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皆婚社会」到「不婚社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5

二十年后的未来,你在做什么?二十年后的未来,你认为日本会变成什么样?

目前是二○一七年,二十年后是二○三七年。正确地说,我并不是在讨论二十年后的事,而是二○三五年的事。根据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的推算,二○三五年,十五岁以上的未婚者比例,男性为百分之三十五点一,女性为百分之二十四点六(并非生涯未婚率,而是十五岁以上人口的未婚者所占的比例),有配偶者的比率,男性为百分之五十五点七,女性为百分之四十九点三,女性的有配偶者比率首次低于百分之五十。因为离婚或丧偶导致单身的比率,男性为百分之九点二,女性高达百分之二十六点一。

大约二十年后,日本这个国家的人口有一半是单身者。

日本将不可避免、确实走向「单身社会」。

说到单身,很多人都认为是结婚、走入家庭之前暂时的状态。在高度的经济成长期,日本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走入婚姻,是一个「皆婚社会」,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单身者是少数。

但是,未婚化、不婚化以外,离婚率的上升,以及丧偶导致高龄单身者增加,都导致日本持续迈向单身社会。目前媒体只讨论高龄化和少子化的问题,但单身社会化问题,才是日本领先于世界各国,必须立刻面对的问题。

从家庭构成来看,也可以发现目前「单身家庭」所占的比例最高。二○一○年,「单身家庭」的户数已经超过了之前被认为是标准家庭的「夫妻加孩子」组成的家庭,所谓「标准家庭」的户数已经低于三成。目前推测,到了二○三五年,「单身家庭」将接近四成,「夫妻和孩子组成的家庭」将缩小至百分之二十三。同时,也必须注意「只有夫妻两人」的家庭。除了选择不生孩子的夫妻增加以外,儿女都已经成家立业,只剩下高龄夫妇两人生活的家庭户数也同时增加。这些高龄夫妇的家庭日后将成为高龄的单身家庭。

二十年后,日本的单身人口占百分之五十,单身家庭达到四成。亲子「成群」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家庭模式已经成为风前之烛。并不是只有日本面临这种情况,在先进国家中,这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趋势。最重要的是,社会本身正在持续变化。

「世界上没有所谓的社会,只有身为个体的男人、女人和家庭。」这是英国前首相,被称为铁娘子的柴契尔夫人在三十年前的一九八七年所说的话。三十年前,「家庭」还是重要的共同体,但目前连「家庭」这种存在也变得岌岌可危。

许多社会学家都谈论了社会的个人化,以及包括了「家庭」在内的传统共同体的崩溃问题。德国的社会学家乌尔利希.贝克提出了「风险社会」和「个人化社会」的概念,根据他的分析「以前,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家庭是心灵的避风港,但随着社会的个人化,家庭反而充满了风险」。贝克认为家庭是以前的传统集合体概念,正是「僵尸范畴(Zombie-Categories)的最佳例子」,对人类来说,家庭已经不再是必然的共同体,而是选择性的亲密性。

和贝克齐名的社会学家齐格蒙.鲍曼也同样曾经谈论到个人化的问题。他认为以前是固体社会,个人在地区、社会和家庭等中间性的共同体中,以「固体」的方式停留在一个地方;但现代是液体社会,个人就像是流动的「液体」四处活动。安心、安全、安定的固体共同体消失后,人们可以自由活动,但也必须持续进行选择和判断,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无论贝克还是鲍曼,都认为个人化的潮流是宿命和命运。「虽然个人有选择的自由,却没有逃避个人化,不参加个人化游戏的自由(鲍曼)」。

除了「家庭」发生了变化,「公司」这个共同体也发生了变化。比起一辈子都在同一家公司的工作方式,有越来越多人认为自由转职,累积资历的工作方式更理想,在企业任职的同时从事副业也逐渐受到认同,个人活跃的空间和自由度都大大增加。游牧民族式的工作方式也是其中一例,即使没有大规模的设备和资金,也可以创业,像「Uber」、「Airbnb」等共享经济型的服务业持续诞生。

消费世界的个人化现象也日益显著。名为大众的「群体」拥有商品才有价值的时代早已结束,每个人的个人体验更具有价值,在可以称为个人集团的朋友小团体内分享,重新确认商品的价值。而且,消费目的已经逐渐朝向满足个人内在精神价值的方向发展。

