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昭侯之权谋文言文阅读答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9

1. 《张良奇遇》文言文阅读题

题目:翻译整篇文章答案:留侯张良,祖先韩国人,祖父张开地当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三代的相。

父张平,当过韩厘王、悼惠王二代的相。悼惠王二十三年,张平去世,又过二十三年,秦灭韩。

张良因年纪小,未在韩做官。韩灭亡时,张良家有仆僮三百,弟弟死未下葬,张良把家财全部变卖重金求得刺客暗杀秦始皇,为韩报仇,因祖父和父五世相韩有恩。

张良常去淮阳学习礼仪,往东见仑海君,物色到大力士,做了一付铁椎重一百二十斤,秦始皇东游到博浪沙,张良与大力士在路上突然袭击秦始皇,铁椎打中秦始皇的副车。秦始皇大怒,到处搜查张良。

张良被迫更名换姓,逃到下邳隐藏。 张良在下邳常闲下里到桥上散步。

有一次,一老翁穿深色衣,走到张良面前,忽然堕落鞋子桥下,对张良说:“孩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惊讶,想揍他,又一想他是老人,勉强忍住气,下桥取鞋。

老人又说:“替我穿上鞋。”张良取鞋跪着替老人穿上。

老人伸脚让张良穿上鞋,面露笑容扬长而去。张良奇怪,用目光注视他离去。

老人走出约一里许又转回来,对张良说:“孩子,你可以培养了。过五天一早,我们在此见面。”

张良惊讶,跪下对老人说:“遵命”。过五天一早,张良去约会,老人先到,老人不高兴地发怒说:“你与年长者约会,怎可迟到?”老人又交代:“再过五天,一早会面。”

过了五天,鸡叫时张良去,老人又先到。老人再次发怒说:“你为何又迟到?”交代:“再过五天,一早来会面。”

过五天,张良夜半就去,过了一些时间老人来了。老人高兴地说:“应当这样。”

于是给出一本书交给张良,说:“你把这本书读熟会用,就可以当帝王的老师了。今后十年,你的事业兴盛,十三年你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

说完,飘然而去,不再见面。天亮时,张良看这书是《太公兵法》,张良重视这本书,常反复诵读。

2. 《唐临宽容待人》的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旧唐书

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谨孙也。其先自北海徙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庶子,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按交州刺史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徐人。累转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僮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馀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间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朕昔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寻迂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复历兵部、度支、吏部三尚书。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潮州刺史,卒官,年六十。

(节选自《旧唐书·唐临传》

3. 课外文言文《魏文侯从谏》阅读短文答案

原文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译文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予以攻克,封给自己的儿子魏击。魏文侯问群臣:“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大家都说:“您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任座说:“国君您得了中山国,不用来封您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算什么仁德君主!”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快步离开。魏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问:“你怎么知道?”回答说:“臣下认为,如果一个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于直言。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于是我知道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大喜,派翟璜去追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奉为上宾。

注释:1 克之:攻占了中山。克:攻下,攻克。之:代中山。 2何以知之:根据什么这样认为。知:识,认识,认为。以:无意 3向者:就是从前,引偗为“刚才”。 4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使:派使 5趋出:指快走。这里是任座见主子盛怒,只得惶恐走出。

启示

这是一件小事情,以魏文侯使乐羊取了中山国,然后将中山国与了其子的事情为引线,道出了帝王将相的生存之道。

人皆有私心,却要与大局相权衡。文侯虽贤达,却也难免生出些护短之心,取了块不错的土地,首先想到的是留给自己的儿子,却被大臣任座指出不妥。事实上后世江山都是儿子的,那么把一点眼前利益给了中以帮他稳固江山的人又有何不可呢?所以在这件事情上,君主没有臣子豁达。更幸者,臣子中贤达者有二。试想如果翟璜不能及时指出魏文侯的过失,那么文侯也不可能知道自己正在犯着一个极为严重的错误,那么他也就连“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4. 举火求贤这篇文言文的阅读答案

齐桓公①知宁戚②,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③之曰:“宁戚,卫人也,去④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问之而固贤,而未晚也。”公曰:“不然⑤。问之,患⑥其有小恶⑦。以⑧其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⑨失天下之士⑩也。”乃夜举火而爵⑪之为卿。

