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竟然也有座黄山,你知道吗?古时名闻遐迩今却如此低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21
说来颇为有趣,济南是有好几处与国内名山同名的山的,譬如济南北部的华山、西郊的峨嵋山、东郊的云台山、市区的两座马鞍山等,你知道济南还有一座黄山么?

济南黄山位于平阴县东阿镇北面,山下还有一村庄名曰黄山村。当然,济南的这座黄山肯定是无法与有着“天下第一奇山”之称的安徽黄山相比的,而且细究起来,这座山原本也并不叫这个名字的。就如同济南华山是叫华不注山,平阴的这座黄山是叫黄石山,因东阿镇春秋时为齐国谷邑,秦时改称谷城,东汉时谷城治所也在此,所以追溯起来它在古时是叫谷城山的。

虽说现今的这座黄山知名度不高,但古代的谷城山却是名闻遐迩的,《史记》、《汉书》、《山海经》、《水经注》等著作中均对其有过记载。虽说现今的这座黄山知名度不高,但古代的谷城山却是名闻遐迩的,《史记》、《汉书》、《山海经》、《水经注》等著作中均对其有过记载。

平阴黄山海拔并不高,甚至都不需要爬,附近村民在近几年修了一条水泥路可以驾车直达山顶。山顶非常平坦,一片苍绿翠柏中矗立着一座色彩明丽的牌坊,上面匾额书有“黄石故里”四个大字,中间楹联写的是“黄石故里传颂千古美谈,圯桥授书成就帝王之师”,这黄石又是何方神圣呢?

对 历史 有所了解的朋友一定知道“圯桥授书”这个典故吧,也称“圯上敬履”,出自《史记·留侯世家》,讲的是汉代著名军事家张良在秦末因刺杀秦始皇失败而隐姓埋名躲藏在下邳,一日在桥上闲逛时遇到一个穿着寒酸的老人,老人三次约张良夜间都桥上见面,并把破破烂烂的鞋故意掉到桥下,让张良捡来给他穿上。张良照着老人的吩咐去做了,博得老人的赏识,后来老人又通过几次考验,最终将一部《太公兵法》传给了他,告诉他读懂此书可成为“王者师”,并与张良约定:“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凭借老人提供的兵书,使得张良在辅佐汉高祖刘邦时运筹帷幄,屡建奇功,立下汗马功劳,并与韩信、萧何成为刘邦手下的“汉初三杰”。

《史记》中的圯上老人即是民间高人“黄石公”,黄石公姓魏名辙,生于战国末年,卒于西楚霸王三年,据专家考证为平阴县东阿镇魏院村人,他与与张良相约十三年后见面的济北谷城山便是今天平阴县东阿镇的黄山,相传黄石公临终嘱其子将自己葬于谷城山下,立一黄石,并嘱子孙遵族规秘训不许将自己的真实姓名暴露于世,这也为后人的考证带来了困难。黄山虽不高,但它应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句老话,因张良的老师黄石公隐居于此而名载史册。

从汉至今,关于黄石公的诸多遗迹至今尚存,黄石台是黄石老人在圯上授书时与张良相约十三年后见面的地方,即“期处”。《东阿县志》载:“今山巅大石方数丈如印,其色颇黄”。《水经注》载:“城北有黄石台,黄石公与子房期处也。”明朝正德年间进士兵部给事中周祚在《黄石赞》中说:“城东北有山,上列巨石,危若高屋,世祀黄石公。”

现如今黄山上的黄石台依然如故,穿过附近村民近几年修建的黄石门楼,行至庙后,但见平缓的山顶突兀拔起一巨石,其状如印,高十多米,四壁陡立如削,形若云柱,矗立山巅。

黄石台下竖立着几块残碑。

山崖上还有古人题咏黄石公的摩崖刻石多处,其中有宋代政和莆阳陈国瑞、三国时吴郡钱敏功伯所题之诗和刻石大家史荣的真迹,还有明代御史张鉴、邑人文士等刻石。

《泰安府志》载;“在黄石台的西北方悬崖上凿一石窟,内有依石雕刻黄石公坐像一尊,同石壁联为一体。”现今这位于黄石台西北方悬崖上的石窟仍在,名曰“黄石公修仙洞”。

洞深3.5米,高2.8米,洞内依壁立黄石公雕像一尊,像高1.5米,双手扶膝,肃穆端坐,发挽顶髻,圆面长须,两旁伴像为张良和赤松子。

从黄石台左侧沿被称为“黄山长城”的陡峭台阶盘旋而上便至黄石台顶,上建有一座魁星阁。

在距黄石台不远的南端,有一座古老的庙宇,由大殿和东西厢房组成,这便是闻名遐迩的黄石公祠,因始建年代久远,黄石公祠在民间还有“第一祠”之誉。

黄石山建祠祭祀黄石公始自汉代,《史记》记载,百姓每年都“每上冢伏腊,祠黄石”,即祭祀黄石公魏辙。“黄石公祭祀”是流传于山东省平阴县东阿镇的一项民俗活动,从农历三月十八日开始,一般为五天左右,期间方圆百里的百姓都前来祭祀,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历代文人名士如北周大文学家庚信、金代在文学家元好问、明万历年间礼部尚书阁老于慎行、永乐年间户部尚书周忱、清翰林检讨赵执信、刑部尚书王士祯等等,都曾来此拜祭过,并留诗赋。

如今的黄山顶上还有一处专门为庙会修建的戏台,在此正巧遇到了两位附近村子里前来拜谒黄石公的老人,他们告诉我三月十八日庙会时这里可热闹了,并一再嘱咐我一定要来看一看。怎么样?你有没有兴趣来济南平阴的这座黄山看一看?(摄影/尚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