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还有周天子吗,春秋和战国时期,都听周天子的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8

春秋和战国时期,都听周天子的吗?

诸侯国的土地最初都是来自于周的分封,像齐就是周天子封给姜太公的封地,封出去后这些诸侯国在各方面就都不归周管了,只要给周纳贡就可以,但在级别上要比周低一等。套用现在的话就叫高度自治。

春秋时期大家还是要尊周的,像春秋五霸就要尊天子以令诸侯。但还是只有一个周天子算“王”,楚王当时也称王了,但其他诸侯都把他的称王叫做“僭越”,不承认他是一个真正的王,谁要是敢称王想和周平起平坐,大家都是要共同讨伐他的。 周朝分为“西周”与“东周”两个时期。

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今陕西西安西南),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阳)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

秦朝就是吸取了周朝的教训,才开始中央集权了。

拓展资料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战国时期有没有周天子

有的。但没有实权,难以命令诸侯国链接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后,周天子权威一落千丈,军队被严重削弱,至此再也无力管辖诸侯,只能自保。这是东周开始,分两个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1、所以,诸侯以扩充领土为中心,不以天子为中心; 2、这两个阶段,诸侯利用周天子时,才会纳贡,平时都不理。比如,齐桓公为了称霸,提出“尊王攘夷”,向天子纳贡。 3、国强必霸,称霸后会有大量财富,权势就大,可以主宰别人命运。因为这个时候,诸侯很多,丛林政治很明显,弱肉强食。 4、从东周第一任天子周平王,一直到最后的天子周赧王,都关不了诸侯。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犬戎攻破镐京的时候,直接归天子管辖的军队几乎被消灭尽了。这之前的情况是天子的军队多于任何一个诸侯,但平王东迁之后,军队被消灭了很多,天子原来管辖的土地大量丢失,导致赋税和征兵人口都大大减少,所以,一蹶不振,强大一些的诸侯军队多于天子,所以天子管不住诸侯了。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还保留有哪些权力?

经过西周末年的战乱,周王室的实力大减,东迁洛邑的周天子虽然名义上仍保留着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实际上势力已一落千丈,其直接统治的地区日趋狭小,根本号令不了其他诸侯。在这种“礼崩乐坏”的形势下,一些诸侯就乘机脱颖而出,开始挑战周天子的独尊地位。其中地处中原腹心的郑国,在这场斗争中首先崛起,成为当时诸侯中最具实力和威望的一国。

郑国虽迟至西周后期始分封立国,但由于其开国君主郑桓公为周厉王的幼子,与周王室关系亲近,因而一直为周王室所倚重,被委以为王室卿士,主持周室中枢大政。加上郑桓公当年将国内民众由关中地区迁到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占有了四通八达的天下形胜之地,故国势蒸蒸日上,成为诸侯列国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郑庄公继位后,凭借国力强盛,又身为周室权臣的有利条件,竭力扩充领地,侵伐诸侯,进一步增强郑国的实力。在军事外交上,他的主要策略和手段是,拉拢齐、鲁两国,打击和削弱卫、宋、陈、蔡四国,并灭亡了许国,造就了“小霸”的局面。 随着政治、军事实力的增长,郑庄公对周王室的态度也越来越变得倨傲不羁,不把王命再放在眼里。这样一来,周郑之间的矛盾就变得尖税起来,繻葛之战正是这种矛盾的产物。

战国时期周天子有兵吗

有兵。但是非常少。疆域小,兵自然少。

而且东周后周天子还分封了一些国家,原本只有洛阳附近的土地就变的更小了。 到战国中期,在韩赵的唆使下,东周又分成东周君和西周君两块,天子住在西周君那里。势力就更弱小了。

战国时期,都有哪些国家,周天子是什么国

战国时期的最主要的国家是战国七雄:齐国(妫姓田氏)、楚国(芈姓熊氏)、燕国(姬姓)、韩国(姬姓韩氏)、赵国(嬴姓赵氏)、魏国(姬姓魏氏)、秦国(嬴姓)。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国,如:西周国、东周国(姬姓,西周国是周天子从周国本部分封的国家,西周国又从自己的国土中分封了东周国);鲁国(姬姓);卫国(姬姓)等。

周天子是周国,名义上战国的各诸侯国都是他的属国。

扩展资料:

战国时期的经济

1、冶铁

冶铁是一种新兴的金属冶铸业。最初大约始于春秋末,到战国时有了很大的进展。《山海经》中提到“天下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在叙述某山的各种资源时,常有“其阳多铜,其阴多铁”的话。

2、冶铜业

冶铜业在战国手工业中仍占据颇为重要的地位。湖北大冶的铜绿山,发现一处属于春秋到战国时期的铜矿遗址,矿井深达五十米,井下有纵横交错的巷道,为了防止坍塌,巷道中都架设木制的支架。

3、丝麻织物

丝麻织物的生产也颇为发达。东方的齐国就以多“文采布帛”而著名当时。一些古墓出土的麻织品中,有很细的麻布,每平方厘米有经线二十八支,纬线二十四支。

在湖北江陵马山的楚墓中出土一批数量很多的丝织品,保存较好,尤属罕见,其中包括绢、罗、纱、锦等不同品种,以绢的数量为最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天子

战国时期周天子有多少兵马,为何不强壮统一

战国时期周天子已经没有兵马了。已经无法维护周朝的统一了。

原因:周昭王南征楚国,周天子的军队全军覆没。这直接导致了天下诸侯轻视周天子。

周朝君主,周朝时期的最高统治者,姬姓,黄帝后裔,又称周天子,如周武王、周平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行分封制,周天子为天下之主,共传30代37王,后期周天子大权旁落,但仍为名义上的华夏最高统治者。

扩展资料

名义上的统治者:

周武王创立周朝时分封功臣和王子亲戚用的是土地,采用的是诸侯制,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让他们自己管理,掌握兵权,守卫周朝疆域,并且年年向周王朝进贡称臣,但是后来周天子逐渐成为了摆设,周王室剩下那点土地都分封给了大臣了,导致能控制的地方越来越小,

逐渐失去了对诸侯国的控制权。诸侯国表面上尊奉周天子,实际上根本不把周天子当回事,各大诸侯到后来根本就不进贡了,还想方设法的侵占周天子的领土和权益,一点一点的把周王室架空了,战国时期的周天子,就是一个名义上的统治者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