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丨X射线:最小干预获取信息的新起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5
医学面临的一个困境就是如何在活体上获取信息。信息越准确,也就越接近疾病的真相。通常情况下,不可能直接打开人体。所以,医生必须想方设法,尽量小地干预病人的生理状态,来获取信息。

但是多数时候,获取信息需要付出代价。比如,要想了解肝脏、肾脏功能,了解血里面白细胞数目是多少,就需要抽血化验。这些化验数据是获取的信息,病人失去少量血液就是付出的代价。

医学永远有一个矛盾,就是在尽量不干预生理过程的条件下,找到获得准确信息与付出代价之间的平衡点。

就是在不断地解决和减小这个矛盾的过程中,医学得到了深化和进步。而真正让这个矛盾大大降低的一个关键技术,就是这节课要讲的X射线。X射线第一次让医生能够不用手术,不用打开人体,就能在活人身上获取身体内部的信息。这是用最小的干预获取信息的开始。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一个黑暗的实验室里发现了X射线。很快,X射线就被用于医学检查,在全世界迅速推广。X射线检查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X射线对不同密度和厚度的组织不同的穿透力,然后投射到一张可以显影的胶片上,医生利用阴影的密度来判断病变。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X射线检查是临床最主要的检查手段之一。

后来,在X射线的基础上,人们利用计算机技术逐层扫描,又发展出我们今天熟悉的CT。CT全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无论多么高大上的CT设备,也无论扫描的影像多么清晰,它的基础原理还是X射线的原理。X射线让医生在没有创伤的情况下,获得疾病真相。它大大缩小了获取精确信息和付出代价之间的矛盾。X射线的出现,是医学进步重大的里程碑之一。

这就是关于X射线的第一个层面:它的工作原理是X射线对于不同组织的穿透力,反映出来的影像信息。它是用最小干预去获取内部信息的开始。

X射线检查虽然没有肉眼可见的创伤,但是并不等于没有损伤。X射线虽然无色、无味,肉眼看不到,但它却是以能量的形式进入人体,这种能量物质就会和人体组织发生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表现出来,可以被我们捕获来获得信息。

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人类又开发出超声检查和核磁共振。超声检查利用的是超声波遇到人体组织后,对反射信号的接收、处理,以获得体内器官的图象。这也是利用相互作用来获取活体信息。核磁共振,是利用了人体组织的氢质子在磁场下的变化来形成图像,反映组织内部的情况。这还是利用相互作用来获取活体信息。

但是,X射线的能量和人体组织相互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伤害。如果照射剂量过大,X射线的能量就会引起基因突变,让细胞变性、死亡甚至引发癌变。短期内大量暴露于X射线之下,还会引起死亡。但是,发现X射线的初期,人们对于这种危害却一无所知。让我说,X射线是为生命“摄影”,但是初期的医生,却是“拿着生命在摄影”。

1895年,X射线被发现几周之内,就快速用在医学上和民用上。很多医生开始用X射线为病人寻找病变,发现骨折,甚至寻找进入人体的异物。X射线在民间也有广泛应用,甚至售鞋的商店里,都有X光试鞋机。

结婚拍婚纱照,选美拍美人照,除了普通照片,还可以拍一组X光骨骼片。显示人体内部的美,也成了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但是很快,这种不经防护,不考虑照射剂量的检查手段,就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你肯定能想到,受伤最大的一定是第一批用X射线给病人看病的医生。因为病人用X射线,也就一次半次,但是医生却是天天接触X射线。很多医生的手臂得了癌症,不得不截肢。但是截肢后,仍然难以逃脱死亡的结局。有记载,某一年放射学学会举办会议,端上来的烤鸡医生们都很少吃。

为啥呢?不是因为烤鸡不香,而是很多医生因为癌变被截掉了双手,动不了餐具。在发现X射线的故乡德国,有一座X射线纪念碑,就是为了纪念X射线发明初期殉职的医生和技师,一共350人。甚至,有个博物馆里面还有件特殊的展品,就是一只截下来的手。

手的主人就是一位著名的医生,他用这只截下来的手向后人警示:任何技术带来进步的同时,一定会让人类付出代价。只有让X射线对人体的干预降到最小,才能让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1925年,也就是距离伦琴发现X射线30年后,第一届国际放射学大会首次提出X射线的防护问题。到了1928年,第二届放射学大会制定出了X射线操作规范。用规范和制度来保证医生和病人的安全。放射设备越来越先进,防护理念和措施也越来越规范。因此,为了获取信息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也越来越小。

今天的放射设备,在有效控制放射剂量和规范应用下,已经非常安全了。比如用于检查心肺疾病的胸部X光片,以及用于肺癌筛查的低剂量肺部CT检查。很多人仍然会有疑问:不论怎么说,这也要“吃线”啊, 它安全吗?

