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欢学习怎么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12-10

“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爱学习?是孩子太懒,没有学习的动力?是孩子太笨了,根本学不会?

“为什么他能沉迷手机游戏电脑游戏这些“低级快乐”,但偏偏不能把这个专注劲头放在学习上?”

哎!孩子总是油盐不进,一道题能做一个小时,太难了!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孩子爱不爱学习,到底和什么有关?什么方法能让孩子自己自主爱上学习呢?


我们常常把责任归在孩子身上。

但更大的可能是,孩子不爱学习,跟他的大脑有关。也跟我们平时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方式有关。

耶鲁的脑科学家保罗.麦克林在上世纪 60 年代提出了「三脑一体理论」。

简单来说,就是人类的大脑由三重大脑组成,分别是——脑干、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

从进化角度看,又可以说成是:爬虫类脑、哺乳类脑和灵长类脑。


其中,爬虫类脑在胎儿时期就已经形成,不受意志控制,不带感情,也不能从经验中学习,而是我们的本能反应,比如:

碰到热水壶,我们的手会不经大脑而直接缩回。

受伤了,我们会感觉到疼痛。

遇到危险,我们会自动的开启自我保护的功能。

我们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经常会发现:

我们越是吼孩子,骂孩子,孩子的脑子就越是迟钝。

这就是因为「爬行脑」的作用。

当孩子感觉到紧张,忐忑时,孩子的爬行脑就会处于封闭的、不安全的状态,就像被「僵住」一样。

所以,安抚孩子的爬行脑,营造一个安全的氛围,让孩子的爬行脑处于一种安全地,打开的状态,孩子的学习才有效率。

跟爬行脑的本能反应不同,哺乳类脑有了自己的思维,也有了情绪和情感。

孩子会清楚的知道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想干什么。

同时,也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发脾气、苦恼、反抗……

但是他们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因为,控制冲动,理想判断是灵长类脑的主要作用。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孩子不喜欢学习,没有学习的动力,一学习就各种作妖,很可能是孩子大脑本能的应激反应。

爬行脑、哺乳类脑、灵长类脑是相互作用的。

如果孩子的爬行脑一直处于不安全,封闭的状态,孩子的哺乳类脑和灵长类脑也会受到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性格也会受到影响。


为什么有些孩子会越吼越笨,越管越不爱学习?

生活中,孩子写作业拖拉,不专心时,很多父母经常会有类似这4种“口头禅”。

催促抱怨型:“快点写,这都不会,脑子里在想什么?我怎么能生出你这样的孩子!”

惩罚威胁型:“这么简单的题都能错,罚你再多做3张卷子!”

吼骂贬低型:“猪脑子啊,笨死你得了!”

泼冷水型:“你要是能学好,是个人都能学好!”

结果,孩子非但没有变得更好,反而越吼越慢、越吼越笨,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父母也很是苦恼,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付出了很多努力,还是教不好孩子。

记得汶川地震以后,曾有人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实验:

在地震发生 25 天之后,用核磁共振仪扫描受灾人员的大脑,发现主管情绪的大脑部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脑科学家丹尼尔西格尔也曾在一次演讲时,跟现场观众做了一个互动练习:

他请现场的观众们闭上眼睛,严肃地在心里默念七遍「不」。

然后,休息两分钟,再次闭上眼睛,温柔地在心里默念七遍「是」。

他让观众在默念的过程中,认真觉察自己身体和情绪的变化。

结果,观众反应说:

反复默念「不」时,压抑、紧张、抗拒的感觉充斥心头。

反复默念「是」时,开放、平静、放松的感觉明显占据主导。

由此可见:情绪,可以改变孩子的大脑。

如果我们因为孩子不好好学习,而斥责孩子,打孩子,孩子就会对学习产生恐惧的心理,越恐惧越不敢学习,结果很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好。

人的本能是,喜欢就会去做,感到恐惧就会逃避。

当孩子不断地感知到被排斥、被否定、被攻击时,孩子的大脑就会特别擅长紧张、恐惧和逃避。

只有当孩子不断地感知到温暖、认同和爱时,孩子的大脑才会特别擅长合作和探索。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越吼越笨,越管越不爱学习的原因。

阿德勒说:孩子缺乏的不是学习的能力,也不是学习的兴趣,而是缺乏直面问题的勇气。

所以,想让孩子改变,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让孩子产生情绪障碍。

良好的体验才能促进孩子大脑的发展

四川攀枝花的一个男孩哭着给 110 打电话倾诉:

妈妈必须督促我每天写作业,必须每天无时无刻的写。

她如果回来看见我玩了一下,就打我。

哪怕我已经写完了妈妈布置的作业,她也逼着我看书。

从小男孩的语气和情绪里,我们能深刻的感受到小男孩的压力、崩溃和无助。

妈妈督促孩子学习,本来是件很正常的事情。

可是,不顾孩子的情绪,没有限度的逼着孩子一直努力,对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好事。

