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职场妈妈有苦说不出的育儿困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7

之前难得得到一个机会,可以讨论育儿困境、聊聊怎么改善托育政策,但我却词穷了。

之前难得得到一个机会,可以讨论育儿困境、聊聊怎么改善托育政策,但我却词穷了。

「我遇到的育儿困境是不是我个人的问题啊?」
「无法把工作与育儿两边都顾好,是不是我太草莓啊?」

这样的念头不安的浮上来。

后来有一天聊天时,公司前辈忽然很有感而发的对我说,他觉得养育小孩有没有长辈帮忙差很多。像他有长辈帮他接送,所以选择幼儿园时,他不像我必须受限于幼儿园的下课时间,可以更有弹性的选择,而我再怎么喜欢某些园所,只要我无法在该园所的收托时间之内接送,就只能放弃。

想想也是,在「公托」(托婴中心,以下本文中提到的「公托」都是指托婴中心)毕业之前,我花了满多时间找幼儿园。因为大部分的私幼都离捷运站有段距离,若是五点半前就要接走,我根本就到不了。

来说说我这些年看到与遇到的问题吧。

【提供哺乳时间 vs. 不敢去集乳】

我这一辈的人,多半都是金融海啸这几年开始工作的,景气不好本身就难找工作、中间又历经流行无薪假的时刻,大家对工作多半都怀抱着戒慎恐惧、生怕砸破饭碗的心情。

根据性别平等工作法第 18 条:

「子女未满二岁须受雇者亲自哺(集)乳者,除规定之休息时间外,雇主应每日另给哺(集)乳时间六十分钟。
受雇者于每日正常工作时间以外之延长工作时间达一小时以上者,雇主应给予哺(集)乳时间三十分钟。
前二项哺(集)乳时间,视为工作时间。」

在生产之前,我觉得这真是好友善的法令啊,一天能有一小时不在座位上耶。

可是,实际生产后我就发现,这太难了!我正常集乳就已经需要每次各 30 分钟,还不含移动到哺乳室与清洗挤乳器配件的时间。如果集乳少于 30 分钟,无法得到促乳的效果,只够把乳汁稍微挤出一些、减少胀乳塞奶的痛苦而已,产假结束后,奶量就是直线下滑啦。

这时候还要面对身边的人、卫教电话等等种种亲切友善的压力:「小朋友过敏啊,那喂母乳就没事了,妈妈不要怕累啊。」「妈妈还有在喂母乳吗?要加油喔,有挤就会有了。」

我也知道母乳的好处,也知道母乳多挤通常就会有了,但是我也不敢待在哺乳室太久呀。光是正常离开座位,就得到了许多额外的关切,最基本款的就是:「你刚刚离开太久了,有人打电话来一直找不到你。」——是呀,上班是来工作的,怎么能挟著性别平等工作法,就枉顾自己的职责所在呢?

那阵子我常开玩笑说,法定的集乳时间,根本是让大家准备渐进式退奶用的。哪个妈妈不想给孩子最好的呢?但在职场,我能去哺乳室已经非常幸福了,更多的是没有合适的哺集乳环境,只能在会议室里关上门就背对背开始集乳的妈妈们,甚至有带着手动挤乳器躲在厕所集乳的母亲。

有次我加班,为了不想要浪费时间在哺乳室与座位间移动(因为动线关系,来回大概要花掉 5~10 分钟),我躲在部门会议室角落背着门口挤奶,听到门把转动的声音吓了一大跳。那天紧张的心情使然,集乳的成果并不理想,份量明显少了许多,我在想,那些没办法好好集乳的妈妈们,是不是在种种压力导致如法正常分泌乳汁后,只能告诉自己「喝配方奶也是会长大的」,直接放弃帮孩子做母奶便当的机会呢?

