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县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30

春秋时期,阳谷县曾是齐国的柯邑。秦朝时设立东阿县,位于现今阳谷县东境阿城镇,隶属于东郡。西汉时期,东阿县依旧隶属于东郡,成为都尉的治所。东汉时期,这一归属并未改变。三国时期,魏、西晋时期阳谷县隶属于济北国。西晋末年,县制一度废止,北魏时期又重新设置了东阿县,隶属于济北郡。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从东阿县分置出阳谷县,归入济州管辖,得名于县境内的阳谷亭。大业三年(607年),阳谷县归属济北郡。唐朝初期,阳谷县属于河南道的济州,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改隶属于河南道的郓州。五代时期,阳谷县依然隶属于郓州。宋景德三年(1006年),阳谷县治所迁移到孟店(即现在的阳谷镇),并隶属于京东西路的东平府。此后,阳谷县历经金属山东西路东平府,元朝时属于山东东平路,明朝归属山东布政使司的兖州府东平州,清朝初年改属山东省的兖州府。到了雍正年间,阳谷县先属东平直隶州,后又回归兖州府。1913年至1927年,阳谷县分别隶属于山东省济西道、东临道,直至废除道级建制,直接隶属于山东省。抗日战争期间,阳谷县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归属鲁西北行政委员会,随后历经多个专员公署管辖,直至1949年8月,归属平原省聊城专署。1952年,平原省撤销,阳谷县归属聊城专区。1958年,阳谷县被并入寿张县,1961年恢复阳谷县,继续隶属于聊城专区。1967年,专区改称地区,阳谷县随之归属聊城地区。1998年,聊城地区升级为地级聊城市,阳谷县也随之改属聊城市。1995年至2000年间,阳谷县进行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撤销部分乡,增设部分镇,至2000年,县内共有13个镇和8个乡。2002年,阳谷县的行政区划再次调整,减少了乡镇数量。2010年至2012年,阳谷县进一步发展,辖有12个镇、3个乡和3个街道办事处,人口达到80.43万,拥有70万亩耕地,总面积1064平方公里。同时,历史悠久的京杭运河穿境而过,留下了丰富的遗址遗迹,丰富了阳谷县的运河文化,也促进了其商业的繁荣发展。




扩展资料

阳谷县地处山东省西部,聊城市南端,黄河之北,东临大运河,南接河南省。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9’-116°06′、北纬35°55′-36°19′,南北长32公里,东西宽39公里,总面积1064平方公里。县境北接东昌府区,东邻东阿县,西邻莘县,南与河南省台前县、范县接壤,东南部隔黄河同东平县相望。县委县政府驻阳谷镇,北偏东至聊城市驻地45公里,东北至省会济南市150公里。阳谷县总人口75万人(2003年)。其中非农业人口17.02万人。男女性别比101:100。人口出生率8.99‰,死亡率4.75‰,人口自然增长率4.24‰。有少数民族27个,3080人。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