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文言文答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0

1. 《韩非子》的全文翻译与答案

韩非子 宋人有酤酒者[1],升概甚平[2],遇客甚谨[3],为酒甚美,县帜甚高,然而不售,酒酸。

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罋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

此人主之所以蔽胁[4],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5]!”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讬其中。

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陁[6],此社鼠之所以不得[7]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8]。

内间主之情以告外[9]。外内为重[10],诸臣百吏以为害。

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故人臣执柄而擅禁[11]。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

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12],国焉得无亡乎? [题解] 本篇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储说,储存传说故事的意思。韩非为了生动、深刻地阐述法家思想,搜集了大量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按所说明的问题,分类汇编成《内储说》上下、《外储说》左右,因篇幅过长,又把左右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本文通过“狗猛酒酸”的故事说明君主治国只有坚决铲除身边“猛狗”、“社鼠”一样的奸臣,有道之士才能得到重用,法令才能得以推行。作者从常见的生活现象出发并运用生动的譬喻来推演重大的道理,既深刻又有说服力。

[注释][1]酤:同“沽”,卖。[2]升:量酒器。

概:刮平斗斛的用具。这句意为分量足够。

[3]遇:待。谨:周到。

[4]蔽:受蒙蔽。胁:受挟制。

[5]社:土地神。古人堆土为坛,坛上树木,涂抹泥灰,作为土地神的偶像。

在树木上打洞寄身的老鼠称为社鼠。[6]陁(tuó):脱落。

[7]不得:捉拿不到。[8]比周:互相勾结。

[9]间(jiàn):窥探。[10]外内为重:在外在内均造成重权。

[11]执柄:掌握大权。擅禁:控制法令。

[12]壅:堵塞。(译文)宋国有个卖酒的。

给的量很足,待客殷勤,酒又酿得香醇,而且店铺门前高悬酒幌,但是酒却卖不出去,变质发酸了。

2. 《安危韩非子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安危韩非子安术有七,危道有六。

使天下皆极智能于仪表,尽力于权衡,以动则胜,以静则安。治世使人乐生于为是,爱身于为非,小人少而君子多。

故社稷常立,国家久安。 左奔车之上无仲尼,覆舟之下无伯夷。

故号令者,国之舟车也。安则智廉生,危则争鄙起。

故安国之法,若饥而食,寒而衣,不令而自然也。先王寄理于竹帛。

其道顺,故后世服。今使人饥寒去衣食,虽贲、育不能行;废自然,虽顺道而不立。

强勇之所不能行,则上不能安。 上以无厌责已尽。

则下对“无有“;无有,则轻法。法所以为国也,而轻之,则功不立,名不成。

闻古扁鹊之治其病也,以刀刺骨;圣人之救危国也,以忠拂耳。刺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

故甚病之人利在忍痛,猛毅之君以福拂耳。 忍痛,故扁鹊尽巧;拂耳,则子胥不失。

寿安之术也。病而不忍痛,则失扁鹊之巧;危而不拂耳,则失圣人之意。

如此,长利不远垂,功名不久立。人主不自刻以尧而责人臣以子胥,是幸殷人之尽如比干;尽如此干,则上不失,下不亡。

不权其力而有田成,而幸其身尽如比干,故国不得一安。 废尧、舜而立桀、纣,则人不得乐所长而忧所短。

失所长,则国家无功;守所短, *** 不乐生。以无功御不乐生,不可行于齐民。

如此,则上无以使下,下无以事上。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

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故齐万乘也,而名实不称,上空虚于国,内不充满于名实,故臣得夺主。

