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坚持写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10-25

“100天的连续坚持要比98天的坚持更容易成功”。


2016年还剩下82天,82天里能做什么?
每天1个小时阅读,可以有82个小时,10个小时一本书的话,可以读8本书。
每天听30分钟微课的话,一个微课1小时,可以听41个微课。
每天看20分钟视频的话,一个TED演讲20分钟,可以看82个TED演讲。


把时间分布在每天里,就像“水滴石穿”一样,再大的困难也会被每天投入解决困难的几分钟击穿。


于是,在2016年还剩83天的时候,我决定进行21天写作,加入弘丹老师组织的21天写作训练营,为这个即将入冬的10月,让我写出的文字能更生动、更温暖、有洞见、有力量。




一、21是个神奇的数字。


在习惯养成的各类书中,有的书中会通过一些观察得出结论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这个21天大多指的是简单行为习惯、表层习惯。


比如,你连续21天6点30分左右起床,连续21天走路3公里,连续21天打扫房间。这些只对于常人来说,就像可以跳脚够到的苹果,有些难,但还可以办到,只要追求21天,每天500字以上,不奢求别人看,不奢求别人赞,不奢求成为爆文,不奢求别人艳羡。因为写21天,不是写21天阅读量1千甚或1万以上。


但是欲望真的会让你暴走,如果写出了一篇阅读量1000的文章,就想要写出阅读量10000的文章,或许你真的有天赋,偶尔来了那么几次,可是灵光乍现,让你得到的是欲望的继续膨胀,和欲望背后,不能持续产出的更多焦虑。


焦虑来了,它是在提醒我们需要明确目标,找回初心,提高能力,让能力匹配得上欲望,让欲望回归到初心,重新出发,零基思考。


二、为什么是写作?


关于写作的意义和好处,有人说,是来调心;有人说是为了建立个人品牌;有人说,是为了表达思想和情感。


目标的高度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但开始写,千万别定太高的目标,不然会吓住自己。正如流行的一句话“活在当下,面向未来”。


用未来的视野,聚焦当下的行动。


而唯有行动才能带来结果。


弘丹老师谈了她对写作的看法:



用写作来对抗时间流逝和遗忘。


写作是一种自我探索。


写作是和自己约会。



向内心深处要答案,找到自己的内驱力,才能爱上写作,当爱上了,也就爱上了自己。


战隼老师在100天行动分享中,提到了高回报的生活习惯中的一个重要的习惯就是“写作”。


古典老师谈到写作时,说到,如果行动和眼光让我们能看到未来工作生活的5步,写作往往能让我们看到未来的10步。


写作可以功利,也可以温暖,还可以自己约会。


我为什么写作?



因为我想写出自己的想法,不是自我YY,而是能有那么一点价值传递出去,让别人觉得“不错,这个方法我可以试试”。


我想写出喜怒哀乐,世态炎凉,但在世界的刺激和内心的回应之间,我们可以选择积极主动,自我控制,让内心的正能量迸发出来。


我想写出我前进的脚步,与圣贤对话,找到内心想要的,也和自己约个会,聊聊天,喝喝茶,在内心一个不会受到干扰和影响的地方。



在《越读者》中,郝明义将阅读分为:



主食阅读

美食阅读

蔬菜阅读

甜食阅读



写作,我认为也可以朝着这四个方面去划分:
主食写作(干货分享),美食写作(经典著作,耐人寻味和思考的深度文章)、蔬菜写作(工具应用类,读书选书类)、甜食写作(娱乐新闻,还有,不好意思,我把鸡汤划在了这里,当然有的鸡汤熬得好就是美食)


写我所想,写我所需,写我所学,写我所用。
用写作来传递一种价值,传递一种情感,传递一种技能或方法。不只是写给读者,更是写给自己。

第2个回答  2016-12-28

我可能只称得上是在码字,而不是写作。



第一个夸我作文写得好的,是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老师。


他说以后我可以从事文字类的工作。虽然每次五十分的作文满分他都只给我三十五分。


他说想法有余,但是写法欠缺。


我初中毕业填报了理科,他跟我们村里的一个老师说我这一步走得大错特错,明明是更适合文科的。


至于为什么选择理科,我现在也还记得清清楚楚,因为旁人都说,理科有前途,文科没前途。




事实证明他的确是对的,我在理科的路上败得一塌糊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一团糟糕,就连英语,也是一落千丈,唯一稍微能上台面的,就只剩下语文了。


座位被班主任调到了最后,我不听课,睡觉,看小说,发呆,偶尔写一些无病呻吟的文字,反正听了课也没有什么用,去年回家收拾房间,找到高中时的日记本,几乎全部都是绝望,无措,迷茫,和死心,我恋旧,也狠下了心一把火烧了它们。


差生,土气,内向,幼稚,忧郁,黯淡,我高中以前的自信全线崩溃。


后来换到了文科班,遇见了一些相似的小伙伴,不再是像在理科班那样无助,也不再不敢看老师的眼睛。


类似于新生的感觉,即使后来我们说起那两年半的文科生活依然是有一种不愿回首的心情。



我的作文里,日记里,开始重新有了色彩,语文老师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只有他认认真真地给我们上完每一节课,给我们写的文字,给予恳切地点评。


