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如何教育孩子见义勇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12-26

导语:家长要如何教育孩子见义勇为,担心他冷漠又害怕他受伤?

关于“家长要如何教育孩子见义勇为,担心他冷漠又害怕他受伤?”这个问题,小编整理了多个来源的用户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了解。

1、精彩回答:

理论上讲,对孩子进行见义勇为教育很有必要。遇到艰难困苦,孩子能挺身而出啊。问题来了,如何教育孩子见义勇为,做一个对国家有用,对家人能起保护作用,同时又尽量规避危险磨难呢?首先,要从小就教育孩子,一定要具有正义感,有担当。比如,遇到迷路的孩子,主动帮助联系家长,护送回家;这些美德教育,可以通过讲故事,看电影,欣赏歌曲以及美术作品等方式,自然生动灌输给孩子。我常常跟孩子一起观看《地道战》等抗战影片,对孩子进行抵御外侮,保家卫国,为民族独立国家解放,甘洒热血含笑奉献的精神。还有古代武林英雄故事,进行传统教育,增强孩子的血性和男子汉精神。让孩子知道,敢于牺牲不等于脑袋一热莽撞蛮干,要用智慧,跟敌人周旋,在打击敌人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自己。尤其对于年幼的孩子,一定要教给孩子在保护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见义勇为。要告诉孩子见义勇为“两原则”“四必须”。如火警,匪警,流氓滋事,自然灾害等,第一时间把求救信号发出去,为官方规范和规模救援提供信息,给自己后面的救助提供后援。总之,对孩子进行见义勇为教育,主要是思想观念上的渗透灌输,为未来培养勇敢正义的公民打下基础。

2、精彩回答:

反对对小孩子进行不正确的见义勇为教育,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亦或社会首先要教育小学生如何保护自己,然后才是在自身安全的条件下,机智勇敢采取正确方式见义勇为。

3、精彩回答:

见义勇为是一定要有的,可是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比如说,在公交车上一个小偷在偷钱包如果你家小孩正好看到可以告诉他千万别当面揭穿。可以大声高呼一声“偷东西啊,”然后转过头看别处。这一声高呼不只可以让做贼心虚的小偷心慌失守,还可以让乘客提高警惕。如果你家孩子在放学的路上遇到有人抢劫或者打人。请告诉他不要当面去阻止,可以打电话或者叫上别的大人。又或者如果你家孩子在放学路上遇到有失足落水的其他小朋友,请告诉她,千万不要自己贸然去营救,采取打电话或叫别的大人来帮忙。诸如此类。见义勇为是每个人都应有的美好品质,尤其对于孩子的教育要从小就抓起,但是怎么去见义勇为,这就需要我们父母加以引导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才算是真正的助人为乐。

4、精彩回答:

能够将两个问题同时进行讨论,可以说是时代进步的特征,我们在关注集体或他人利益受损的同时,也开始关注个人的安全与。很显然,这是一个教育的难点,过分强调见义勇为的精神,容易造成盲目热血;教会学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儿童会变得冷漠无情。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1、助人为乐的价值观。见义勇为事实上是对人的叫高层次的精神期望。与其鼓励孩子见义勇为,不如建议孩子助人为乐。不是只在千钧一发之际拯救弱小,才算是高风亮节,英雄本色;事实上,我们每天能够坚持做好事,坚持为别人着想,这就是良好的品格养成。2、助人请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助人为乐是中华传统美德一直,我们不是蝙蝠侠或蜘蛛系,所以当遇到一些危难时刻,我们首先要做的判断不是思考我们该如何帮助对方,而是应该做一个判断,我们该不该“救人”,我们有没有能力去帮人。3、助人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果在帮人的过程中可能造成自己的身心伤害,我们就要想换个方式再来救人或帮人。比如,我们可以选择应该寻求他人帮助,甚至是寻求专业人员出面营救。盲目的施救有的时候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理性救助,科学救助是我们给孩子上的更为关键的一课。

5、精彩回答:

首先我们说到见义勇为这个词,见义勇为是一种道德情操非常高的行为表现,我们作为家长既希望孩子面对这样的情况能够伸出自己的援手,或者担心他们进入未来社会会带着比较自我、冷漠的态度与这个社会互动,又怕孩子见义勇为受到伤害。那我想作为孩子,帮助他人是不需要特别的去培养和教育的,需要的是引导,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要正确引导孩子面对紧急情况。想让孩子未来变成怎样的人,家长的示范行为至关重要。第一,见义勇为也分几类行为表现,面对关乎于生死的紧急状况,比如有人落水而孩子又不能凭借一己之力成功实施救援的情况,应该教孩子在保证自己生命的前提下实施见义勇为的行为。第二,应该教孩子变“见义勇为”为“见义智为”,也就是教会孩子用智慧与歹徒周旋等等,当孩子看到有人偷窃等情况,不能冲上前去搏斗,而应当偷偷向外传递信息比如拨打匪警电话。第三,比如说面对老人过马路需要搀扶、敬老院的老人需要有人送温暖等等关怀弱小群体的事情,我们可以积极地引导和鼓励孩子去参与。教育孩子见义勇为,我们要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懂得生命的重要性,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这样才能让社会温暖起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