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温泉的旅游小贴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8

当地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12.6℃~26.1℃之间,有取暖不用煤,纳凉不摇扇之誉。
当地特产:莜面(莜麦面)、蕨菜、野生黄花菜、榛子、松蘑、养颜延寿苦杏仁。 (一) 什么是汤泉和温泉  其判断的依据是:烫手(水温高于40℃)者为汤泉,不烫手者(水温在40℃左右或低于40℃)为温泉。
(二) 什么是矿泉水  水是人类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我们生活的地球有着丰富的水。地球上的水分为两种:一种是地球表面的水,如河流、湖泊之水,我们称之为地表水;另一种是存在于地壳深层的水,如井水、泉水,称之为地下水,与普通水有三个不同处:  1、水温多数比较高,所以有温泉、汤泉,热水泡子之称。但也有少数温度不高,称为冷泉。  2、含有特有的较高浓度的化学成分,如硫酸盐、碳酸盐、钠、钾、铁、氟等以及氡、铀等放射性元素。  3、含有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因此从地下涌出来时常冒出许多气泡。
(三) 矿泉水是怎样形成的  矿泉水是一种地下矿藏,经过复杂的地球化学变化,在地壳某些地层中逐渐形成的。地球内部很深的地方温度很高,压力很大,所有的物质都可成为可流动的熔融状态,这就叫做岩浆。当非常的岩浆冲出地表时就是火山爆发了,没有冲出地表的岩浆,在地下不太深的地方冷却凝固,其中所含的水汽大部分凝结成水,但温度很高,如果这种水遇到地壳裂隙就会自行涌冒出来形成矿泉,这种矿泉称为火山性高温矿泉。  还有一种矿泉的形成与地下水的深部循环作用有关。大家知道,地下深部地温比地面要高,地面水渗入地下,通过粗松的岩层而贮留在深部不透水的岩层中,受地下高温、高压长期(几百年、几千年或更长时间)的作用,逐渐溶解了岩层中种种化学成分,就成了矿泉水。这种矿泉水逐至地层裂隙,涌出地面就形成了矿泉。这种矿泉称之为循环水性矿泉。赤城汤泉就属于这种矿泉。
(四) 矿泉水为什么能治病  矿泉疗法是古今中外很受欢迎的一种治病方法。关于矿泉水的医疗作用,我国早有历史记载,如东汉张衡温泉碑中提到:有疾厉兮,温泉泊焉。《寰宇记》:滉女有恶疾,浴于温泉,应时而愈。《水经注》:大融山石出温汤,疗治百病。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有庐山温泉有四孔,四季皆温暖,可以熟鸡蛋……方土每教患有疥癣,风癞、杨梅疮者饮食入池,久浴后出汗,以旬日后自愈也。  从医学的观点来看矿泉水所以能治病,主要在于矿泉水的温度、压力、浮力的物理作用,以及矿泉水质成分的药物化学作用,还有神经反射、大脑调节的生物作用的综合结果。
(五) 赤城温泉的成因  赤城汤泉的成因是由于受中生代造山运动的影响,刚刚形成的燕山山脉基岩造成许多复杂的皱褶和断裂。赤城汤泉恰恰处于南北沟和东西沟聚斑花岗岩切割断裂层的交汇部位。经过相当时间的断层发育构成了地下水与地壳深部热源相接触的良好通道。大气降水沿岩层裂隙经各种复杂的通道渗入地壳20公里以下的较深部位,然后贮留在结构稳定、含化学物质多又不透水的岩层中。长期受到岩浆余热的高温高压作用,岩层中各种微量元素逐渐被溶解于水中,这就形成了高温矿泉水。又在构造与地形的控制作用下,最后沿断层导水通道上涌,从而,形成循环水性温泉。该泉出露处最高水温达68℃,属高温弱碱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汤泉。六处泉眼出露地点水温高低和含化学物质都各不相同。 饮食须知:  吃点食物入浴:空腹入浴易引起虚脱、脑晕及恶心。因为入浴后皮肤受温热刺激,分泌类组织胺物质,促进胃蠕动,增强胃酸分泌,使食欲亢进,易产生饥饿感。浴前吃点食物,可减轻或避免胃的频繁收缩。  时间须知:  每次泡浴时间须按泉质、泉温及治疗目的决定。一般以浴中感觉舒适为准。高温浴时间宜短,微温浴时间稍长。如:30度水温20-30分钟;41-45度水温5-10分钟即可。   浴前须知:  下列情况应暂停泡浴  1. 暴怒后;2.彻夜失眠;3.体温超过37.5度;4.