他说你可以尝试向一些杂志投稿。


投了之后无一例外的都是毫无音信,那时也不觉得有多挫败,来日方长,被拒稿也是一种体验。


高中毕业之后,我大概有四年的时间没有好好地写过字,花花世界里的精彩让我觉得写字真特么矫情,有了电脑之后就开通的博客,也早早地长了草,庆幸的是,在网上认识了一些很认真写字。



13年生日的时候,我萌生了一个想法,每年生日都固定在空间发一篇日子,总结也好,牢骚也好,碎碎念也好,但是一定要写一些文字,若干年以后,这些文字就是一个很好的纪念品。


再后来很偶然的机会,我开始在网上写文,偶尔也会被一些公众号要求转载。


半年多的时间,大概是写了有十万字,有些自己都看不下去的,就都隐藏了起来。



有人会问我,有钱吗?没有。那没有钱还坚持写什么?


大概是写一种生活,写一种状态,写一种理想吧。


当然,我不否认,我在写着,就是希望被更多的人看到,被更多的人认可。


不是特别有天赋,坚持才是唯一的出路。

第3个回答  2017-01-18

1、写作锻炼了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记得大一第一次面试家教工作的时候,当时各种紧张,说话吞吞吐吐,也没有逻辑,当时是群面,很尴尬。再联想一下现在我的面试场景,更多的是从容和淡定,说话也有条有理,也有逻辑性了。这一切得益于写作,写作锻炼了我的独自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督促自己思考的过程,不断地输入和输出的过程,我们开始学会分辨,分辨是非、分辨好坏,也会把大脑里杂乱无章的内容梳理成文章,慢慢地也清楚了内心深处最想要的东西,这对于职业规划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有时候面对迷茫和艰难选择时,我也会选择写作,等我写完一篇文章,我发现我的思路很清晰了,也不再迷茫和纠结了,这就是写作神奇的力量,促进对自我的反思、总结、梳理。帮助我们认识自己。

 当我在写作中受益之后,我也希望把写作这个好技能分享给我的朋友,前段时间高中同学,面临毕业的迷茫和求职的困惑向我请教,我建议她尝试去写作,写作不是为了让她成为作家,只是为了让她锻炼自己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职场中更胜一筹,同时也可以拓展自己的人脉圈,而不是局限在同学朋友亲戚之间的圈子。圈子大了,视野开阔了,世界也就大了。

2、输出倒逼输入,让自己更丰富

开通了公众号之后,就要对粉丝负责,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持续输出好内容。刚开始我们发现一肚子墨水要倾泻而出,感觉写的东西很多,可是后来发现,写多了就有被掏空的感觉。既然肚子里没有墨水写文章了,那只能强迫自己去输入,这就是所谓的“输出倒逼输入”。

 掏空之后,我开始尝试去读书、看电影、看别人的文章、甚至和别人聊天来寻找素材和思路,这样的过程就会让我充实自己、丰富内心。

为了呈现给读者真实有效的文章,我们更多时候需要查资料,同时也收获了新知识,这无疑是提高了自己。

前段时间为了知识管理和时间管理,我尝试使用印象笔记,结果发现效果很好,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然后把教程和心得分享成文章;为了让自己的文章更有逻辑性,我也自学思维导图,现在玩的也很溜了,我又把经验心得分享成文字。就是在写作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改进,最后把经验分享出来,这就产生了价值。

3、写作让我获得成就感,然后获得自信

长期的输出写作,慢慢地得到一部分粉丝的喜爱和认可,随之产生的就是“成就感”,这是一种难以形容的和愉悦的成就感。

别小看这种成就感的威力,这会让我们更有信心和动力持续产出好内容,别小看读者那不经意的夸赞,对于创作者来讲,那是让他们达到高潮的春药。

以前和老板和朋友交谈中,总是感觉不自信,现在感觉自己有底气了、有信心了,言谈中就能感觉到浑身散发的气质(爱自恋,别喷我)。也许这种自信就是粉丝长期以来的夸赞积累而成的。自信的人最美、最帅,难道不是吗?

4、写作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状况,甚至形成知识体系

彭小六在分享中提到:

写作是大脑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是检验自己的学习状况。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输出,无论是抽象意识的知识,还是具象表达的知识,都可以借由笔墨的渲染,把这些大块大块的知识片段烙印在纸上,落笔成文,甚至形成知识体系,成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文章,供自己反思,供世人习阅。

 我个人认为,要想提高自己,就要学习;要想学习,就要输人输出,那写作是学习必备途径。

第4个回答  2016-12-30

        我们每时每刻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感受,这些想法和感受都是转瞬即逝的,所以我们要把他记录下来,记录的过程本身就是很平静的一种感受,同时也能让以后的自己来看看现在。如果有机会的话,把自己写作的东西分享给大家看,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我真正开始自发写作还是源于上高一的时候,那时候有很多的想法,生怕忘记,所以需要随时记录下来。我也有一个反思习惯,每天发生那么多事,都需要找一个安静的时候,静静的思索一下,当时自己是否做对了,怎么改正更好一些,而写作是反思的最好途径。

