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的特殊能力——《道德经》第四十七章赏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在世界上的几大宗教之中,他们的教主都被神化为具有普通人不具有的超自然的感受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究竟有没有人具有这样的超自然能力呢?下面我们从《道德经》的第47章中来探究这个问题。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①,见天道②。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③,不为而成④。

【注释】

1.户:门。窥牖:窥,从小孔隙里看;牖,音you3,窗户。

2.天道: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等万物运行的自然规律。

3.不见而明:一本作“不见而名”。此句意为不窥见而明白天道。

4.不为:无为、不妄为,不违反自然规律。

【译文】

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

【赏析】

(一)关于这一章的理解,我觉得韩非子的喻老篇讲得非常深刻。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分析。

原文:空窍者,神明之户牖也。耳目竭于声色,精神竭于外貌,故中无主。中无主,则祸福虽如丘山,无从识之。故曰:“不出于户,可以知天下;不窥于牖,可以知天道。”此言神明之不离其实也。

译文:五官是精神的门窗。听力和视力全花在声色上,精神尽耗在外貌上,所以内心就没有主宰。内心没有主宰,祸福即使像山丘那么明显,也无从认识它。所以《老子》说:“不出门户,可以知道天下的事情;不从窗口向外张望,可以知道自然的规律。”这是说精神不要离开自身形体。

韩非子的意思是,当一个人精神内敛,用思维的方式,用第六感的方式就可以知道外界的事情,推知外界的事情。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高阶思维可以碾压低级思维,当一个人特别是圣人,思维能力特别强的时候,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二)圣人的特殊能力。因为精神的内敛,因为精神的高度集中,所以圣人的思维能力和对外界的感受能力就比普通人要强得多。

原文:白公胜虑乱,罢朝,倒杖而策锐贯颐,血流至于地而不知。郑人闻之曰:"颐之忘,将何不忘哉!"故曰:"其出弥远者,其智弥少。"此言智周乎远,则所遗在近也。是以圣人无常行也。能并智,故曰:“不行而知。”能并视,故曰:“不见而明。”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故曰:“不为而成。”

译文:白公胜策划政变,朝会结束后,他倒拿着马鞭,因而鞭杆上的尖针刺穿了脸颊,他连血流到地上都不觉察。郑人听到后说:“脸颊都忘记了,还有什么不会忘记呀!”所以《老子》说:“人们外出越远,知道的反而越少。”这是说思想围着远事转,就会丢掉眼前的事情。因此圣人没有恒定如一的行为。能够同时考虑远近事情,所以《老子》说“不行动就全知道了”。能同时看到远近各处,所以说“没看到就清楚了”。根据时机来办事,依靠条件来立功,利用万物的特性而在此基础上获利,所以说“不去做就成功了”。

不知为什么,从我看到的理解老子的文字之中,我觉得《韩非子•喻老》的这两段文字是最容易理解,也是最容易感受到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