这种世界性的个人化潮流,也在日本以不可逆的方式发展,但是,很多日本人的意识中,仍然对高度经济成长期、昭和传统家庭和结婚这种传统的共同体有着强烈的乡愁。主动选择未婚的单身者,和选择不生孩子的夫妻中,很多人为自己无法建立传统的家庭感到愧疚。这种情况正是这种意识造成的。个人化是宿命性的潮流,同样地,未婚化和不婚化的趋势也无法阻挡,少子化现象也当然会更加严重。以前觉得结婚是所有人人生中必经的过程,这样的时代已经渐渐结束。个人化并不只是未婚者、单身者的问题,即使结婚,也未必每个人都会按照传统的方式生儿育女,一家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婚姻都有圆满的结局,离婚、丧偶,都是让我们回到单身状态的风险。

并不是只有一辈子不结婚的人才会孤独,心理上的孤独比物理上一个人的状态更有问题。选择不结婚、选择不生孩子、选择离婚、选择不建立名为家庭的共同体。在当今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对多样化的选择进行判断。这是一种自由,同时也是背负起责任。

我想要重申,日本除了是高龄社会的同时,也将会在全世界领先成为单身社会。正确理解这个不可避免的事实,正视这个问题的态度非常重要。只凭一知半解的知识,进行情绪化的辩论,无法发挥任何作用。

结婚的优点和缺点都是钱

每隔五年,日本就会实施一次出生动向基本调查,这里想要介绍一下在第十五次(2015)结果概要中,单身者调查中的「结婚的优点」和「单身的优点」这两个相反的项目。这是单身者眼中的结婚优点,并不是已婚者的看法。首先是「结婚的优点」,大部分男女都认为结婚的优点是「可以有孩子和家人」,「得到精神的避风港」虽然有减少倾向,但也位居第二。

接着来看单身的优点。关于单身生活的优点,无论男女,都有压倒性多数列举了「行动和生活方式很自由」的优点,除此以外,「经济宽裕」、「不需要养家,生活很轻松」和「可以和很多朋友来往」成为主要选项。在第九次调查(1987)之后,这种倾向几乎没有改变,未婚者都认为,一旦结了婚,行动、生活方式、金钱和朋友关系都会受到束缚,但女性对朋友关系会受到束缚的看法逐渐减少。

无论男女,都认为单身生活的优点是「行动和生活方式很自由」,这是不需要调查也能了解的普通结果。但这只是「男女分别的意见」。在结婚的问题上,不能分别看男女单方面的意见,因为结婚是男女的结合,如果双方对结婚优点的看法不一致,就会阻碍双方的契合。因此我认为不应该看男女分别的数字,而是应该看男女双方的差值。

首先是男女对结婚优点的差值。女性当然也认为「可以回应父母和周围人的期待」是优点,但认为「可以有经济上的余裕」的比例大于男性。而且可以发现,这个选项在近年急速增加。男性认为结婚的优点是「社会信用」、「生活更加方便」的比例比女性高,但有逐次下降的倾向,在所有选项几乎都逐次下降中,只有「精神避风港」的部分始终维持一定的水准。

接下来看「单身的优点」。令人意外的是,认为「行动和生活方式很自由」是单身优点的女性竟然高于男性,而且逐次成长。也就是说,对女性来说,单身的优点是「自由」,同时,「维持和朋友的关系」、「维持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维持和家人之间的关系」也都是优点,女性更重视这些关系的维持。男性认为单身的优点是「经济宽裕」的人数逐次成长,「不需要养家」也几乎就是经济的要素。

从男女对「结婚」和「单身」优点的不同看法,可以了解到什么?那就是:女性不结婚,是因为担心一旦结了婚,就变得「不自由」、「无法继续维持和朋友、家人、职场的关系」,同时,对结婚抱有「可以获得家庭这个新的社会」、「经济上有余裕」的期待。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让女性愿意放弃目前和社会的关系,女性并不认为结婚有什么优点。说白了,爱情并不是很重要,这也是女性在联谊相亲时,在意男性年收入的原因。

相反地,男性不想结婚是因为「想把钱花在自己身上」。可以说,男性几乎不认为结婚有什么优点。在目前的社会,即使一直不结婚,也不会丧失社会信用,即使结了婚,太太也无法成为家庭主妇,所以生活便利性和以前并没有不同。由此可见,男性并不认为有任何理由可以放弃「把钱花在自己身上的自由」,非结婚不可。

在结婚的问题上,女性要求对方年收入和经济稳定,这是绝对无法让步的条件。男性也极度讨厌结婚造成自己在经济上的压力。在结婚的问题上,男女重视的都是「金钱」。女性因为钱想结婚,男性也是因为钱而不想结婚。双方无法让步的重点发生了冲突,不婚化日益严重也是理所当然的结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