 


       那时候时间也多,想法也多,每天都不停的记,每天都有好多好多心得,渐渐的我就喜欢上了写作的感觉,只有在写作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内心是最平静的,就像一个讲故事的老人,静静的坐在榕树下,端着一壶茶,在夕阳的余晖中,缓缓的给自己的小孙子陈述着一个个动听的故事,安静而祥和。

 


        后来毕业之后,工作开始忙了,越来越没有时间写作,内心的想法越来越少,心理已经没有了激动,也没有宁静,唯一有的就是麻木。于是在阔别多年的写作路上,我重新拿起了笔,开始了写作,不是为了功力,也没有想着去发表赚钱,只是为了寻找心中的那份宁静。

 

        或者多年之后,陪着自己的爱人一页一页的翻着我每天的日子,虽然谈不上优美,但是都是我生命中的点点滴滴,都记录着我生命中所有的美好。

第5个回答  2017-01-16

每一个写作的人,都期待着有一天自己的作品能够集结成册,印刷成铅字,被不同的人捧在手心阅读并喜欢。

我也不例外。

但是许多人只把这个想法停留在脑海里,却从未真正为此拼过。

从初一开始写作到现在,也有十二年时间,尝试过诗歌、散文、文言文、小说,最终以写干货文章在网络上而被大家所熟悉。要感谢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如果不是他当初培养我们每天都坚持写的习惯,也许就不会是现在那个热爱写作、读书的我。不管是以前在日记本上写作,还是现在坚持在网络上写作,这些年里收获都太多。


一、更用心去体会生活

不管你是写情感文章还是干货文章,平时都需要收集素材,而这些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写作之后,会比以前更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也会有更多的领悟和感触。

每次和不同的朋友见面,都会仔细聆听对方所说的话,然后看看是否有适合写进自己文章里的案例,当然这些都会以匿名或化名的形式去呈现给大家。生活中的许多片段,都会被重新排列组合,以自己的视角去呈现给大家。

自己的底线就是不编造案例,用真实的故事,去鼓励大家。



二、写作能力不断提升

从初一开始,语文老师要求我们每天都要写600字的日记,到后面的800字,都是不允许写流水账内容。最初觉得非常痛苦,没有任何写作灵感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到后来能够提起笔来就写,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开放式作文。也就是那个时候我开始写读书笔记,从最开始写阅读完一篇文章的感受,到后面写每周阅读书籍的感受。也曾写过各类题材文章,那些年写过的日记本,现在都堆在家里有厚厚一叠。

老师要求我们每周都买《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杂志,课余时间多花心思在阅读上,也多学习那些好文章是如何写出来的。就这样坚持阅读、坚持写作,自己的写作能力在不断提升。


三、学会换位思考

写作拒绝“自嗨”类型,自己写得很爽,可是读者读起来却觉得无味。这是刚开始写日记时老师就告诉我们的道理,要学会换位思考,你写出来的文章能够给读文章的人带来什么,是否能让对方领悟出一些道理,或者明白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学生时代,那些能够在语文考试中作文拿高分的人,都会换位思考也有自己写作技巧。引用古诗词、学会用成语、比喻拟人手法、排比句这些都是基本的技巧,而真正能够写出高分作文来必须平时积累很多素材、阅读大量书籍。

换位思考,考官会对什么样的作文给高分,读者喜欢什么样类型的文章,结合自己的能力来写作,并不断调整。也是在这个不断练习过程里,有巨大进步。

四、能够认识更多作者

真正意义上踏入写作圈是2016年下半年里,在网络上更新学习干货之后,认识了许多之前想认识的作者。最初的读者比较熟悉我,之前的定位是写采访文、以及旅行文章,后来无意中写的干货收获许多喜欢,便尝试着写更多自己的学习、时间管理心得,希望更多人受益。

与鸡汤类型不同,干货类需要作者长期在某个领域坚持学习并有所收获,重要的是一些自己独到见解,能够让读者在短期内快速明白。2016下半年坚持保持更新干货文章的频率,写作水平确实比以前更上一层楼。

我愿意把自己学会、掌握的知识,都与你们交流,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文章,能够给你们带来力量,有勇气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五、会获得许多合作机会

靠写作谋生不敢想,但是在坚持更新的时间里确实收获到许多以前不敢想的合作机会。

最开始的初心不是靠写作赚钱、也没有那么多功利想法,就想自己写的东西有人喜欢、有人愿意阅读,那就是最开心不过。我依旧记得许多大号来联系我授权转载文章时激动的心情,也庆幸自己通过写作认识一群志同道合作者,也感激每一位在写作路上帮助我的人。

坚持写作,不断让自己保持输入和输出,不管是用写作还是摄影的方式,希望在2017年里,你们与我一起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