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我的语文生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0
继上次的《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综合性学习由学生策划主持之后,我又一次放手,让学生自行组织这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

提前一个星期由语文课代表进行策划活动,同时安排。然后,具体的活动时间,则由课代表决定。两个班的语文课代表,在第二周时都决定在周五进行。

首先进行的是10班,第一个环节“正眼看招牌”。学生的准备不是很充分,但课代表的准备很充实。既让大家对招牌进行了还原,又引导学生对“谐音现象的利与弊”进行了交流。这个设计很切后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第二个环节是标语大交流,看得出这个环节,大家的积累还是很充分。在同学们交流完后,课代表再次展示了她们积累的标语。并且在同桌讨论“标语运用修辞手法的好处”之后 能结合练习册上的习题进行具体实践。不错,既满足大家的学习兴趣,又时刻能将学习落到实处。为两个主持人点赞!

第三个环节,寻找最美对联。首先由课代表分享郑板桥与对联的故事,并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猜对联内容。然后,补充有关对联的常识。最后,由同学们分享自己按照不同类别积累的对联。这个环节,能看出两个课代表有些吃力。无论是对联的基本常识,还是对联赏析,她们都很拘谨。传统文化积累不足,所以实际运用就会显得艰难。

第二节课,9班开展综合性学习。第一个环节,也是“正眼看招牌”。由学生分享了一下自己的积累,展示完后,没有点评也没有交流。看来,课代表考虑问题不够灵活,还是有些稚嫩。

第二个环节是“我来写广告词”,同学们先交流自己搜集的广告词,课代表展示他们的搜集,然后由大家选择喜欢的进行积累。依然是没有交流,没有分析,当然也没有练习。所以,他们将“写”偷换成了“读”。

第三个环节和10班一样,寻找最美对联。首先由同学分享对联相关知识,然后大家自行做笔记。紧接着,有同学展示对联历史,分享最早一副对联。课代表在同学展示之后,再次回归对联常识。

最后,在我对语文课代表的点拨之下,他们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创作任务:合作完成一副对联或广告词。同学们讨论的很热闹,展示时,却又显得有些寂寥。很明显,大家只擅长“拿来”,不擅长“产出”。

两个班的活动,从组织上来看,课代表还是比较认真,同学们的先期准备也较为充分。但明显能看到,孩子们对于生活中的语文,语文中的生活,理解非常有限。他们能从网上,书上摘录有关知识,但却不能动脑思考其中深意。活动的开展,过于肤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只有形式的学习,是不可能开出最美的花朵的。学习,任重而道远!

课后,与几个课代表简单进行了交流,孩子们对自己在活动策划和主持上都有自己的收获。我在总结活动时,告诉他们,以后我们的综合性学习这样的方式还会继续,可以自主竞争策划主持,学生对此反应热烈。期待我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走得更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