韩国翰林大学圣心医院的团队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

孩子参加的补习越多,压力越大,进而分泌皮质醇,同时让爬虫类脑更加活跃,患抑郁症,暴力的概率也就越高。

因为,正常情况下,血液会均匀流到爬虫类脑,哺乳类脑和灵长类脑中,这时候,孩子心情愉悦,乐于接受知识,接受挑战。

可是当孩子压力过大时,血液就会集中在爬虫类脑。

如果孩子的爬虫类脑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孩子的哺乳类脑和灵长类脑就会处于缺血的状态。

时间一长,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性格塑造都会深受影响。

简单来说就是:当孩子的学习压力过大,孩子在学习中感觉到痛苦时,孩子很自然的会产生厌学情绪,反抗情绪。

这是孩子大脑的自我保护。也就解释了前面提到的,为什么孩子能沉迷一些很容易获取的“低级快乐”,却无法专注于学习。

想要孩子爱上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对学习有良好的体验。

《妈妈的悔过书》的作者李柳南,曾经也是个百分百压力型的妈妈。

为了让自己的儿女考入韩国名校,她想尽一切办法在儿女的教育上加大投入,对儿女施加压力。

然而,有一天,两个乖巧的儿女突然拒绝一切学习,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吃、睡、玩游戏、看电视,而且视她为仇人,彻底拒绝和她沟通。

此时,她后悔莫及,她曾在书里写道:

原来,一直以来,我并不是父母,而是统治者,管理者,监视者,而且是非常恐怖和糟糕的那种。

我曾执迷于如何填满孩子的大脑,而不是提升孩子的脑容量。

后来,李柳南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她开始支持和肯定孩子的想法,站在孩子的身边,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协助孩子独立思考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后来,她不仅修复了亲子关系,也成功的把两个孩子送进名校,成了最幸福的母子。

事实证明:认识大脑,才能更懂孩子。懂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

只有先让孩子在学习这件事上有良好的感受和体验,孩子才能卸下防备,以开放的,愉悦的状态不断学习发展,并取得进步。


如何让孩子的大脑发展的更好?

有句话说: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是给孩子克服的力量。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父母,我们难免焦虑。

但是,硬碰硬的纠正孩子,逼迫孩子并不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如果我们根据孩子大脑发展的规律,正确的引导孩子,激活孩子的理智脑,让孩子学会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焦虑,孩子自然就会向好的一面发展。

所以,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妨试试下面4种方法:


1、用欣赏的眼光建设大脑的正向循环

台湾心理学博士洪兰有一项研究:

人的观念和行为之间存在着因果循环。

大脑产生观念 → 观念引导行为 → 行为产生结果 → 结果改变大脑。

如果父母经常否定孩子,贬低孩子,斥责孩子,孩子的大脑会产生「我是个笨蛋」、「我什么都做不好」的观念,于是孩子会越来越做不好,越来越笨。

但如果父母经常肯定孩子,鼓励孩子,表扬孩子,孩子的内心充满愉悦感、胜任感,孩子会不可抗拒地想要变好。

所以,想要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变得更好,一定要用欣赏的眼光为孩子的大脑建立一个正向循环。


2、给孩子玩的时间,让孩子劳逸结合,互相补益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成绩好的学霸都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

相反,那些学业出色的孩子,同样也很会玩。

2020 年湖北高考状元唐楚玥,弹钢琴、写书法、演话剧、200 米短跑,样样在行。

2019 年广西高考状元杨晨煜,写字,画画,羽毛球,足球都有不错的造诣。

记得美国医学博士斯图尔特.布朗用了 42 年时间,跟踪采访了 6000 人,结果发现:

小时候,没有无拘无束玩耍过的孩子,长大后很难适应新的环境。

而那些自由畅玩的孩子,长大后无论社交能力,抗压能力,还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强。

所以,给孩子一些玩的时间,提升孩子的灵活性、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的内心可以有松弛和释放的机会,孩子才能劳逸结合,互相补益。

3、运动会让孩子更加聪明

科学研究证明:人在运动的时候,人的大脑会产生三种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血清张素和正肾上腺素。

在医学界,多巴胺可以让人感到快乐,保持亢奋的学习状态。

血清张素可以释放压力,提高记忆力。

肾上腺素可以提高注意力,上课更专注。

这三种东西,都可以从运动中获得。

并且有实验证明:一直运动的海马回比没有运动的海马回大 15%,其重量多了 9%。

所以,运动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

运动给孩子的身体带来的刺激,可以让孩子的大脑更好的去运作,去学习。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喜欢运动的孩子,总是看上去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的原因。

4、阅读,有助于智力的发展

广州日报曾联合一中学整理了该校 20 名考上清华北大的学霸们,高中三年来的书单发现:

这 20 名学霸每年的平均阅读量达到 79.75 本,高出该校学生三年人均阅读量的 1.77 倍。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30 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因为,随着课业难度,复杂度的提高,孩子需要拥有更强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融会贯通的能力。

而这恰恰是阅读带给孩子的好处。

阅读是孩子学好一切学科的基础,也是孩子一生学习能力的「垫脚石」。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教育专家陈默说:

