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下卷》七阳(3)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6

荀、孟、老、庄 :荀孟指荀子和孟子,二人都是儒家大师,荀子主张人性本恶,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老庄即老子和庄子,春秋战国时道家的主要思想家。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故并称“老庄”。

亸 柳 :即垂柳。亸:柳条下垂。唐岑参《送郭乂杂言》:朝歌城边柳亸地,邯郸道上花扑人。

垂杨 :垂柳的别称,与亸柳是合掌同义之对。柳树也叫杨柳。《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梵宇 :佛寺。梵,清净,寂静。唐宋之问《登禅定(总持)寺阁》:梵宇出三天,登临望八川。

风月窟 :风月本指清风明月,前蜀 韦庄《多情》:一生风月供惆怅,到处烟花恨别离。,后风月演化为“风骚、风情”,风月窟代指声色场所,多指妓院欢场。

水云乡 :水云弥漫,风景清幽的地方。多指隐者游居之地。
宋苏轼《南歌子·别润守许仲途》:一时分散水云乡,惟有落花芳草断人肠。

暖烟香霭霭 :焚香生暖,香烟如云似雾缭绕弥散。宋陆游《送佛照光老赴径山》:御香霭霭云共布,法音浩浩潮收声。

寒烛影煌煌 :寒夜灯烛,微光闪闪影摇动。唐陈羽《同韦中丞花下夜饮赠歌人》:银烛煌煌半醉人,娇歌宛转动朱唇。

伍子欲酬渔父剑 :战国时期,楚兵追捕誓为父兄报仇的伍子胥。子胥逃至千寻之渡,被长江所阻,藏于芦苇之中,幸得渔父相助才得以渡江。子胥用三世传家之宝,价值百金的七星剑酬谢渔父,渔父不肯接受,说:“我听说了楚王的命令,抓到伍子胥的人,赐给粟五万石,还有官爵。(这些我都不要)难道会企图百金之剑吗?”。伍子胥问渔父姓名,渔父答:“今天很凶险,两个贼相遇,我也是摆渡楚国罪犯的贼。两个贼相互理解,在于默契,何必问姓名呢?你是苇中人,我是渔父,富贵了不要忘了我就好。”子胥遂逃往吴国。后借吴兵打回楚国成功复仇。

韩生尝窃贾公香 :西晋大臣贾充,其女贾午与韩寿私通,并偷走晋武帝赠给贾充的西域奇香送给韩寿。贾充发现他们的关系后,不得已把女儿许给韩寿为妻。后来人们以“偷香”比喻男女私通。

三月韶光,常忆花明柳媚 :唐温庭筠《春洲曲》:韶光染色如娥翠,绿湿红鲜水容媚。
宋辛弃疾《鹊桥仙》:东君未老,花明柳媚,且引玉尘沈醉。

一年好景,难忘橘绿橙黄 :宋苏轼《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橘)绿时。
宋吕声之《桂花》: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夸橘绿与橙黄。

读了《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三本国学启蒙读物,感觉《三字经》说教太多,《千字文》受“一千个不同的字”的限制,浅白顺达差强人意,还是《笠翁对韵》好,不但自带美感还真正寓教于乐,是我这个不小的朋友的最爱。

与《笠翁对韵》类似的还有一本《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进士 车万育 所编。进士,那是通过县考、省考、国考层层选拔,是可以参加殿试冲状元的,无疑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可巧,《笠翁对韵》的作者李渔也是康熙年间人,只是他没有功名,是位民间戏剧家。

一位居庙堂高高在上,一位处江湖深浸地气,同样编纂儿童启蒙读物,他们会有什么不一样呢?越想越期待了,我们赶紧来体察一番吧!

对音韵平仄不甚了解,只知道读着悦耳顺畅,是遵循古人演练定的格式,这次也不妨跟着学习一下。

相较于《笠翁对韵》每韵2-4段不等,《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晕了……同以前一样。把这格式丢一边,先学啥是“平”啥是“仄”。一番查证,原来……还是蛮简单的嘛!

平仄 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 中古汉语 按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入( 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四声 )四种声调, 二元化 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áǎ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 阴平或平调 ;第二声叫 阳平或升调 ;第三声叫 上声或上音 ;第四声叫 去声或去音 。这样一对照,我们 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 。是不是很简单!(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声调。)

我国幅员辽阔,多民族交融,方言无数,口音更是千差万别,平仄的判别并不是那么容易。想起黛玉教香菱学诗:

我们初学者切记切记,不要被音韵平仄这些东东缚住了。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1)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2)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3)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1)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2)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3)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1)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2)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3)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1)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2)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3)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1)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2)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3)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1)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2)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3)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1)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2)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3)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1)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2)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3)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1)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2)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3)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1)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2)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3)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1)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2)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3)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1)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2)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3)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1)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2)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3)
《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1)
《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2)
《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3)
《声律启蒙•上卷》十五删(1)
《声律启蒙•上卷》十五删(2)
《声律启蒙•上卷》十五删(3)
《声律启蒙•下卷》一先(1)
《声律启蒙•下卷》一先(2)
《声律启蒙•下卷》一先(3)
《声律启蒙•下卷》二萧(1)
《声律启蒙•下卷》二萧(2)
《声律启蒙•下卷》二萧(3)
《声律启蒙•下卷》三肴(1)
《声律启蒙•下卷》三肴(2)
《声律启蒙•下卷》三肴(3)
《声律启蒙•下卷》四豪(1)
《声律启蒙•下卷》四豪(2)
《声律启蒙•下卷》四豪(3)
《声律启蒙•下卷》五歌(1)
《声律启蒙•下卷》五歌(2)
《声律启蒙•下卷》五歌(3)
《声律启蒙•下卷》六麻(1)
《声律启蒙•下卷》六麻(2)
《声律启蒙•下卷》六麻(3)
《声律启蒙•下卷》七阳(1)
《声律启蒙•下卷》七阳(2)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