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是这么着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2
这个急的状态已经陪伴我很多年了,像一个小怪兽,隔三差五我俩就得打几架。我这个症状表现在:

一知道什么新鲜的事情,就急急忙忙像一个小喇叭播送给周围的人...

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急急忙忙也不考虑现状,想赶紧落地...

听说周围哪个小伙伴很厉害,那个课程很好,就像急忙想认识,报名去听...

知道自己运动可以变瘦变美,一两个月效果不明显,着着急急干别的转移注意力...

这些表现,简直和一个追求即时满足的小朋友没有什么区别,说实话,自己天天忙忙碌碌很少停下来想,如果不是近期这段时间在南开进修,又匆匆忙忙的在很多琐事中迷失了方向,陷入一轮又一轮的焦虑。

到底是怎么了,人的终点都一样,着着急急的图啥呢!大学的时候急急忙忙参加各种社团,为了那点学分,考前急匆匆复习为了成绩;本科毕业急匆匆申请出国读研,为了回来早点就业早点就最佳婚育期(捂脸,还是妥妥的错过了);研究生毕业急匆匆回来就业,都没有想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工作以后急匆匆的参加各种学习,社群,培训,曾有段时间我的价值观甚至觉得停下来就是不上进,感觉越忙,自己会越成功,哈哈,结果是越忙越迷茫,越焦燥!

我用了很久一段时间,才想明白自己为啥总是这么急匆匆,找了很多原因,我觉得最大的可能性就是 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关注,注意力的焦点总是在别人的身上 ,而没有过多的问问自己到底做这些的目的以及真实想法,不过我这个问题的原因也是有两面性的,正是由于自己对别人的情绪反应比较敏感,在平常交流以及演讲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别人的情绪状况,现场的效果(笑果)会好很多。

但是问题的核心似乎还是没有探寻到,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自己没有一个总目标,阶段性目标,总是觉得什么都很重要,什么都不能错过,现在有一个词叫FOMO (Fear of Missing Out)怕被落下一族,(如果选族长的话,一定报名竞选)。而且经常同时遇到好几件事情的截止日期,然后多件事儿堆在一起,先在内心骂自己半天,然后再无助的哭半天,后来居然无耻的自我洗脑这些事儿根本就是没有意义的嘛,整个心情和过山车一样,情绪起伏的如果旁边有一个摄像记录,妥妥的一个神经病。 

这个总的目标就是你折腾来折腾去到底看中什么呢, 我回想了自己最快乐的时刻,都是一个个的Ah-ha moment, 就是突然学到了,领悟到了一些知识点,或者一些有助于自己成长成熟的道理,无论是课本中还是和别人的对话中,我希望自己能够逐渐不人云亦云,能够有自己独立的判断,思想,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也能尽我所能去帮助周围的小伙伴们 ,最近机缘巧合和一些学生,朋友去分析他们的困惑的时候,我惊奇的发现他们焦虑的东西不就是我当时在乎的嘛,帮他们梳理思维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也能更好的了解自己,虽然我也没有帮到他们最后有一个什么好的决定,在听在聊的过程中也是对自己的一个反省。

昨天晚上一个很有想法的小妹妹和我说了她不满意现在的学校环境,对于未来想考验,还想开自己的公司,在听她的选择的理由的时候,放在以前我的风格,直接会着急忙慌贴过去几个标签,“你就应该咋咋咋”,但是昨晚听完以后我突然惊讶的发现她现在的困惑某种程度上和我现在的困惑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你换了一个角度看她的时候头脑会清晰很多,我居然说了一句自己都没想到的这么有道理的话: 只要向上努力走,选择什么并不重要,主要还是你的视野的提升,能力的提升,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当然不一定对),但是我自己之前一直特纠结面前的几个选择我选了A就意味着其他都没有了,然后就会痛苦很久,但是如果你的关注点是在自己的成长上,思考的角度转换一下,其实就没有那么焦虑了。

说来惭愧自己从本科开始学的都是管理学类的专业,学了很多管理学理论知识,自己上课还和学生讲什么目标管理SMART法则,结果自己心里都没有怎么接受,  平时做很多事情都是随心所欲的,生活可以这样,但是发现一些工作学习以及技能方面的提升,没有科学的时间管理,学习规划,想不劳而获,简直白日梦啊。我这段时间从图书馆借了很多书,每天拿出一本看几页,看见合口味的就一直看,甚至还耽误了别的一些事情,看到自己没兴趣的就扔到一边,前几天和几个朋友聊,我这么读下去的后果就是视角越来越单一,自嗨式读书法,很难有一个客观的评判。

回到自己这个急的问题,主要还是没有一个清晰的成长目标,没有很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但是又渴望在很多方面得到认可, 当目标和现状产生巨大差距的时候,不急都不行,或者就剩下急这个情绪发泄的途径了。

最近在一个知心姐姐那里学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人生一课:接纳自己,反省自己的目标不是责备自己,虽然我现在还做不到全盘接受自己,但是在梳理自己的过程中,一点一点调整自己,虽然每天我们周围的世界日新月异,会出现很多不同的声音,但是别忘了提醒自己,先别急,搞清楚自己的方向,全力以赴。

即使最后在别人眼里什么都没有得到,但是自己知道自己的收获,自己的成长点,就好了。

@写于天津南开大学图书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