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认真书写能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11-09
字是人的又一张脸,“字写的好坏常常反映一个人的素质”,写好字的重要性大家心里都认同。但目前小学生的写字能力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书写速度慢。低年级写得慢情有可愿,可到了高年级,学生写字仍在一笔一画地‘刻’,这种书写水平怎能应对日益加重的学习任务呢?书写速度慢,看起来是个小问题,其实不可小视。书写速度慢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由于书写速度慢,原本半个小时可以完成的作业,他却要用两三个小时去完成,从早到晚忙于课业,负担重,休息少,影响身心发展;由于书写速度慢,他没有多余的时间游戏,没有多余的时间交友,也没有多余的时间看课外书,个性发展和知识面的扩展受到限制;抄写慢的人抄写时关注的是字词怎么写,而不是句子的意义,不能一边抄一边思考,影响了思维的发展;一个字、一个词要重复观看才能抄下来,生字、生词就不能变成熟字、熟词,语言发展就会受到限制。总之,书写速度慢,是孩子学习跟不上,成为后进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二、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特别到了高年级,有许多学生的作业是又脏又乱,教师批改大为头痛。一到考试的时候,由于时间紧,内容多,许多学生也就龙飞凤舞,自己都认不出写的是什么,因此考试失分。其三、执笔方法错误,书写姿势难看。现在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班中会正确执笔的又有几个呢?有的甚至手腕都弯曲着,写字仿佛雕刻。书写时“三个一”能做到的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学生是趴在书桌上写,让人看了心酸。 在素质教育实施了这么多年的今天,为什么的学生写字能力越来越下降了呢?据我所调查,认为有以下原因: 1、写字教学大被老师忽视的倾向。课程计划规定的每周一节写字课,含在语文课中,实际操作时大多移用,时间难以保证。就算我们学校有专职的写字老师,但由于班级多,学生不喜欢练习,目标很难得以落实,每周一节的训练又有什么效果呢?再说,相对于识字、阅读、写作等领域来说,写字教学的评价不说空白至少也是苍白的,基本上没有考试,也很少计分。对写字教学有组织的群体性研究活动更是鲜有耳闻。这些都在客观上造成师生教学精力向其他领域倾斜。这种倾向,越到高年级越明显,最直接的佐证是:学生的其他知识、能力、水平都随年级递增,许多学生的书写水平却每况愈下。一项能力,竟致于越练越差,除了轻视,还能作什么解释? 2、教师的写字能力不强,训练不得法。这几年毕业的师范生学历越来越高,可写字基本功却不敢恭维。有些教师自己在黑板上都龙飞凤舞的,怎么要求学生写好呢?有些老师只一味的要求学生练字或在字贴上描红,练什么,怎么练都一无指导,学生自然就越练越没劲,越练越潦草了。 3、越位教学,拔苗助长。现在幼儿园的教师在小班开始就要求幼儿写字了,正确的执笔姿势不要说幼儿教师没有强化,就是强化了也因为孩子太小拿不住笔而变形的。到了小学,老师看到学生都会握笔了,自然也就不去注意了,就让他们写生字,写句子,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养成了不良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写字教学的总目标第6 条中说“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写字教学指导纲要》(教育部制订)明确指出:“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它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小学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基础的基础,对此应该勇敢地负起相应的责任来,切切实实地加强写字教学,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呢? 一、少写多导,打好书写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低年级“识写分开,多认少写”,正是考虑到汉字书写困难的特点。新教材第一学段按难易程度编排书写教学的内容,与识字教学相关但不同步,识多写少,识早写晚,目的在于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打好书写的基础。我们在教学中不应拔高要求,提前让学生写那些虽然认识却还显得难写的字。适当降低书写难度,不仅有利于写好字,也有利于写快字。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小学写字就得从基础抓起。 