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二重“老汽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6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个普通人能够进入到国营企业工作,那绝对是在观音庙里烧足了高香,绝对是一件相当体面且光宗耀祖的幸事。按现在二十一世纪网民发明的新鲜词汇来描述,那就是相当的“牛掰”啦!作为当年三线建设时期的三大厂矿之首,曾经的二重厂在那个年头里绝对是德阳县城杠杠的“牛掰”企业。

        南北狭长呈矩形状的厂区之内分布着:铸锻处、冶金处、采购处、基建处、质检处、保卫处、行政福利处、广播站等;而厂区高墙之外各个生活区之间则分布着:公安处、检察院、法院、医院、商店、招待所、小中高学校、俱乐部等企业配套生活单位。那年代,二重厂职工夏季有棒冰汽水防暑降温,寒冬则有御寒保暖的补贴。各种生活福利待遇的有效保障往往让当地人的眼眸中充满了极度羡慕的神色。

      汽水,就是当年大厂的生活福利之一。

        作为一项福利保障,主管后勤服务工作的“行政福利处”全权负责厂区之内各个冷、热加工单位暑热天气的免费汽水供应。每天上午不到十点钟,数十辆淡绿色的解放牌卡车满载着用高压氧气瓶罐装的汽水就已奔波在厂区内凹凸不平的道路上,给正在挥汗如雨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的一线职工们送去福利。车厢里一路咣当咣当的金属碰撞声和卡车喇叭断断续续刺耳的鸣笛声与高大的厂房之内锻 造 锤结结实实的锻打声交织混响在一起,竟然也显得如此和谐融洽。高压氧气瓶是经过特别改装的那一种——拆卸掉压力表,换上全封闭耐压水龙头样式的异形阀门。若仅仅凭借手指头的力道,那是绝对无法拧开阀门的,这样的阀门设计既充分保证了汽水的新鲜程度还能保持低温且不漏气。

        七十年代中叶,物质匮乏,那年头瓶装饮料在人们的头脑中完全是无法想象的概念。锻造、冶炼浇铸及热处理等热加工单位职工,常年处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体表不停地大量出汗。在寒冷的冬季那可是暖洋洋的享受而到了夏季就变成类似烧烤般的遭罪。稍微好一点的是冷加工单位的职工,可那种老式车床镗床铣床完全是依靠丝杠和光杠来传动,径向与轴向的进给全靠一双手人为的前后左右摇动操作,往往一个回合下来,大汗淋漓浑身通泰。考虑到保健效果,二重最早老式汽水的简单配方就是用溶化的白糖水适量加入盐水再兑入二氧化碳气体最后才灌装。既微微补充了身体的能量损耗又能使体内电解质达到平衡,喝起来不仅凉爽可口微微还有点冲鼻子的感觉。那个年头物质虽紧俏,但汽水却敞开喝。习惯了用不同型号搪瓷缸、铝饭盒、军用水壶喝水解渴的人们,工作间隙用自制的简易扳手拧开高压氧气瓶气嘴,满满地接上一缸子仍在嗤嗤冒着气泡的汽水,仰脖子咕咚咕咚地喝下,然后抹抹嘴伸舌哈着凉气,不停地打着响嗝,那一份惬意与爽感瞬间便洋溢在流淌着汗珠的脸庞。那个神清气爽的画面,简直就不摆了! 每到下班之前,几乎所有人都会用那个年代标配的军用水壶灌满两壶汽水带回家,于是乎,家里留守的家属们、蹦跳着从学堂归来的孩子们、亲戚老表七大姑八大姨、老幼妇孺均能享受到大二重的汽水福利待遇了。

        时光不紧不慢地流转至八十年代初,汽水供应依旧,而喝汽水的载体与形式却发生了变化。又是一年的夏季来临了,喝惯氧气瓶式汽水的二重职工们惊讶地发现:(1)透明玻璃瓶的汽水取代了全部氧气瓶——每件汽水24瓶,每瓶200毫升,每人每月可以领两件(2)喝汽水开始按月凭票限量供应了(3)品种口味不仅有白糖味还增加了水蜜桃味、橙子味(4)每天还能免费领取一些白糖棒冰。这时候厂内福利待遇的称谓也发生了细微变化,从“生活福利”悄然变为“夏季饮料”,而且负责防暑降温工作的部门也归属于各个单位的工会组织。自玻璃瓶装的汽水问世后,可谓风光无限。各单位之间在红卫中学操场上进行的足球比赛,场地边摆满了一件件瓶装汽水;工会举办的文艺节目、歌咏比赛现场也可见瓶装汽水;职工们劳动竞赛或技能“比武”现场也可见瓶装汽水。最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街边摆摊设点的商贩们也悄悄卖起了口感舒爽好喝又便宜的二重汽水——而汽水来源,无非就是职工省喝俭用带出厂区再转卖给商贩。一时间,二重的汽水成了德阳街头一道独具厂矿特色的夏季风景。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一方水土一方人。

        德阳这座移民城市包容着独特的风土人情与世故。

        有满嘴苞米渣子口音的东三省那旮沓的大嗓门们,还有来自江浙地区操着吴侬软语精细小资的阿拉们。当时被本地人统称:陕板板。因为三线建设而汇聚于西部的德阳城。语言环境、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均不相融,可唯独只有那汽水能勾起所有人共同一致性的回味与称道。现如今,曾经的大厂汽水纷纷冠以“老汽水”的噱头,这些老字号汽水都凭借着口感积攒收获了那个时代的一众粉丝,怀旧感充溢脑海。至今回味来,咂咂嘴那一刻仿佛混身上下三十万亿个毛细汗孔都透着幽幽的凉意;若几个兄弟伙们聚在一起同时喝上一大口汽水又从胃里极其舒服地打着饱嗝,也许这一亩三分的狭窄空间里,气温也会瞬间凉爽几分哩。原先的二重行政福利处,早已转型改制取消了福利性质并全面推向市场。如今的“老汽水”并没有退出大二重八小时之内的舞台,只是越来越市场化——专门设计的logo标识;专门定制的550毫升的塑料瓶包装;根据中低端受众的口感而先后开发了水蜜桃、柠檬、菠萝、苏打等口味的汽水。已走向市场的二重“老汽水”,秉承传统口感,至今畅销着。老味道,够味。

      只是于我而言,那少小记忆中,舌尖味蕾里让人清爽的久远记忆,己渐行渐远,徒留意味悠长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