以前看淘宝有支以「在职场集乳的母亲」为主题的广告《母爱 37 度》,职场妈妈们应该都心有戚戚焉吧。



【学龄与实际年龄造成的一年空窗期】

小麋鹿是九月出生的孩子,因此,在求学阶段,就要计算到「实际年龄」与「学龄」的差异。少子化并没有办法让学校忽略这一点。在合法的前提下,幼儿园就是要以「学龄」来收学生。也就是说,在小麋鹿满三足岁的那一年,她必须要进入收两岁学生的幼儿园。

也因此当时我们无法安排她进入任何一间收三到五岁的混龄班的幼儿园,必须要找有开设两岁专班的学校,或是该学校愿意让小孩偷跑入学。台北市与新北市大概是抓得紧吧?我们询问时,没有一间幼儿园能够收未足「学龄」三岁的她。

但是很现实的是,托婴中心依法只能收到「实际年龄」三足岁。公托是在实际年龄满三足岁的前一天,就必须要毕业。

这可难倒我了。当实施幼托整合政策之后,由于两岁专班的成本比较高——三岁以上的班级,师生比只要 1:15,请一个老师可以开一个 15 人班;两岁班必须设立「两岁专班」,师生比必须控制在 1:8 之内才合法,请一个老师只能收八个学生。据说许多办学不错的学校就此不收幼幼班学生,专攻三到五岁这个年龄区间。

有开两岁专班的学生已经不多,再筛选掉交通上无法接送(以前公托八点前接走即可,幼儿园的延托通常最晚六点或六点半前必须接走)、硬体环境不佳(像我们参观过有的学校非常阴暗、采光通风不佳,在有其他选择的前提下当然想要选环境好一点的)⋯⋯能选择的就所剩无多了。

我们家是双薪家庭,如果找不到人顾小孩,难道要我们夫妻猜拳决定谁辞职吗?但如果经济压力可以调节,我们早就选择其中一人育婴留停啦。

为此我写了民众投书给教育部,得到的回应是:「本部致力推动公共化教保服务政策,逐年增加幼儿就学机会,以逐步扩大近便性及可及性兼具之公共化教保服务、增加平价幼儿园供应量,满足家长托育需求。」

可是瑞凡,啊不是,是亲爱的教育部啊,我看了一下贵部的公共化教保服务政策,预估是 106 年至 109 年之间增设公幼到 1,000 班,一来等到 109 年我小孩都毕业了XD,二来公幼的收托时间较短(去年我拜访的公立幼儿园之中,有开两岁专班的学校均未开延托班,五点前必须接走),双薪无后援的我们,依然无替代方案可处理现阶段托婴中心与幼儿园之间的一年落差。

我也考虑过拿出性别平等工作法赞助的育婴假来解决这问题,但仔细看了性别平等工作法第 16 条条文, 「受雇者任职满六个月后,于每一子女满三岁前,得申请育婴留职停薪,期间至该子女满三岁止,但不得逾二年。」

三足岁!那不就跟托婴一样,学龄未满三岁的孩子还是要面对那一年的落差吗?

【加班怎么办?外地工作者无后援,毫无喘息空间】

因为双北房价高涨,加上一些其他因素,我们目前所居住的位置并不在我们夫妻任何一人的公司附近。我下班时间较早,正常情况下都由我接小孩放学。但我的工作在临时遇到特殊状况时,需要把问题处理完才能离开,这就让我非常焦虑。

以前在公托时,只要晚上八点前接走小孩就可以了,七点才能离开办公室的爸爸,在不塞车的前提下,可以赶在晚上七点二十至七点四十之间抵达公托,把小孩接走。但到了幼儿园,绝大多数的园所都要在六点半之前接走小孩。身为工程师的我,遇到要 troubleshooting 时,我常苦笑说还是 shooting 我本人好了,不然我实在不知道要选择放生小孩、还是要顾好工作啊。

现在想想,一开始选幼儿园时,我们就应该选择离工作地点较近的园所、而非离住处较近的园所。而事实上,由于我们较晚才决定、五月才开始认真找,台北市大部分不错的幼儿园都额满了,当时也找不到离工作地点较近的幼儿园。不过,就算选了离工作地点较近的幼儿园,在没有长辈后援的前提下,我们还是没有任何喘息空间,难以容纳任何意外状况发生。