月经来前1-2日及经后3日内;5.恶心、过劳、心悸(心跳超过100次/分);6.酒后。  浴中须知:  1.预防脑贫血:入浴后皮肤血管扩张,体内血液涌入扩张的皮肤血管,脑血管会因之产生一时性相对性脑贫血,发生眩晕、恶心。疲劳或体质虚弱者,更易出现这种反应。对于这种情况,入浴前,先坐在浴池边,头顶湿毛巾并垂蔽两耳(防止水入耳内),用双手徐徐向上淋温泉水,约20-100次,然后再入浴。  2.预防脑充血:关键一点是不宜一下子将全身浸入浴池,而宜先将两足浸入浴池,逐渐适应后再将身体各部缓慢泡进浴池。  3.浴中如出现恶心、心慌、头晕等现象,应缓慢坐起,出浴,安静休息一会。  4.入浴后仰卧进,心前区左前胸部,应露出水面,以免出现心慌、胸闷等不适感。  5.出浴时先缓慢坐起,再逐渐站起离开浴池。不要突然起立,以防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摔伤。  浴后须知:  1.出浴后立即用干毛巾擦干全身汗水,使皮肤干燥,先穿上衬衣,不要马上多穿衣服,以免出汗感冒。  2.补充水分及钠离子:浴中出汗多,会丢失一些钠离子,使人感到疲乏,食欲下降。浴后可慢慢喝几口温盐开水、一般浴后半小时,方可喝足量开水。  3.摩擦皮肤:浴后用干毛巾摩擦皮肤,使之充血潮红,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功能。  4.保持安静,充分休息。  泡温泉的形式:  温泉形式的多样化对都市游客减轻压力、保健有一定的作用,如超声波水力按摩温泉、林温泉、石温泉、花草温泉、酒温泉、咖啡温泉、瀑布温泉、冲喷温泉等。它们由于以不同的建筑风格来装修设计,所以除了有减压养岙的功能外,还成为一道道迷人的风景线。
关于温泉的功能,专家有以下的评价:中国医疗矿泉专家陈炎冰在《矿泉与疗养》一书中认为,温泉由于是地壳深处的地下水受地热作用而形成,一般含有多种活性作用的微量元素,有一定的矿化度,泉水温度常高于摄氏30度以上。温矿泉可对以下疾病具有医疗作用:肥胖症,运动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早期轻度心血管系统疾病,新陈代谢,痛风,皮肤病等。所有温泉治疗法,包括水温、时间、方式和疗程等都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才能取得预期的医疗效果,而一些疾病是绝对禁止使用温泉治疗法。
游泳衣和大小毛巾是畅游或浸泡温泉的必备物品,密实的胶袋可防止泉水浸湿衣物;保健眼药水能有效保护泳者的双眼。  一些温泉由于水温高达摄氏80度以上,加上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所以在其泉眼浸泡的鸡蛋或鹌鹑蛋的蛋黄嫩而蛋白呈半固体状,吃起来味道非常鲜,营养丰富;而温泉鸡、温泉猪手等温泉风味菜式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食家自然不会走宝。  温泉泳或温泉浴是一项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加上温泉有加快血液循环的功效,所以身心得以全面减压和放松,灵敏度和注意力有所下降,自驾车人士一定要休息两个小时以上才可以驾车上路。建议游客参加旅行社的温泉保健团,安全有保障,劳逸结合,在旅游车上可以很快入梦乡。患有急性病症、出血症、传染病、重性心脏病、晚期高血压、恶性肿瘤等病患者将被谢绝浸泡温泉;轻度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温泉治疗。请不要在酒后进入温泉,很容易醉酒或出现其它不适症状。  温泉沐浴常识:  首先:先冲凉洁身,以保持温泉水质卫生及让身体适应水温。另外洗去皮肤汗渍可更容易吸收泉水中的矿物质;  其次:选择适合自己温度的水池浸浴,一般从温到热,每次浸浴15-20分钟即应上岸稍作休息后再浸浴(高温池不应超过10分钟);   第三:初次不适应者或浸泡时间过长者,可能会出现口干或胸闷等不舒适感觉,此时应立即上岸稍做休息,饮杯水或饮料可舒缓不适;   第四:凡患有较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身孕或身体不适者均不宜入池浸泡,除非经医生准许或有专人陪同方可;   第五:酗酒者严禁入池浸泡,否则责任自负;   第六:身体适应者可在浸泡期间过冷河,即淋冷水温差浴;   第七:浴后用清水冲洗身体,但不要用肥皂或浴液,以保存皮肤表面所吸收的矿物   泡温泉的8个注意事项:  进入寒冬,光是想想暖融融的温泉浴,就会让人觉得舒适惬意。