1、 正确执笔 执笔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书写的速度。以往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写字姿势的理解只停留在“三个一”上,对最为关键的执笔方法,往往是不提及的。正确的执笔方法应该是:右手执笔,在离笔尖约一寸的地方,大拇指与食指的关节自然弯曲;中指的第一节垫在笔杆下端;无名指、小指依次自然弯曲向手心,并放在中指下方;笔杆后端斜靠在虎口接近食指根处,与纸面约成50 度角;五指自然有力,掌心要空。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孩子还未到学龄就急于送去学写字,满以为早起步,就能早成才。这样做未必妥当。年龄太小,手部肌肉发育程度不够,大脑支配手指小肌肉相当困难。孩子为了使手中的笔听使唤,只好让它靠指根近些,离掌心近些。现在小学生中最常见的握笔姿势是,以食指和中指将笔杆挤到大拇指根部,大拇指末节抱于食指之外,整只手几乎团成拳状。它的形成,与握笔起步过早,连续书写时间过长有很大关系。这种握笔姿势不仅影响书写的质量和速度,而且笔尖处在拳心之下,端坐时视线受阻,必然衍生偏头侧视、两肩歪斜的不良坐姿,遗后严重。 2、 临贴 要想把字写好看,除了老师的板书外,重点是指导学生临贴。大部分教师只要求学生描红,可描红是不动脑筋的依样画葫芦,一旦离开了字贴,学生照样不会写。到了一定的时候就要教会学生临贴。开始时让学生认真读贴,用手指头在本子上画,样子有点记住了,再让学生看一笔写一笔或看一个部件写一个部件。对于刚学的小朋友来说,一开始写得要慢,写得要少,“边看边写”,看三眼写一个字。但当他们有了一定的写字基础时,一定要帮助他们养成“想好再写”的习惯:认真观察笔画的变化、结构的处理,分析笔顺的规则,达到“意在笔先”,做到“观察仔细认真,书写一气呵成”。 3、技巧的点拨传授。 教师自身要刻苦钻研,提高书法修养,掌握一定的书写基本功。写字是技巧性很强的活动,直观示范的重要性非常突出。有时讲一百遍,还不如亲自写一遍给学生看有效。教师可边示范边解说,哪些地方必须重点交代,快不得;哪些地方可以加快速度,使字写得快却仍然美,甚至快而更美。通过演示比较,使他们领会和掌握适当的停顿,懂得快而不乱的道理。在不断的指点、练习、交流、积累、领悟和总结的循环往复中,教给学生起笔、运笔、收笔之间的提按、顿挫、转折的交代技巧和速度变化。此外,写字快到一定程度,必然向“草”发展,这是不可回避的,也是学生书写技能发展的前瞻目标,小学写字教学应为此作些铺垫。到了高年级,应让学生认识一些常用字的行书,介绍行书的一些基本常识和法度。教师板书也相应的可采用行楷书体,既节省教学时间,又为学生观摩行书的动态写法提供机会,为他们进一步掌握汉字书写技术作好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条件合适的话,让学生提前尝试一下书写行书,也未尚不可。 二、 持之以恒,养成良好习惯。 要想提高书写能力,前提是勤学苦练。一要常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留给学生练写的时间,特别是低年级语文课教学,力争每节课都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写字。一年级起步阶段,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一横,一竖,一撇、一捺6767都要笔笔指导到位。随时提醒学生每个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运笔方法,与上一个笔画的间距,其长短如何,每一笔在田字格的哪个部位落笔,哪个部位收笔,在横中线(或竖中线)的哪个地方。整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各部分的比例,都详细讲解后,学生再进行练习,效果就会不一样。二要天天练。每天要安排几十分钟来练字,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只要教师肯花时间来让学生练习,养成了认真书写的习惯,那以后就轻松了。三重视应用,不为练字而练字。汉字是交流的工具,写字也是交流的需要。只在练字的时候能写好,而其他场合就写不好了,这样的书写能力是不实用的。一方面,应要求学生,将写字教学中练就的技能运用到日常书写中,运用到各科作业中,把每一次书写都当作练字来对待,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时时处处锻炼写字能力,在实际应用中提高速度。另一方面,各科教师要树立“大教学”观,互相协作,共同参与写字教学。凡布置书面作业,都提书写要求,并给予这方面的指导和评价。科科重视书写、人人指导写字的氛围一旦形成,学生想不写好字恐怕都难了。 事在人为,只要我们在写字教学讲究指导方法,细化要求,进行科学的训练,能把字写得又快又好的学生人数肯定会大幅度增加。到那时,年级越高作业越潦草字越难看的现象自会渐渐减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