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期末考试成绩不好,家长该怎样辅导孩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6
想直接看答案和干货建议的朋友,可翻到文章最后!

但是这里强烈建议您: 先搞明白孩子成绩不好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

我们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对吗?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哪个最为关键?

分析问题,可以体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可以体现实干能力,但是这两者都不是最重要的!

因为:只有提出一个正确的问题,你才有可能能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

何谓正确的问题?就是你想清楚了的问题!

一句话,你只有想清楚,才能说清楚;一件事,你只有想清楚,才能做清楚!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想不明白,做不明白,往往是一开始的问题就提错了!

一、如何提出正确的问题?

比如,我们来看这个问题:考试成绩不好,如何辅导?

这个问题提得正确吗?不正确。但是,我们平时就是这样发问的。

这个问题不够量化,太过主观和抽象。多少分算成绩不好?是所有科目都不好还是某个科目不好?是偶尔一次成绩不好还是平时成绩一直都不好?

如果要完整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用一本书的容量才能说清楚。因为这个问题中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所以, 我的第一个建议是:

提问,要直指问题本源,细化相关因素、凸显主要矛盾,一针见血。

比如上面的问题,可以改为:我和我老公本科毕业,双职工家庭,我家独生女儿上三年级,其他科目成绩稳定在95分左右(满分100分),语文平时考试成绩大都在95分左右(满分100分),一到期末大考就只能考80分左右,整个三年级期中、期末四次大考都是这样的情况,请问家长该怎么辅导她的语文?

这样的问题就很细致,信息量丰富,专业人员(教师)看到这样的问题,就可以推理出更多合理的东西,从而提出针对性很强的建议。

比如,看到“三年级”,作为专业人员,我可以从生理(大脑额叶发育)和心理(情绪转折期)的角度解读该年龄段孩子的变化特点,从而指出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更何况问题里还有性别,科目,考试分数,频次等数据,分析起来东西就更多了。如果再联系一下她的家庭背景和学校环境,基本就可以制定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提分方案。

当然了,必须指出,千人千面,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更何况每个人的天资、习惯和家庭教育也不一样,所以最有效的提分方案,必定是私人订制的。那种适合大众化的学习方法、提分策略,只能获得大众化的成绩。

为什么说: 法不轻传,道不贱卖?

因为真正核心的好东西,需要传授者花费大量的心力,所以白嫖党可以歇歇了,这个世界是能量守恒的。

你付出多少,就收获多少,这是自古不变的真理。你想获得超乎常人的成绩,你就得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或者有高人为你量身定做一套学习方案,这个世界能量守恒,高人的指点就是给你赋能的,所以你的产出也会超过大部分的人,否则你凭什么比别人优秀呢?难道别人就不在努力吗?

所以, 我的第二个建议是:

先想清楚你有什么,你要什么,你目前能做什么,你已经做了什么?

世间万事万物,都逃不开这套思考的底层逻辑,它的价值如何,全凭你自己的想法。

大家发现了吗?

这篇文章,我重点不是要告诉你答案,而是要教你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如果面对标题里这样笼统的问题,我给出一个似是而非的大众化方案,你会感觉这种方案看起来很正确,至少你挑不出错误来,但是呢,具体到你家孩子的情况,十有八九是效果不明显的。

为什么呢?

道理很简单,好比大家来买衣服,为了图省事,为了可以让我批量化运作,我不问你们的具体身高体重,只是给你们一件均码的衣服,那么你们穿着能舒服吗?不可能的。

所以,重要的不是急着找解决方法,而是自己先把问题想明白,这里说的是真的想明白。只有这样,你才是一个真正的明白人,明白人不会办糊涂事。但是,你要是实在想不明白,就只能借助外力,把专业的问题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因为你的能量不够,需要外接高人来赋能。

之前看到网上有人说:教师上课这点事情,换成农民工兄弟也能做,教孩子谁不会啊?

记住:永远不要拿你的兴趣去挑战人家的职业,这是基本的社会常识。

很多看似不起眼的行业,水都很深。更何况,谁敢说教书育人这行不是专业的呢?

人的傲慢和偏见,是孕育无知和愚蠢的沃土。

二、如何正确地分析问题?

上面说这么多有什么用呢?

就是要想明白,你自己的孩子具体是什么情况,然后逐条分析,这样可以让我们在辅导孩子的时候,抓住孩子成绩不好的主要矛盾,少做甚至不做无用功,真正从源头上治疗成绩不好这种症状,治标更治本。

分析问题最考验人的思维功底。

问题怎么分析才能到位呢?