医学专家认为,较体温略高的温泉水,不仅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舒活筋骨,还能令肌肉松弛,减少关节炎病人的关节紧绷感,有助于缓解病情。不过,温泉浴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泡好的。香港《明报》撰文指出,泡温泉,有几点注意事项不可不知。   香港运动医学及科学学会会长兼骨科医生林国基指出,在拥有温泉的地方,泡澡已成为当地人文化及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经常为之,因此对强健身体的促进作用也比较明显。相比之下,如果我们只是去旅行,单用一天半天的时间尽情泡温泉,不仅难以收到很好的效果,还可能因为泡过了头而引起问题。   1.疲倦不宜   人觉得疲倦时,最重要的是好好休息。如果立即泡温泉,反而可能加重心肺的负担。还有,在饱餐或酒后1小时内、睡眠不足或剧烈运动后都不宜泡温泉。
2.时间有限制   由于温泉的水温多在38-42摄氏度,略高于体温,所以浸泡时间不宜超过10-15分钟,每天最多不过3次,以免加重心脏负荷。而且,当身处30摄氏度以下的环境时,身体还可以利用对流、辐射以及出汗3个方式进行散热;一旦达到36摄氏度以上,就只能靠出汗散热了。但身在水中,汗水根本不能蒸发,这就会导致体热难以散发,时间泡得过长就可能导致中暑。   3.入池有序   进入温泉池,要循序渐进,以便让身体慢慢适应。事先将身体弄湿:手伸进泉中30-40厘米的深度试温,再舀泉水淋在腿、臂及躯干上。进池时,应先站起来泡双腿,接下来慢慢泡身体下半部(心脏以下),待适应后,再让身体上半部(心脏及以上)完全泡进池中。   4.离池要慢   离池时,动作也要慢。先缓缓站起,等身体慢慢适应后,再离开温泉。   5.最好再洗个澡   虽然温泉经营者大多建议泡后不要立即洗澡,好让泉水中的矿物质留在皮肤上,以发挥护肤功效。但事实上,这些矿物质并不能渗进皮肤,留在身上效用并不大。温泉水因地质区域不同有酸、碱性之分,为避免皮肤受泉水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刺激,事后最好还是洗个澡。   6.擦干身体   泡完后,皮肤毛孔全部张开,会大量出汗,此时应赶紧擦干身上水分,吹干头发,以免着凉。   7.补充水分   在高温环境下,身体很容易流失水分。泡温泉后,必须饮用大量开水作为补充。   8.稍事休息   泡过温泉后,新陈代谢加快,所以不应该紧接着进行其他活动,或喝酒、暴饮暴食,以免加重身体负荷或消化不良。应稍事休息、放松以恢复体力。   最后,林国基补充,果酸护肤品的成分可能与温泉水产生不良化学反应,所以应在彻底清洁身体后使用。   泡温泉禁忌  凡有以下情况应回避温泉浴:  1.癌症、恶性肿瘤患者。经手术摘除或治愈者除外。  2.各种急性疾病患者,尤其是发烧患者。  3.结核以及结核性疾病患者。  4.伤寒、赤痢、流感等传染病患者。  5.心脏病、恶性贫血、紫斑病、白血病、癫痫、脊椎骨疽、胸膜炎患者。  6.极度衰弱以及极度营养不良者。  7.怀孕初期与临产期的孕妇。  泡温泉后别用别用洗浴液  因为温泉的水温都比人的体温高。在刚泡温泉的时候不要一下子就进入温泉当中,否则会引起血压的快速上升,造成对心脏的负担。   天气转凉,泡温泉火了起来,北京煤炭总医院皮肤性病科刘爱英主任提醒,泡温泉后冲洗身体时,最好别用浴液清洗,因为,在温泉中浸泡之后,皮肤中水分会随着身体的排汗流失,水分相对减少,再用浴液或香皂等碱性物质清洗,非常容易造成皮肤的油脂流失,使皮肤出现干燥和瘙痒,同时,也会让皮肤刚吸收的矿物质和营养物质流失,有些得不偿失。  还有人认为,为了能让皮肤充分吸收营养,干脆不冲洗,多省事。刘主任说,冲不冲洗要根据所泡温泉的性质而定,如果浸泡硫磺或盐分较高的温泉,不冲干净,待水分蒸发后,残留在皮肤上硫磺或盐的浓度可能很高,对皮肤的刺激较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