桀,天子也,而无是非;赏于无功,使谗谀以诈伪为贵;诛于无罪,使伛以天性剖背。以诈伪为是,天性为非,小得胜大。

明主坚内,故不外失。失之近而不亡于远者无有。

故周之夺殷也,拾遗于庭,使殷不遗于朝,则周不敢望秋毫于境。而况敢易位乎?明主之道忠法,其法忠心,故临之而法,去之而思。

尧无胶漆之约于当世而道行,舜无置锥之地于后世而德结。能立道于往古而重德于万世者之谓明主。

(韩非子·说林下第二十三)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世使人乐生于为是,爱身于为非 爱:喜欢B.是幸殷人之尽如比干 幸:希望C.故齐万乘也,而名实不称 称:相称D.故周之夺殷也,拾遗于庭 遗:丢失的东西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使谗谀以诈伪为贵 使供销以天性剖背B.废自然,虽顺道而不立 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C.强勇之所不能行,则上下不能安 尽如比干,则上不失,下不亡D.闻古扃鹊之治其病也 是幸殷人之尽如比干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论证“国不得安”的一组是 ( )①使天下皆极智能于仪表,尽力于权衡②上以无厌责已尽,则下对“无有”③危而不指耳,则失圣人之意④人主不自刻以尧而责人臣以子胥⑤赏于无功,使谗谀以诈伪为贵⑥故周之夺殷也,拾遗于庭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③④⑤⑥ D.③④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在狂奔的车子上不会产生孔子那样的智者,在倒扣的船只下不会产生伯夷那样的廉者。 B.国君要是不停地去搜刮民众,民众就会说再也没有了,民众要是一无所有了,也就自然会轻视国家的法令。

C.国家的安危在于君主能否分清是非,而不在于强弱,因此,有时弱国也可以战胜强国,小国也可以战胜大国。 D.尧和当时的国民并没有订立牢靠的盟约,但治国原则能够行得通,所以,成为明君不需要制订什么法令。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故安国之法,若饥而食,寒而衣,不令而自然也。

(4分)(2)如此,则上无发使下,下无以事上。(3分)(3)能立道于往古而重德于万世者之谓明主。

(3分)。

3. 阅读训练————文言文《韩非子》

你给的文章中间少一句啦

1.师旷侍坐于前

琴坏于壁

2.为其言莫之违--莫违之(没有谁比做君主更快乐的了,只有他的话没人敢于违背。)

今者有小人言侧者-于侧言

3.

莫乐为人君-见上

是非君人者之言也-这不是做君主的人该讲的话

4.莫乐(于)为人君

(晋文公)乃喟然叹曰

以(之)为寡人戒

师旷撞晋平公①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②!惟其言而莫之违③。”师旷侍坐于前④,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⑤。公曰:“太师谁撞⑥?”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⑦,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⑧之言也。”左右请除之⑨。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注:①选自《韩非子》②莫乐为人君——没有比做人君再快乐的了。③莫之违——没有人敢违背他。④师旷侍坐于前——师旷(名乐师)陪坐在前面。⑤琴坏于壁——琴在壁上撞坏。⑥太师——师旷。谁撞,即撞谁。⑦言侧——于侧言。⑧是非君人者——这不是统治者。⑨除之——除掉他。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晋平公说:“太师, 您撞谁呀?”

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

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

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

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

4. 韩非子 文言文

宋人有酤酒者韩非子 宋人有酤酒者[1],升概甚平[2],遇客甚谨[3],为酒甚美,县帜甚高,然而不售,酒酸。

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罋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

此人主之所以蔽胁[4],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5]!”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讬其中。

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陁[6],此社鼠之所以不得[7]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8]。

内间主之情以告外[9]。外内为重[10],诸臣百吏以为害。

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故人臣执柄而擅禁[11]。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

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12],国焉得无亡乎? [题解] 本篇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储说,储存传说故事的意思。韩非为了生动、深刻地阐述法家思想,搜集了大量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按所说明的问题,分类汇编成《内储说》上下、《外储说》左右,因篇幅过长,又把左右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本文通过“狗猛酒酸”的故事说明君主治国只有坚决铲除身边“猛狗”、“社鼠”一样的奸臣,有道之士才能得到重用,法令才能得以推行。作者从常见的生活现象出发并运用生动的譬喻来推演重大的道理,既深刻又有说服力。