(选自李贽的《初谭集》)

注释

①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

②宁戚:齐桓公主要辅佐者之一。

③谗:说坏话;在别人面前说陷害某人的坏话。

④去:距离。

⑤然:这样。

⑥患:担心。

⑦恶:缺点。

⑧以:因为。

⑨所以:原因

⑩士:有才能的人。

⑪爵:大摆筵席。

译文

齐桓公很了解宁戚这个人,想要任用他管理国事。大臣们竞相说宁戚坏话:“宁戚,是卫国人,距离齐国不远。大王可以派人了解一下,了解后确实贤明,再用他也并不晚啊。” 齐桓公说:“不能这样!去了解情况,担心(会得知)他有一些小缺点。因为这些小缺点,而忘掉他的大美德,这就是一些君主失去天下有才能的人的原因。”于是连夜拿着火把把他请来,并封他为官。

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群臣争谗之曰

②去齐不远

③患其有小恶

④不然

⑤乃夜举火而爵之为卿

2、下列“以”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将任之以政

B以其小恶

C能以径寸之木

D以丛草为林

E我以日初出时去人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然”字与“不然”中的“然”字用法相同的是( )。

A豁然开朗

B父利其然也

C若听茶声然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4、翻译下面句子。 以其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5、简要评价齐恒公其人。 6、读了本文,谈谈你的收获。

答案:

1、①说坏话②距离③担心④这样⑤拜

2、AD

3、B

4、因为这些小缺点,而忘掉他的大美德,这就是一些君主失去天下有才能的人的原因。

5、果断、思维敏捷、有独到的人才观。

6、要用辩证的眼光看人,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缺点就否定一个有大长处的人。

5.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之诸葛恪得驴及答案

译文及注释供参考:)

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的大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让人牵一头驴来,用笔在纸上写了诸葛子瑜,贴在驴的脸上。诸葛恪跪下来说:“我乞求大王让我用笔增加两个字。”孙权听了就从了他,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简要评析

这是一篇文言文历史故事,说的是诸葛恪如何用他的聪明才智把父亲的窘迫转危为安的故事。运用了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从侧面衬托出诸葛恪的聪明,可以看出诸葛恪是个才思敏捷、善于应对、聪明机智的人。

启示

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心烦气躁地面对,换一种方法或方式,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词解

1.瑾:指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

2.面长似驴:意为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3.会:聚集,会合.

4.题:书写,题写.

5.听:听从.

6.举:全部.

7.以:相当于“把、拿、将”

8.使:让.

9.益:增加.

10.因:于是.

11.与:给.

12.益:在本文中指增加 还指好处.

13.举:全.

14.坐:同“座”座位.

