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孔乙己不讨人喜欢?鲁迅:人生在世,要远离心穷的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21

知道这句话的人很多,真正懂得其中含义的却没有几人。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隐藏自己的贫穷,可是他们忘记了,内心贫穷比物质贫穷更可怕。

物质贫穷,可以通过奋斗改变,可以得遇良人相助,而内心贫穷之人,注定一生无法翻身。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便是心穷之人。

01心穷的人,不懂变通

学生时代的孔乙己,一门心思只想考科举。

每天鸡鸣时起床,夜半睡觉,他最大的愿望便是和范进一样,中个举人。在他看来,范进54岁中举,自己只要坚持不懈,总能成功。

可是,孔乙己的一年年苦读,一次次复读,换来的依旧是失败。

在越努力越失败的背后,隐藏的是方法错误。

论努力程度,孔乙己绝对是当代高中生的典范,可论及方法,他却不如一个小学生。

即便科举考试不如现在的考试灵活,像孔乙己那样一味死读,也难以成功。

眼见孔乙己的用功与失败,人们劝他,不如找个正当工作,虽然不会有中举的大 大贵,但也能当个教书先生养家糊口。

可是,孔乙己丝毫听不进去,他甚至怀疑,别人的劝告就是他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几十岁的年纪,正常男子都已经养家糊口,孔乙己却依旧埋在书里,对经营生活一窍不通。

这时候,西方思想逐步传入我国,但凡孔乙己多个心眼,稍有涉猎,他也不至于在封建教育上一走到黑。

可是,孔乙己看不到 社会 的变化,也从不给自己留后路。

于是,当科举制度骤然废除时,屡败屡战的孔乙己陷入绝望。

02心穷的人,好高骛远

没有功名,没有一技之长,还不懂得生活,这样不懂变通、无法变通的孔乙己要如何生存?

像他一样的落榜考生,好歹会些白话文,能找个新式学堂谋职位,可孔乙己满嘴的之乎者也,早已经与 社会 脱节。

多年苦读,带给孔乙己的,除了书生气,就只一手写字的好手艺。可是,孔乙己显然对自己没有清晰认知。

他找到一份抄书的工作,凭心而论,对他已经算是极好。

不用太大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又能发挥孔乙己唯一的长处,不用与人打交道,恰好避开了孔乙己的死穴。

只要他能好好抄书,在鲁镇安稳度日绝对不成问题。

可孔乙己不这样想。自己好歹也是多年寒窗苦读之人,即便最后落榜,文化水平也远超一般人,又怎么能只当一个无脑的抄书员。

更何况,抄书的内容,还是他最厌烦多年、最深恶痛绝的书。

多年的“书生气”使得孔乙己自视过高,他辞掉了抄书的工作,还将陪伴自己多年的纸墨笔砚尽数卖掉。

可是,好高骛远的他又能找到什么好工作呢?

不过一个酒店的小伙计,单调无聊,更遭到周围人的耻笑。

03心穷的人,喜欢显摆

当你被一个人、一群人嘲笑时,你可以无视他们,但当你被所有人嘲笑时,你也该认真反思一下自己。

孔乙己苦读多年,有同窗也有好友,在他最落魄的时候,却没有一人相助。

或许有人会说,那是因为封建吃人的 社会 太冷漠。将个人遭遇,尽数归因于 社会 大形势,并不公平。

苦读之时,孔乙己起早贪黑,只为可能中举。而科举废除之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全然失去了上进心,只想“享受生活”。

孔乙己自我炫耀的方式,便是鲁镇酒店。

吃饭、喝酒,孔乙己都喜欢上鲁镇酒店,味道倒是其次,最关键的是面子十足。

你们谁都瞧不起我,可我却能经常在镇上最好的酒店吃饭。

可是,孔乙己的显摆非但赢不来别人的羡慕,只会将那些可能会帮助他的人吓跑。 经济上的贫困、工作上的困难,都只会是暂时的,可心中的贫穷,不求上进的穷显摆,却是一世的。

孔乙己,用自己卖书、窃书换来的钱,去酒店挥霍。内里已经腐烂,表面还要咬牙维持光鲜。

殊不知,他的一句“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早已被人笑掉大牙。

现代人的精致穷被人诟病,但人家花的至少是自己的钱,而孔乙己挥霍的却是偷书得来的钱。

这样的人,不懂变通、好高骛远还喜欢显摆,你敢帮他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