[注释][1]酤:同“沽”,卖。[2]升:量酒器。

概:刮平斗斛的用具。这句意为分量足够。

[3]遇:待。谨:周到。

[4]蔽:受蒙蔽。胁:受挟制。

[5]社:土地神。古人堆土为坛,坛上树木,涂抹泥灰,作为土地神的偶像。

在树木上打洞寄身的老鼠称为社鼠。[6]陁(tuó):脱落。

[7]不得:捉拿不到。[8]比周:互相勾结。

[9]间(jiàn):窥探。[10]外内为重:在外在内均造成重权。

[11]执柄:掌握大权。擅禁:控制法令。

[12]壅:堵塞。(译文)宋国有个卖酒的。

给的量很足,待客殷勤,酒又酿得香醇,而且店铺门前高悬酒幌,但是酒却卖不出去,变质发酸了。

5. 《螃蟹》阅读答案

螃蟹的壳很硬,上面有一些淡淡的花纹.它的眼睛很小,像两颗黑色的米粒,一碰就缩回去.螃蟹的前两只腿像钳子,夹住你的手指会使你感到很疼.如果你用棒逗它玩,它就发怒了,两只“钳子”举得老高老高,一副凶狠狠的样子. 螃蟹有8条腿,它的爪很细、很尖,爪上还长着一些细毛毛.它是横着走路,怪不得它在水里“横行霸道”呢!它走起路来,8条腿灵活地抬起,落下,沙沙地响.它的腹部有一个白色的脐片,像一扇大门,三角形的是公蟹,圆形的是母蟹.母蟹产的卵是黄色的,粘在一起,像很小的米粒,它的卵就藏在“大门”里面.小螃蟹刚出生就被妈妈关在“大门”里,就像小袋鼠藏在妈妈的“口袋”里一样:也许螃蟹妈妈害怕小螃蟹出来和别的“小孩”打架.螃蟹有两片方形的嘴唇,喝水时一张一合,有时还吐出一串串珍珠似的水泡儿. 有一次,我捉了一只螃蟹.第二天一看,怎么成了两只?我碰了碰其中的一只,它没有动,翻过来一看,原来是螃蟹壳.二叔告诉我,它们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脱掉黑色的旧壳,换上新壳,新壳是褐色的,很嫩很嫩. 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在冻土之前,螃蟹就用两只“钳子”挖一个扁圆形的洞.挖完以后,这个整天挥舞大“铁钳”的螃蟹就钻进去呼噜呼噜地冬眠了,一直到第二年春天才醒来. 1.查字典. “蟹”字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2.读短文,填空. 螃蟹的壳很( );眼睛很( ),爪很( )、很( );它有( )条腿;它的腹部有( )的脐片,其中公蟹的脐片是( )形,母蟹的脐片是( )形. 3.作者说:“小螃蟹刚出生就被妈妈关在‘大门’里,就像小袋鼠藏在妈妈的‘口袋’里”,是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螃蟹有时在喝水时还吐出一串串珍珠似的水泡儿”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 法.你能再用此修辞方法造一个句子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螃蟹到了一定年龄就( ),其中旧壳是( )色的,新壳是( )色,冬天的时候,它还会进行( ),直到来年春天才醒过来. 6.本文属于 [ ]A.说明文B.记叙文C.议论文 7.根据文章,你谈一下对成语“横行霸道”的理解,并联系实际说一说你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1.虫,13,X,xiè 2.硬,小,细,尖,8,白色,三角,圆3.拟人4.比喻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答案不唯一)5.脱壳,黑,褐,冬眠6.A。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选择题12分,翻译题10分)猛狗与社鼠

14.C 15.D 16.C 17.B 18.(1)(卖酒的)对这事感到奇怪,他向同住闾巷且知道这事的老人杨倩打探。

(2)立起木头,再给它涂抹上泥灰,老鼠(却)穿行在中间。 (3)身边的人又成了社鼠来窥探人主的心思,人主还不察觉。

【解析】 14.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C项,执柄:掌权。所以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第一空由前后内容可知,具有转折关系,故应用“而”;“欲”与后面的“明万乘之主”之间,应为介词,用、来。

所以用“以”;最后一空,“迎”来修饰“龁”,故应用表修饰关系的“而”。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此题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

C项,“鲧和共工联名反对”理解不正确。所以选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

本题注意名词做主语的“尧”;标志性词“曰”;文言虚词“夫”“乃”等断句。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

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故选B。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18.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怪、所知、闾长、树木、涂之、穿、左右、间、觉。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宋国有个卖酒的,卖酒器具量得很公平,接待客人态度很恭敬,酿造的酒很香醇,(店铺门前)酒旗悬挂得很高。积贮很多酒却没有人来买,(时间一久,)酒都变酸了。

(卖酒的)对这事感到奇怪,他向同住里巷且知道这事的老人杨倩打探。杨倩说:“你养的狗凶恶吗?”卖酒的说:“狗凶恶,那么酒为什么就卖不出去呢?”杨倩说:“人们害怕你的狗呀!有的人打发自己的小孩,揣上钱,拿着壶,前往打酒。

但你的狗窜出来咬人,(谁还敢来买酒呢?)这就是你的酒卖不掉最终变酸的原因。” 国家也有这样的恶狗。

有才能的人怀着治国的本领想要禀陈(大国的君主),使大国的君主能够明晓(治国的方)。那些大臣像恶狗一样窜出来咬人,这就是人主受到蒙蔽和挟制,因而那些有才能的人不能得到重用的原因。

