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见人不打招呼,不止是内向或礼貌问题,你需要了解何谓趋避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5

大卷从小都很古灵精怪。

我在一旁哭笑不得。

那时候还小,我虽然介意但听从各种 育儿 书籍的指导,不强迫孩子。可是现在她都六岁了,早上到了学校,卫生老师保安叔叔包括校长,都精神饱满的对她说:“Morning.”

她只是笑笑,在口罩的作用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笑笑。我还硬说不介意,是假的。

我养大的小孩我知道,大卷不是没礼貌的孩子。她需要别人帮助会说“请”和“谢谢”,和人聊天也会有“叔叔”“阿姨”的称呼,就是打招呼这件事,就一直没办法顺利完成。

人,总是要社交的,总是会活在一个 社会 评价体系里的。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和你更深的相处和交往,所以第一印象很重要。

大卷的好朋友木木,我们第一次见面那天,我带着大卷在院里玩泡泡机,他也想参加,他直接骑着平衡车冲过来离我很近,然后平衡车就压了我的脚趾,我说小朋友你压到我了,可以退后一点吗?

他看了我一眼,转头就快速骑走了。

没过几分钟他又凑上来了,这次还是很近,又压了我脚趾。很疼哎,我提示的声音可能大了一点,两米外他爸爸听见了,他爸大声说:木木,回家!你也玩够了!

把我吓一跳,内心自责了一阵。后来就一直对这家人印象不太好,可是相识久了,发现他们家就是声音大,脾气急,其他也还好。

可是并不是每一次都有机会扭转第一印象的。为了更好的处理大卷的这个问题,我查了很多书,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礼貌问题。然后,我了解到一个词汇叫做 趋避性

趋避性是指孩子面对新鲜的人事物时,第一个出现的反应,所表现的态度为“接受”还是“退缩”;若接受则倾向于“趋近性”,若退缩则倾向于“退避性”。

不仅孩子有趋避性,大人也会有自己的倾向。

有些人面对陌生场合感觉自信并舒适,有些人则感觉恐慌和无措。就拿我自己来说,我是可以做到表面看上去舒服自在,其实提前需要很多心理建设的那种人,老Ben就更是社恐本恐了。所以大卷多多少少会受我们的影响。

以前我们用内向和外向来表述这种情况,趋避性则是更精准和专业的说法。

趋近的孩子,对所有新鲜的事物都会感到好奇;趋避的孩子则正好相反,任何新鲜的人事物对他而言都是陌生的,需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接受。

当一个孩子呱呱坠地之后,开始面对一连串新鲜的事物,对每种事物的感觉都十分强烈。比如第一次吃水果泥、第一次出门、第一次坐电梯、第一次去公园、第一次看医生…

对于孩子,所有的这些第一次都是新鲜的。生命是一连串美妙的强烈感受。对主动又好奇的孩子来说,这个过程充满了开心和喜悦;而对害羞又退缩的孩子而言,每一个新的经验都是威胁和挑战。

大卷的老师最常说的话就是“孩子没有缺点,只有特点”。我们做父母的更应该秉持这个观点引导孩子提高应对能力和行为礼仪,对小朋友的人格发展绝对有利。

对于趋近的孩子,他的特点是什么呢?

胆子大,喜欢凑热闹。

这种孩子上幼儿园的分离焦虑时间很短,因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已经完全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喜欢实验和冒险,越被禁止越想尝试。

如果你发现孩子的这种特点,对于那些强烈禁止的事不妨带着孩子做一次,满足他的好奇心,然后指出危险潜伏的地方,一方面他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另一方面也让他学习什么才是正确的做法以及如何避免危险。防不胜防,百密必有一疏,这样做比完全禁止要来得更好。

容易“喜新厌旧”。

对于这种孩子不妨把玩具收起来一半,每隔三个月换一次,这样既满足孩子的新鲜感又不浪费。

破坏性强。

所谓破坏性也是创造力和想象力及动手能力的集合,所以不要急着埋怨孩子甚至惩罚孩子,如果鼓励孩子发挥创造力,就必须提供更多方法来支持孩子的好奇和创意,当然可以采取一些不影响生活的方法。

例如,让孩子拆一些坏掉的电器用品,对孩子的“实验”给予更多的包容,说不定一位未来的发明家就这样诞生了。

那么对于趋避的孩子我们又如何引导呢?害羞退缩的孩子在面对新鲜经历时,容易选择逃避或是犹豫。他们并非不想参与,只是比较小心谨慎。

有一次商场组织一个寻宝探险活动。他们搭了一个类似热带雨林的布景,小朋友进入雨林,里面有一只三个人高的假恐龙会追孩子。小朋友要避开恐龙然后找到印章,成功的把印章盖在对应位置,出来换礼物。

我问大卷要不要玩,她说要,可是随着队伍越来越短,恐龙越来越近,她竟然情绪失控,大喊我要尿尿,拒绝进场。

后来把她带到一边她又不舍得离开,趴在二楼观察布景里的情况整整看了一个小时,她确定了恐龙是假的,里面只是一个叔叔。又确定了印章分别在哪个位置,这时她又要求再去一次…

那时她只有四岁多,她的心思如此缜密是我没料到的。而她只有一岁多时,遇到陌生人她总是选择躲在我们背后,偷偷观察对方。陌生环境也大抵如此,需要带着她参观一圈,让她心里有数,她才能放心的 游戏 。

这种情形会在孩子每一次新的经历中重复上演,所以他总是会比别人慢半拍。甚至有时候,他热身太久,才准备开始时别人却已经要结束活动了,结果就是他没有机会尝试,感到很受挫折。

比如恐龙探险活动,等她完全准备好时,人家已经收拾东西准备回家了。

因此,对大人来说在进入陌生情境之前,帮助孩子提早热身,提早到场熟悉,预先做好准备,让他能和其他孩子一起开始行动,是一件相当重要的工作。

还有对于这种谨慎性的孩子要给她二次尝试的机会。比如昨天,大卷最近刚刚解锁自行车技能,很愿意练习和尝试,她的新车座椅比以前的高,第一天骑就摔到手肘她想放弃换回以前的小车。

这时鼓励她再试一次,或者旁边有她同年龄的孩子示范一次,她会知道自己可以怎么做及可以预期的效果,她就会愿意模仿别的孩子完成目标任务。

再重复一下那句话,孩子没有缺点只有特点。比如大卷,老师对她的评价就是冷静,观察力强,对任务的完成度高。

而打招呼这件事,我和老师探讨过,老师认为首先不要纠正过多,以免她产生排斥心理。

其次可以多告诉她一些应对方式,比如只是说“你好”,“早上好”,不强求带称呼,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倾向于平等对话,甚至可以从挥挥手开始。

总之孩子的成长就像学走路,耐心陪着孩子,等待孩子内在力量的萌发。你越接纳和信任孩子,他越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成长惊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