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一座文学史上的梦幻小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边城》是沈从文的经典小说,它成书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版后的反响并不太大,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著名文学批评家夏志清才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重新把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等人一起打捞起来,他认为沈从文和其他几位一样,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实际上被大大低估了。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汉学家马悦然曾经透露,沈从文原本应该是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只可惜他在颁奖之前去世了。因为按照传统惯例,诺贝尔奖只能颁发给在世的人,所以沈从文错过了。马悦然的做法其实严重违背了诺贝尔奖的保密原则,但是他说自己愿意为了沈从文而打破这个规则。

1.印象主义者笔下的散文式小说。沈从文的小说有散文化的风格,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把沈从文称为“最伟大的印象主义者”,因为他总是能轻轻几笔,就把一个景色的神髓在不经意间勾画了出来。边城与桃花源虽然非常相似,但是边城不一样,它其中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流、每一条小溪、每一座桥都有实际地理根据,沈从文还画过一幅小画叫做《茶峒》,一宅一户的设置都和小说里讲的一模一样。所以很多人读的时候,会忘记这是一本虚构的小说,以为沈从文讲的是个真实发生的故事。

2.小说讲述了少女翠翠与天保、傩送之间的故事,以三个端午节为时间线索,逐渐展开,阴差阳错的巧合最终造成了悲剧。沈从文在故事中描绘了湘西的人性美,他在翠翠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爱,她简直就是集天地之精华、被山间的清风雨露孕育出来的一只“小灵兽”,她无忧无虑,快乐无比的生长着。

沈从文曾经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我想建造一座希腊小庙,精致、结实又匀称……这是我的理想建筑,供奉的是人性。”沈从文所说的“人性”可能与我们现代人理解的“人性”并不完全相同,他认为,人性最美的地方就在于它与动物的相似,而他心目中那座供奉“人性”的小庙似乎就坐落在边城,就在翠翠的身边。

3.小说中既有清新朴实、也有热情和悲痛。沈从文的生活经历很是痛苦,但他将平常而美好的事物写进自己的小说中,用文字来抚慰心灵。善良的人们生活在这里,各自领受生活中的一份喜怒哀乐。但他从来就不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他从行伍中出身,看惯了杀人。同样是经历过暗无天日的苦难,有些作家的文字像锋利的刺刀一样令人疼痛,但是沈从文的文字却有疗伤的奇效。他在自传里曾经透露过写作《边城》的初衷:我并不是想带领读者们去桃花源旅行,而是想借一个小城中几个凡夫俗子身上发生的故事和他们平常的喜怒哀乐,为“爱”字作一次诠释。

4.《边城》最深层的寓意在于“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理念,它所表现出的蒙昧与集体无意识才是宇宙间人类最真实、最本源的生存状态。对“天”的深刻认识与守护,正是沈从文小说中最有魅力、最深刻的地方。沈从文亲眼见到的世界是血流成河的,正因为如此,他笔下所写的边城反而是平静如歌的。他用这偏安一隅的小城来救赎自己的灵魂,但翠翠和爷爷生活的那座茶峒小城也只是沈从文守护的一个小小角落而已,沈从文真正想要留守的边城并不在那里,而是一片苍茫的天地。

晨星写于2021年5月10日晚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