去年十月,在英国居住的部落客 QQmei 提到了她观察到的,在英国的职场提供的友善托育政策,她认为有几个主要的差异:

「1. 弹性工时:英国公司多半无需打卡,可以自己微调上下班时间。以DDC的公司来说,他们是10点半上班、6点半下班,工时约7小时(外加1小时用餐)。但是如果早到公司,就可以微调提早下班时间。

2. 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在欧美算是满普遍的工作型态。假使今天家里临时有事走不开(例如孩子生病、要在家等包裹、有人要来家修水电....等),基本上都可临时申请在家工作。我有很多朋友、包括DDC,一个星期都至少会在家工作1天。

3. 年假:除了圣诞节、复活节、国定假日(英国称作bank holiday)外,英国公司的年假从21天开始起跳。

4. 亲子友善:针对有小孩的员工,许多公司都会提供Childcare Voucher用以补助员工小孩的学费。像小QQ现在的一些才艺课费用,都是由DDC公司支付。此外,我在英国认识不少妈妈,包括小QQ班上同学的妈妈,都有跟公司申请「弹性时数」的上班型态。比如说一个星期工作3天,或是每日上班半天。这也是为什么英国小学3点就放学,仍有许多妈妈还是可以边工作边兼顾接小孩。」

看到弹性工时我真是无比羡慕,试着查一下台湾目前弹性工时实施的状况,除了性别平等工作法第 19 条,提供了减少工作时间的弹性:

「受雇于雇用三十人以上雇主之受雇者,为抚育未满三岁子女,得向雇主请求为下列二款事项之一:
一、每天减少工作时间一小时;减少之工作时间,不得请求报酬。
二、调整工作时间。」

也有些公司是提供弹性工时的,譬如《缩减工时顾家庭 永丰中租大让步:永丰银工时可降至法定5成 中租每日可减1.5时》。

是说性别平等工作法也令我疑惑:现实中小孩很难到三岁就自己走路去上学啊,为什么「育婴留停」与「调整工作时间」,都只限有未满三岁子女的家长申请呢?

有天为了托儿问题烦恼(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之后有机会再讲XD),问了几个安亲班业者,竟然得到回应是 「那妈妈有没有考虑等小孩大了以后再去上班呢」 ,呃,让我想到去年参观幼儿园时,有一家幼儿园必须在六点前接走,我问到如果临时有状况时可以加付临托费用吗?园长就回我: 「马麻,小孩这个年纪最需要的就是妈妈,如果你会有这个问题,你应该现阶段不要去上班,不然小孩很可怜的。」

呜呜,为什么爸爸参观幼儿园和安亲班时,都没有人会跟他讲这种话?当上班族妈妈错了吗?

我忍不住在和学妹豆腐聊天时抱怨:「我今天去问临托就在想,如果可以谁不想要好好在家带小孩?但要我跟我老公说『我每个月给你两万你在家带小孩』我还真说不出口,要我给他六万我又拿不出来XD,真的很佩服『靠北老婆』粉丝页上面,有的老公只给两三万就敢跟老婆靠北说『我每个月给你那么多钱你把小孩顾成这样』。」

套句我超喜欢的电视版《危险心灵》里的台词句型,照样造句:「我想上班啊,带小孩啊,但是我想自由一点,也想快乐一点,我很贪心吗?」

——好吧,以现阶段的现实环境,是很贪心没错。XD

有很多人跟我说,不要抱怨这些,以我的职业可以在家 SOHO 接案写程式,可是我很想问:为什么想要当一个可以兼顾家庭的妈妈,我就只能放弃现有的工作,不能够推动职场改变?

虽然我内心没有革命的小宇宙,但我真的想一步一步踩过这条难走的路,找到可以推动解决问题的开关啊!

--
首图是的我的童书大冒险‧动手玩故事展里头的一个单元「编辑的一天」,我对孩子胖鹿说,马麻上班也是像这样一整天忙得团团转的,好多事要做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