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非首发】临急抱佛脚,教资不难考——非师范生小学英语备考心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4
【所报学科】小学英语

【考试时间及考试地区】

笔试-201综合素质(小学):2017年下半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

笔试-202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018年上半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

面试-242小学英语:2018年上半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我是英语专业的,非师范生,所报学科是小学英语。和中学不同,小学笔试只需要考两科,分别是 综合素质 和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到了面试才需要选择具体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社会、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小学全科)。

说来很惭愧,我曾经因为心理压力大、准备不足而多次弃考,和那些一口气考完全部科目并顺利通过的同学形成鲜明对比,可以算是反面教材了。以下要分享的是我的心路历程和备考经验,希望为广大考生提供帮助,尤其是那些像我一样迟迟不敢迈出第一步、没有时间复习的考生。如果不想看长篇大论,可以直接跳到第四部分复习方法。

第一次报考教资是在2016年下半年(大三上学期),当时选的并不是小学英语,而是初中英语。和那些早有准备的考生不同,我到开学才惊觉周围很多同学在暑假就开始复习甚至报了班。为了不被大众抛弃,我脑子一热就跟风了,花了780块报某培训机构的网络授课班,但教材很晚还没寄过来。眼看剩下的复习时间不到一个月,情急之下,我网购了中公版的书,又花了104。加上三科的考试费,一共花了1094。

培训机构寄来的教材是人民出版社版的,包括综合素质+真题、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无真题),共5本。我买的中公版教材包括综合素质+真题、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知识导图与高频考点速学速记,共7本。我不知道这两个版本有什么区别,担心只复习其中一种会不够全面,试图两种对照着复习。然而一本书有三百页左右,不到一个月看完两个版本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且内容非常枯燥无味,看一会儿就想打瞌睡,一天最多只能看十几页。距离考试只剩下十来天的时候,我正忙着筹备社团活动,被一大堆碰都没碰过的作业搅得心烦意乱,教材匆匆翻了一遍,还没背,真题只做了一丢丢。此时,我作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放弃考试,让一千多块钱付诸东流。

第二次放弃教资是在2017年上半年。彼时是大三下学期,我打算跨专业考研,需要早点开始复习。由于没办法一心二用,加上本来就不喜欢英语,索性放弃教资报名。但后来因为遇到某些事,情绪变得很低落,连考研也放弃了,落个两头空。

那段时间,我为自己多次临阵退缩而羞愧不已。眼看着身边的同学要么找到喜欢的实习,要么为了考研考公埋头苦读,要么在备考含金量高的证书,而我依然一事无成,这种羞愧感就更加强烈。

Q1:我以后要去哪里发展?

A1:三线城市。就业选择没有一、二线城市那么多样,最稳定的无非是教师、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等等。

Q2:在这些职业之中,最适合我的是哪一个?

A2:教师。在大学期间,我多次上台做展示,也经常为师弟师妹提供学习指导,和教师的工作内容有一定的重合度。

Q3:如果要报考教资,我应该选择英语还是其他学科?

A3:不清楚。虽然我更喜欢语文,也清楚报考教资并没有专业限制,但真到了考编制的时候,可能就要求专业对口了。一个英语专业出身的人去当语文老师,会不会被拒绝?

Q4:那么我应该报小学、初中还是高中?

A4:小学。中学笔试要考三科(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而小学笔试只需要考两科(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到了面试才需要选择具体科目。 我不清楚应该选英语还是语文,报了小学就可以在面试前考虑清楚了。

于是,我报考了2017年下半年的小学教资。

我买了中公版的教材,包括综合素质+真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知识导图与高频考点速学速记、必备主观题、作文高分素材、考前密卷、面试通关,共9本。看上去很多,但真正要用到的只有 真题、考点速学速记、作文高分素材 。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繁忙的课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加上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没好好复习。在考试前两三天,我又萌生了弃考的念头。幸好被朋友们鼓励了一番,虽然没心情看书,但还是决定上场了。

此前一直在看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太多,完全进不了脑子。抱着“能过一科是一科”的心态,我在考前一天匆忙翻开综合素质真题,题型分为 单项选择题 (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材料分析题 (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写作题 (1题,共50分)。

选择题没花多少心思复习,因为在第一次报考教资的时候,我翻过综合素质的教材和真题,完全可以靠常识瞎蒙,错误率很低。至于作文,我的写作能力本来就不差,看一两篇范文找找感觉就行了。

材料分析题每年考的无非就是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师职业道德,只要把考点速学速记的相关内容背熟,套上答题模板就行了。作答时要注意:

①先表态:……的做法符合/违背……,值得我们学习/反思;

②看分值答题,要分点;

③理论联系材料:……(列出知识点),材料中,某某某的做法怎么样,产生了什么效果,符合/不符合……。

由于对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没什么信心,加上身体不舒服,我只考了上午的综合素质,下午就直接弃了。要是上午那科过了,笔试成绩还可以保留两年嘛,不急。果然成绩一出来,82,合格(合格线是70分)。对于多次弃考的我来说,这算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让我瞬间有了信心。

2018年上半年,我报考了剩下的一科,交了考试费才发现教资和专八撞日——专八在上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在下午。在计算好时间之后,我发现考完专八之后还能来得及去考教资,便下定决心不再弃考。

然而,这科的知识点真是太多了,在不到一周内把三百多页书背熟简直异想天开。要用到的资料只有 真题、考点速学速记、网上总结的答题思路 。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题型分为 单项选择题 (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简答题 (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材料分析题 (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教学设计题 (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40分)。