第一步是具体化,可视化,找内因和外因。

对照上面我给的第一个建议,如果你提的是正确的问题,就是说你找到的是真问题,你真的把问题想明白了,那么这一步就比较容易做到了,记住:详细又不啰嗦,是一个好问题的基础。

比如,你要如实描述孩子成绩不好的事实,不要增加个人主观感受,抓一些重点细节来说,从旁观者角度考虑问题,不要只说孩子如何不好,还要把孩子环境中的影响因素都概括进去,尤其是家庭环境因素(主要是父母的因素)。

能够从客观中立的第三方角度看待问题,是一个人开始成熟的标志。

第二步是逐条思考剖析。

对照上面我给的第二个建议,一步步进行论证,不要怕麻烦,更不要自欺欺人,实事求是地说出你内心不愿意承认的事实。分清楚哪些是自己能控制的,哪些是需要寻求外力帮助的。借用毛主席说过的一句话:分清楚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我们革命(这里是学习)的首要问题。

比如,孩子成绩不好的原因有“天资、家庭环境、性格、习惯”等因素,哪些是父母可以控制的,哪些是父母虽然无法控制,但是可以转移矛盾的。

把朋友(对学习有利的因素)搞得多多的,把敌人(对学习不利的因素)搞得少少的,这就是学习的“政治”。

第三步是找到问题的关键。

打蛇打七寸,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遵循二八法则。把你八成的精力集中在占比不多的两层主要矛盾上,忽略一切细枝末节。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只要解决最难啃的硬骨头,其他的东西自然会迎刃而解。

就像电影《长津湖》里面,毛主席说的那句话: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困难也是欺软怕硬的,你自己强大了,困难就小了。什么时候你的身边坏人最多?就是你最弱小的时候。

看透事情的本质,需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擒贼先擒王。

三、如何优雅地解决问题?

如果你没看前面的干货分析,是直接奔着解决方法而把文章拉到这里的,答案可能会让你失望了,因为:

解决问题是基于分析问题的结论的,分析到位,方法是水到渠成的。

任何刻意的,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对策、方法都是不靠谱的,凑数的,除了心理安慰,没有实操价值。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解决问题,可以说:一个人的价值高低,就在于他能解决多大的问题。

但是,解决问题这个事情本身,它的本质、真相就是:你必须花费心力去思考、去揣摩、去分析,当你付出的能量足够多以后,解决方法自然就出现了。

奉劝那些只想着要答案的伸手党、白嫖党们,你们缺乏过程思维,给了你解决方案,你也是不知其所以然的。

人性决定了:我们喜欢速成的,能及时让我们爽的东西。而“术”就是这样的东西,可是千人千术,对于“术”,你学得完吗?并且每个人对于“术”的理解和运用都是有差别的,你确定别人用得好的“术”,你也能用得好吗?

唯有“道”,可以千变万化,触类旁通,迁移,举一反三,让我们有了自行产生“术”的能力,并拥有随时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术”的能力。

所以,我更喜欢讲“道”层面的东西,但是要理解、感悟这个层面的东西,需要和人性做抗争。

顺成人,逆成仙。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我们进步最大的时候,往往是身处逆境的时候。

那些出身就含着金钥匙的人,确实是不必劳心劳力,可能因为他们前世福缘深厚,但是如果那些人真的不思进取,混吃等死,那么考虑到今后他们要接班了,结果又会如何呢?

事实上,那些大家族、大世家传承了几百年上千年,并没有我们以为的“富不过三代”的情况发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户人家对孩子的教育比普通人家对孩子的教育要严格得多了。你看到的那些不成器的富二代只是暴发户而已,真正的世家里面很少有纨绔子弟出现。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你家孩子成绩差的普遍原因,你看看有没有类似情况,请对号入座。

案例:

年度“灾难片———期末考试”刚刚落幕,全国的小学生家长们开始躁动不安,上演了可歌可泣的故事,血与泪的交织,再次刷新了我们的认知。

当家长,特别是做辅导孩子作业的那位家长,真的了不起!

学习的真相其实就是:天赋不够,努力来凑,若还不行,方法来帮!

不过小学阶段,基本上还不到比拼天赋的时候,只要你努力了,成绩一定不会太差。但是现实是:很多人感觉自己努力了,考得还是差,这是为什么呢?

有百分之一的概率是真的发挥失常,但是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概率是:结果没有陪你演戏,你平时的假装努力,假装学习暴露了你的弱点。

其实,你对作业可能存在假订正现象,你肢体上的勤奋(做笔记,做简单题目等很擅长)掩盖了你头脑上的懒惰(不愿主动反思总结,懒于举一反三,不喜欢新题目,从不尝试一题多解,更不知一解多题,总之嫌麻烦,而后刷题又不够)。

有一种懂了叫做———你自以为懂了,其实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其实并不懂。

检验方法就是世界第一学习方法:费曼学习法。

就是用最简洁的文字把你的思路说给一个不懂的人听,对方能听懂,说明你真的对这个问题理解到一定深度了,注意,只是一定深度,没有说掌握。

就解决数学题而言,会做的不一定会说,会说的一定会做。家长想知道孩子到底会不会,不要看答案,要看他的思考过程,一二年级很多题目有特征,小孩子可以模仿的,不用动脑也能猜对解题方法,但是做对了不代表就懂了。不信,你就在题目里挖点坑,添些多余条件,立马很多孩子往里跳,说明不是真懂。现在很多孩子懒得动脑筋,真是太常见了。

所以,成绩是最好的试金石,特别是难度较大,题目灵活的考卷,最能试探出学生间思维水平的差异。

还有更残酷的真相:同样是考100分的几个人,他们之间就没差异吗?其实也是有的。如果把题目,难度,分值增加,那么有些人能考200分,300分,有些人只能考100分多一点点。

有些人能考100分,是因为他最多只能考100分,而有些人考100分,是因为试卷只有100分!

如果你看了我的文章,还是不知道如何去提升你家孩子的成绩,可以把你家孩子的具体情况在评论区写一写,我会给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