去买
海子、席慕容、泰戈尔等等的诗集,这会对你的诗歌鉴赏有很大的帮助。

5:看小说可以增强阅读能力,不过要看那些好的,那些网络小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供娱乐消遣打发时间。不过你可以去看看郭敬明、安妮宝贝、韩寒等等名家作品,这些还是很有好处的。

6:自己平时还是要多练字,因为字写的好在语文里占很大优势。
总之,想要语文提高、应该注重平时的积累。
语文是不存在一天、一个星期就能够提高的,同时也不是一天、一个星期就下降的。
所以语文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一步一个脚印,注重平时,注重积累。
第4个回答  2019-08-18
学好语文关键在于积累。
语文融入到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故要学好语文就得把它与生活紧密结合,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我们的生活五彩斑斓,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总能从中发现和获得无限精彩的知识和素材,并且这些都是最有生命力最富时代感的。一位外国著名作家有一次请朋友吃饭,他看见菜单上的菜名起得很有意思,就马上拿出随身携带的本子记录起来,却忘记了朋友的存在。其实许多有名的作家都有随身带个本子的习惯。记些什么?可以记下交谈中的连珠妙语,可以记下突发的思维灵感,可以记下独特的事件等。我们不一定要这样做,但起码应养成一个善于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生活,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良好习惯。
第二个积累的途径是听课和练习。老师的授课是相当关键的,她给予我们的是经过筛选后的精华,并且有着很强的指导和启发意义。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要有一定的量。我们要通过听课和一系列同步练习或专题练习,将基础知识和基本阅读及写作技巧牢牢掌握。
第三个积累的途径是看书读报。只要你肯钻进书的海洋游历一番,一段较长时间后,你可能发现曾结结巴巴的你居然能出口成章。博览群书确实能快捷有效地积累知识,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能力。一般来说,阅读量提高了,语文水平自然也提高了。而看书也有方法可言。首先应选择好一些优秀的读物;在看书时,应注意运用老师教给我们的方法去看;看后亦不妨做些读书笔记,摘录精彩的词句、语段和有用的材料。
第四个积累的途径是习作。有时会读书的人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只有通过自己实践练习,学以致用才能真正获得了知识,知识积累的过程才算完成。而习作形式可以是日记、周记、读后感、命题作文、随笔等。
第5个回答  2018-08-03
1.课前预习
预习够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并把新问题带到课堂上,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听老师讲解。既培养了孩子的自学力,又提高孩子听讲的兴趣和效果。
2.课后复习
“温故而知新”是复习的目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艾宾浩斯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复习其实就是与遗忘作斗争,巩固所学知识。
3.认真观察、思索
进人中学后,每门学科都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观察力。数学的能力培养要以学生对图形关系与自然界数量关系的观察为基础;物理的实验和化学的演示更离不开精确的观察;生物则要求学生对生命现象和动植物进行持久的观察;语文的写作训练自是不用说。这些观察要求学生不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还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光看不想难以得出结论,因此,还需要养成边观察边思索的习惯,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勤于思考。家长可以先引导孩子从身边的生活小事开始,经常提出问题并与之讨论,促使孩子观察思索,并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独立解决问题
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帮助时,家长千万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热情地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如果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也不能包办,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让孩子在家长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的。只要尝到胜利的喜悦,孩子便会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挑战。

5.认真书写
书写并非只是形式,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的素质的评价,卷面就是学生呈现在老师面前的面孔,老师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据此来打“印象分”。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个书写认真的孩子,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相反,一个连字都不愿好好写的孩子,很难做好别的事情。因此,重视并及早提出对孩子书写方面的要求,不仅能提高书写质量,得到众多良好评价,而且还能促使其养成凡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提高综合素质。
6.记笔记并事后整理
随着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如果因时间限制,当堂记的东西较零乱,那么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条理。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很有效的过程,而且还能锻炼自己分析、归纳的能力,一举多得。所以应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
7.主动学习
让孩子准备一支红笔,随时改正练习本、试卷上的错误,以鲜艳的红色加深错误在脑海中的印象,然后用一个本子,将这些错误收集起来,用错题汇编、错别字举例的形式分类记载,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现同类错误。
8.积极阅读、写作
阅读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积极阅读,广泛吸收课外知识。家长可以购买有关书籍和订报刊杂志,为孩子的阅读创造物质条件。记得让孩子在养成观察、思索、阅读习惯的同时,也要勤于写作,写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和日记之类。这个过程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也是一种严格的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认识能力的训练。
9.有条理
做各科作业要预先安排好时间,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等等。东西存放无规律,要用时东寻西找,极易影响学习情绪。同理,如果做作业时不讲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肯定就高不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