因此齐桓公问管仲说:“治理国家最担心什么?”管仲回答说:“最担心的是社坛的老鼠。”桓公说:“担心什么社坛的老鼠呢?”管仲回答道:“君王也看见那社神吗?立起木头,再给它涂抹上泥灰,老鼠(却)穿行在中间,挖洞托身在里面。

用火熏烤却怕烧毁了木头,用水浇灌却怕毁坏了涂泥。这就是社坛的老鼠不能被杀除的缘故啊。

现在君王身边的人(就是社鼠),他们在朝廷外为求威势重权,便从百姓中收刮财富;他们在朝廷内就相互勾结,来对君主隐瞒他们的恶行。在朝廷内的(奸人)窥探君王的心思来传递消息给朝廷外的(权臣)。

在内在外均造成他的重权,朝廷众多官吏都认为这样的人是富有权势的。(这样的)官吏不诛灭就会扰乱法度,诛灭了他们君王又不安逸。

(他们)依靠了国君以保有权势地位,这样的人就是国家的社坛老鼠。” 因此国君的臣子掌握大权,进而能行专擅或颁禁令,确实能为己用的必定使他得利,不能为己用的必定陷害,这就是(国家的)猛狗啊。

那权臣成了猛狗来咬有才能的士人,身边的奸人又成了社鼠来窥探君王的心思,国君还不察觉,像这样,国君怎么能不被蒙蔽,国家怎么能不遭灭亡呢? 唐尧想要将天下传给虞舜。大臣鲧进谏说:“不吉祥啊!谁拿天下去传给一个匹夫呢?”唐尧不听取(这种蒙蔽君主的意见),发兵将鲧诛杀在羽山的郊野。

共工再进谏说:“谁拿天下去传给一个匹夫呢?”唐尧不听取(这种蒙蔽君主的意见),又发兵将共工诛杀在幽州的城邑。因此天下人没有谁敢再说不要传天下给虞舜。

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唐尧了解虞舜贤明,不见得是很难的事。到要诛杀进谏(错误意见)的人,一定要传天下给虞舜,才是真正难的事啊。”

又说:“不因那怀疑的危害到那考察到的,(这)就更难啊。”。

7. 韩非子 内储说上所有古文题目

主之所用也七术,所察也六微。

七术: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曰信赏尽能,四曰一听责下,五曰疑诏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言反事。此七者,主之所用也。

【经一】参观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听有门户则臣壅塞。其说在侏儒之梦见灶,哀公之称“莫众而迷”。

故齐人见河伯,与惠子之言“亡其半”也。其患在竖牛之饿叔孙,而江乙之说荆俗也。

嗣公欲治不知,故使有敌,是以明主推积铁之类,而察一市之患。【经二】必罚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是以刑罚不必,则禁令不行。其说在董子之行石邑,与子产之教游吉也。

故仲尼说陨霜,而殷法刑弃灰;将行去乐池,而公孙鞅重轻罪。是以丽水之金不守,而积泽之火不救。

成欢以太仁弱齐国,卜皮以慈惠亡魏王。管仲知之,故断死人;嗣公知之,故买胥靡。

【经三】赏誉赏誉薄而谩者下不用,赏誉厚而信者下轻死。其说在文子称“若兽鹿”。

故越王焚宫室,而吴起倚车辕,李悝断讼以射,宋崇门以毁死。句践知之,故式怒蛙;昭侯知之,故藏弊袴。

厚赏之使人为贲、诸也,妇人之拾蚕,渔者之握鳣,是以效之。【经四】一听一听愚智不分,责下则人臣不参。

其说在“索郑”与“吹竽”。其患在申子之以赵绍、韩沓为尝试。

故公子汜议割河东,而应侯谋弛上党。【经五】诡使数见久待而不任,奸则鹿散。

使人问他则不鬻私。是以庞敬还公大夫,而戴欢诏视辒车,周主亡玉簪,商太宰论牛矢。

【经六】挟智挟智而问,则不智者至;深智一物,众隐皆变。其说在昭侯之握一爪也。

故必南门而三乡得。周主索曲杖而群臣惧,卜皮使庶子,西门豹详遗辖。

【经七】倒言倒言反事,以尝所疑,则 *** 得。故阳山谩樛竖,淖齿为秦使,齐人欲为乱,子之以白马,子产离讼者,嗣公过关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