6. 魏徵传.八下语文文言文阅读答案

2008年镇江市【甲】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太宗新即位,励精(①)政道(②),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③)有经(④)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⑤)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选自《旧唐书· 魏征传》 )【注释】①励精:振奋精神,.致力于某种事业或工作.② 政道:施政的方略.③雅:素来 ④经:治理⑤劳:慰劳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l)孰视之( )( 2)皆以美于徐公( ) (3)王之蔽甚矣( )(4)思竭其用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文:15.对两位君主纳谏时的描写,【甲】文是“王曰:‘善.’”【 乙】 文中与这句话相对应的是. ( 2 分)16.邹忌和魏征作为大臣,向齐威王和太宗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3分)答:17.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为什么会发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的感概?( 2 分)答:13.( 4 分)( 1 )同“熟”,仔细 (2 )认为 (3 )受蒙蔽 (4 )完,尽(答对一个给l 分)14 .( 2 分)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美”“私”等关键词的翻译,错一个扣l 分)15.(2分)(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答“欣然”亦可)16.(3 分)不设统一答案.示例:邹忌向齐王进谏时,善于借助生活中的小事,采用设喻、暗示等委婉讲道理;而魏征向唐太宗进谏时,尽其所能,知无不言,无所顾忌.(要点:①设喻、暗示或委婉,得2分.②尽其所能,知无不言,无所顾忌.或“敢于直谏”得1分.意思对即可)17. ( 2 分)不设统一答案.示例:唐太宗非常思念和感激魏征,因为魏征不仅有才能,而且很正直,敢于讲真话,是忠臣、贤臣,所以尽管有时说些逆耳忠言,也能深得胸襟开阔的唐太宗的器重和厚爱.(要点:① 答“唐太宗对魏征的思念和感徽之情”,得l 分;② 答“魏征是敢于讲真话的忠吞、贤臣” ,得l 分. 惫思对即可)戴震难师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言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先生是年乃能言/ 乃不知有汉B.师应之曰/不应有恨C.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断其喉,尽其肉,乃去D.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春冬之时9.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A.日数千言不肯休.译文;每天阅读并背诵几千字还不愿意停下来.B.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译文:(戴震)问私塾先生:“这些话凭什么知道是孔子说的,又是曾子记述的?”C.曰:“几二千年矣.”译文:(私塾先生)说:“差不多两千年了.”D.“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译文:“然而朱文公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戴震很迟才会说话,但他很聪明,跟随老师读书,读过的文章都能背下来.B.戴震不仅勤奋,而且好问,遇上不明白的地方,喜欢寻根究底问为什么.C.私塾先生被戴震的问题问住了,不但不生气,反而赞扬他说:“你真是个不寻常的孩子.”D.戴震自幼读书即不能不唯师,不唯书,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很值得我们学习.11.对下面三部中国古典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罗贯中以天下是汉家的天下的立场在《三国演义》中塑造了刘备、孙权和曹操这三个主要人物形像.B.“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是《水浒传》中黑旋风李逵上梁山后对宋江说的一句慷慨激昂的话.C.“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帝子神孙,富豪将吏,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这是吴承恩在《西游记》中赞颂的理想人间.D.石猴、美猴王、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神佛等都是《西游记》中对孙悟空的称谓.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8.D 9.D 10.C 11.D。

7. 王复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1442)考中进士。授予刑科给事中。声音洪亮,容貌壮美,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为通政参议。也先侵犯京师,邀约大臣出去迎接上皇。众人不敢前去,王复请求出行。于是升迁为右通政,代理礼部侍郎,与中书舍人赵荣偕同前往。敌人露出刀刃夹道威胁他们,王复等人不为此而恐惧。返回后仍担任通政事务,再升迁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绥总兵官房能上奏追赶袭击河套部众,皇帝降旨奖励犒劳。王复认为七百里奔赴作战不恰当,并担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争端,请敕令告诫晓谕,皇帝认为他说得对。晋升为尚书。

锦衣千户陈珏,本来是画工。到去世时,侄子陈锡请求继承百户。王复说:“世袭虽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战功,应不许可。”于是停止。

毛里孩侵扰边境,皇帝命令王复出京巡视陕西的边疆守备。从延绥到甘肃,观察地势,进言说:“延绥东起黄河岸边,西至定边营,萦绕二千多里。险要关口全在内地,而境外并无屏障,只凭墩堡来防守。军队反而驻扎在里面,老百姓却居住在外面。敌人一旦入境,官军还没有行动,老百姓已经被掠夺完了。再加上西南抵达庆阳,相隔五百多里,烽火不能连接,寇贼到了,老百姓还不知道。请迁移府谷、响水等十九个堡垒,置于接近边疆的重要之地。而从安边营至庆阳,从定边营至环州,每二十里筑墩台一个,共计三十四个。随着地势修建壕沟和城墙,以求声息相闻,易于防守抵御。”奏章呈上去后,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改派王复到工部。王复严格遵守法令制度,声名超过在兵部。当时中官请求修筑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复提议放缓这件事。给事中高斐也说灾害频繁,不宜役使万人作无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许可。中官率领腾骧四卫军的,请求发给棉上衣和鞋裤。王复坚持不许可,说:“朝廷制造这些东西,本来是给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发,不用烦劳去缝制。京军则每年供给冬衣的布和棉花,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变?”大应法王割实巴去世,中官请求建寺造塔。王复说:“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没有建造寺庙。现在不应该创立这个制度。”于是只是命令建塔,还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复喜欢古籍爱好学习,遵守廉洁约束的准则,跟人相交没有城府,当官识大体,在工部任职十二年,碰上灾害变异,谏官说他衰老,王复请求退休。皇帝不许。过了两个月,谏官又弹劾王复。皇帝于是传旨,命令他辞官归乡。死后,被赠予太子太保,谧号庄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