我来解释一下。要知道,咱们生活的环境本来就存在辐射,我们把这种辐射叫做天然本底辐射。它指的是宇宙射线和自然界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也就是说,即使不做X射线检查,我们每天照样接受辐射。

在今天,X射线的照射剂量越来越小。 就拿天然本底辐射对比,拍一张普通的胸部X光片,病人接受的放射剂量大约相当于3天的本底辐射。 做一次低剂量肺部CT,放射剂量大约相当于150天的天然本底辐射。这种剂量比普通肺部CT照射剂量减少近90%,对于肺癌筛查,是非常安全和行之有效的手段。

用接受一点放射的代价,获取了更精准的信息。这种低剂量肺部CT,虽然不如普通肺部CT清晰,但它依然可以清晰地辨别直径小于5毫米的病灶。1993年,有一项大样本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这项计划对3万人进行筛查,结果筛查出484例肺癌,85%为早期。经过手术切除后,10年生存率高达92%。

这就是关于X射线的第二个层面:能量控制。用最小干预进一步缩小了获取信息和付出代价之间的矛盾,让X射线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那么,X射线是不是仅仅用于信息采集呢?不是。如果让X射线的能量精准干预,作用于病变组织,它还具有治疗作用。这就是关于X射线的第三个层面。

刚才提到,X射线照射会以能量的形式,和人体组织相互作用。那么,如果把能量精准投递,集中可控能量,这些技术又成为了有效的治疗技术。 比如,把X射线能量精准投递,就形成了癌症的放射治疗。

早在1899年,也就是发现X射线4年之后,就有了第1例用X射线照射,皮肤癌得到缓解的病例报道。放射治疗设备发展到今天,又出现了射波刀、速锋刀、质子刀等等。放疗的效果和精确性,可能远远超过了咱们的想象。但是它们的原理,都是让射线能量精准干预疾病组织,让它们相互作用,让癌细胞死亡。

在今天,放疗科医生不仅可以根据肿瘤的形状、部位、性质来制定放射剂量,甚至能干预位置会发生移动的肿瘤。比如肺癌的时候,肺癌组织会随着呼吸活动。现在的放疗设备可以应用3D、4D图像精准跟踪,既可以有效杀伤肿瘤,又减少了对正常肺组织的损害。再比如,把超声波的能量汇聚起来精准干预,又发展出了超声波碎石,可以精准打击肾脏里的结石。还有超声波洗牙等等。

除了放射治疗,在医学的很多领域用X射线精准干预,都获得了巨大的突破。比如,在X射线透视的基础上,给血管里打造影剂,也就是不透过X射线的液体物质,就可以显现血管形态。医生们就可以在X射线下,给狭窄的血管做介入手术,这就是咱们熟悉的心脏支架手术。

其实,X射线带给咱们的不仅是临床检查和治疗的突破。粗略统计,有十几项诺贝尔奖都与X射线技术直接或间接相关。包括利用X射线晶体衍射原理,拍摄染色体双螺旋结构。还有,应用X射线技术测定青霉素、胰岛素,以及很多重要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等等。X射线用最小干预获取疾病信息,又用精准干预,成了治疗疾病和推动医学发展的利器。

医学是需要在活体上获取信息,当信息越准确,也就越接近疾病的真相。但又不可能直接打开人体,所以医生必须想方设法,尽量小地干预病人的生理状态,来获取信息。而应运而生的,就是X射线,以及由X射线延伸出来的CT和核磁共震、放疗等等。它们都是在追求真相的同时,能够尽量保持原貌,并用最小干预获取隐藏在身体内的信息。

那个珍藏在德国博物馆里的手部截肢,带给我很大的震撼——人类取得的每一点的进步,都是经验和教训堆积而成的,在此向那位被截肢的医生,表示崇高的敬意。 以前,我们形容不了解一个人,常会说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现在通过x射线的相关技术,会比肚子里的蛔虫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