书翻过一遍,稍微有点印象,所以选择题就算靠常识来蒙,错误率也高不到哪里去。

简答题考得很偏、很细,考核重点几乎没有规律可言,只能看考点速学速记加深印象。我当时看到那三道题真的一脸懵逼,只好凭自己的理解乱写一通。

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和综合素质的材料分析题差不多,重点背 新课改内容、德育有关原理(四大规律+八大原则+六大方法)、教学的原则与方法(四大基本规律+八大原则,注意与德育有关原理区分)、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与方法、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与应对策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成败归因理论、学习迁移理论、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理念 ,这些内容网上都能找到总结。到时看到材料不知道从什么角度分析的话,有枣没枣打三竿,把上面的重点套进去。我当时套得最多的就是德育有关原理和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教学设计题有中文与社会、数学与科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6个方向,不管你学的是什么专业,面试打算选什么科目,都可以任选一个方向作答,个人觉得 中文与社会 是最简单的。注意,只能选一个,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答题模板可以在网上找到。

上文提到,虽然报考教资没有专业限制,但考编制可能就要求专业对口。所以,尽管我更喜欢语文,最后面试还是选择了英语,备考时间不到一周。

妆容服饰困扰了我很久。我平时的衣服偏休闲风,最正式的衣服只有正装了,但穿正装看上去很不自然,而且会行动不便,最后穿了雪纺短袖上衣配半身裙和小白鞋,看上去挺斯文。裙子不一定要过膝,但也不能太短,我穿的裙子就到膝盖的位置。头发最好扎起来,不要披头散发。至于化妆,大热天的很容易融,我当时扑点粉涂个口红就出去了。 只要看上去整洁大方,基本没有大问题。

面试的流程是候考(候考室)——抽题(用计算机)——备课 撰写教案20分钟(备课室)——进入指定教室正式面试,题型分为结构化面试(2个问题,5分钟)、试讲(10分钟)、答辩(5分钟)。

结构化面试主要分为自我认知类、人际关系类、应急应变类、组织计划类、综合分析类、教育知识理论六大类。不用专门去背什么结构化面试60题甚至是100题,就算背了也容易忘,直接记这六大类的答题思路就行,网上都能找到(推荐微博博主 教师资格证报名考试 )。

试讲是按之前撰写的教案来讲的。写教案的套路,网上都能找到。虽然备课给了你20分钟,前10分钟用来写教案,后10分钟用来演练,但其实很多人到了最后一刻才写完,没时间思考试讲到底要说什么,所以建议复习的时候 除了研究教案以外,也要看看试讲稿。

答辩就是考官围绕考生的试讲进行提问,考生回答。

我当时抽到的题目是Kitty's Morning,课文内容大概就是Kitty几点起床,几点刷牙,和妈妈一起几点吃饭,几点去上学,要求新旧知识衔接,强调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考完以后就觉得自己凉了,没想到最后面试居然合格了。以下是我抽到的问题:

1. 结构化问题【还算简单】:

1)学生不会讨厌严厉刻薄的老师,但会讨厌知识浅薄的老师。对于这句话你有何看法? (综合分析类)

2)假如你是班主任,在巡堂时发现有学生在睡觉,你会怎么做?(应急应变类)

2. 讲课:讲得太快了,都不知道有没有五分钟,而且全程面瘫,气氛尴尬,板书也丑。

3. 答辩问题:

1)用英语简单介绍你自己。【第一个问题就被问住了,没想到要用英语做自我介绍】

2)你觉得你今天的课堂有什么亮点?

一些基本礼仪,像站姿、进考场先敲门、向考官问好、保持微笑(其实我紧张得根本笑不出)、不打断考官讲话、回答完问题要以“回答完毕谢谢”结尾,这些就不强调了。 只提醒一句,离开考场前,得到考官允许后,记得擦黑板。

个人觉得没必要,自己复习也能过。

上文提到,我第一次报考教资的时候,脑子一热花了780块报某培训机构的网络授课班。网课似乎是一年前录好的,老师的声音缺乏抑扬顿挫,有点枯燥,听了一节课就听不下去了。

寄来的教材是人民出版社版的,而我自己买的是中公版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手表定律,就是指拥有两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帮人更准确的判断时间,反而会制造混乱,让看表的人失去对时间的判断。我不知道应该以哪个版本的教材为标准,试图两种对照着复习,非常耗时间。 教资并没有指定教材,选择一种就够了,多了反而会乱。

令人鄙夷的是,这个培训机构试图用谣言来误导考生, 说什么“教资改革了,这可能是非师范生报名的最后机会”(当时是2016年下半年),吓得很多人赶紧报名。这个机构还提供代理报考教资的服务。 有个同学报了网络授课班,出于某些原因不能报2016年下半年的教资,就问培训机构能不能2017年上半年再帮忙报名,他们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诶,不是说这是非师范生报名的最后机会吗?怎么收钱的时候那么爽快,还说下次也可以报名?

在此郑重提醒:

1. 非师范生是可以报考教资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第十五条规定,国家鼓励非师范高等学校毕业生到中小学或者职业学校任教。

2. 官网笔试公告明确规定:考生必须本人通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 报名系统进行网上报名,并对本人所填报的个人信息和报考信息准确性负责,报考信息一经审核确认,不得更改。 禁止委托培训机构或学校团体替代考生报名,如因违反相关规定而造成信息有误或无法报考,责任由考生本人承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