我们全民都守着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等待的,这个才是正确的观念。

大家都秉持一个错误的观念,后面的行为都是错误的。

深以为然。

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可循的。

与其被教育焦虑牵着鼻子走,盲目较劲、攀比、竞争、吞噬孩子的童年,伤害孩子的大脑和心灵,不如了解孩子大脑的发展规律,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孩子正确的指导,然后把剩下的交给时间,孩子一定会越来越优秀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21
1/6
不要一味责怪
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成绩书,还没等孩子解释就开骂和责怪了,这样的后果只会让孩子对这门学科产生厌学情绪。

2/6
不要拿其他孩子对比
很多家长总喜欢拿其他成绩好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对比,这是非常失败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拿别人的部分优势来刺激自己的孩子,这样长久下去不但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也会让孩子养成攀比的心态。

3/6
一起寻找原因
可以先心平气和的跟孩子沟通,大家一起去找原因,可以让孩子先自己找原因,然后家长再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路,来引导孩子。

4/6
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前提,所以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非常关键,孩子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用心去学。
5/6
制定合理目标
主要是分数目标,如果目标制定合理,孩子只要通过一定的努力就能实现的话,又会从另一方面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这非常关键,所以在制定下一次考试目标时,要结合孩子的现状,下次的目标定的比上一次稍微高一点点就行了,不要下一子定的太高,定的太高有时会有反效果的。

6/6
进行适当奖励
在孩子通过努力,终于达到制定的目标时,需要给孩子适当的奖励,可以是给他/她买个漂亮的铅笔盒,或者精美的笔记本等等,孩子在受到夸奖和奖励的时候,都会非常高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19
我们应该培养孩子多学习,而且应该注重学习,认真学习,既要端正学习态度,又要注意学习技巧,但是,现实中却有很多孩子并不能完全做到,而是对待学习不是很上心,学习不用功,这样长此以往,必定会对孩子的成绩带来不良影响,甚至让孩子的发展前途堪忧。那么,孩子学习不喜欢学习怎么办呢?

操作方法
01
加强日常督促。
孩子的学习应该多督促,因为小孩子的自律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应该多督促孩子,让孩子能够尽量增强自己的自律能力,并且,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一些学习任务,让孩子更用心。

02
家长适当陪伴。
我们应该适当陪伴孩子,让孩子能够在我们的关怀之下努力学习,端正学习的思想,当然,我们的陪伴并不是过分的,更不要整天看着孩子学习,而是给他们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适当陪伴就可以。

03
端正学习态度。
我们应该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应该注重对孩子的学习态度的培养,只要孩子非常重视自己的学习,才能够更用心做好这件事,如果态度不端正,想要做好一件事非常难。

04
不要迷恋游戏。
孩子的学习方面,最大的敌人就是一些比如游戏之类的诱惑,这些东西会让孩子着迷,而忘记了自己的学习,或者说,在学习上不用心,应付差事,草草了事,好省出更多的时间去玩游戏。

05
建立良好氛围。
我们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一般情况下,家庭的氛围对孩子的学习都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尽量保持家里的生活比较安静有序,而不要过于嘈杂,否则不利于孩子的学习。

06
激发孩子兴趣。
学习有时候是枯燥的,所以,家长应该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是说,我们的帮助应该是不仅让他们的知道学习,更应该让他们爱上学习,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就显得格外重要。

07
及时解决问题。
孩子在学习上如果遇到了一些问题,那么,我们就应该及时帮助他们解决,也就是说,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学习内容,只关注他们的学习时间,对于他们在学习课程方面的问题,家长也要帮助解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8-04
首先厌学是孩子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厌学的表现可小可大,轻度表现是一提到学习就会感到烦躁郁闷,上课走神;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抗拒写作业,甚至旷课逃学。

一般家长面对厌学的孩子,不是给孩子报补习班就是请家教,这些方法没有从孩子的问题出发,更加重孩子的厌学情绪。

我们家长应该帮孩子30天建立学习界限,戒除手机网瘾,让孩子静下心来学习、同时调整亲子沟通技巧,改善孩子的专注力,改善孩子与老师的关系,调整居家环境等等,多方面同时进行调整,综合解决孩子厌学的问题。

孩子厌学情绪原因:
【原因1】学习负担太重,导致孩子产生厌学心理。
【解决方法1】帮助孩子有计划地精简作业,集中时间段学习。
【原因2】家长和老师的失望和不当言语,导致孩子丧失自信,产生厌学心理
【解决方法2】家长善于鼓励和表扬孩子,避免对比和批评。
【原因3】不喜欢某位老师或同学,或者在学校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等。
【解决方法3】保持关注,耐心询问原因,和学校沟通解决

发现孩子厌学后,家长要采用正确有效的方法跟孩子耐心地沟通,去了解背后导致孩子厌学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去解决,不要盲目的跟风,只会耽搁孩子的学习时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5个回答  2022-02-10
1.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是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两大重要因素,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小朋友的学习效果可能就不明显,进而会打击他的自信心,对学习感到厌倦。建议各位先跟老师沟通,找到孩子为何不爱学习,继而针对性地找到方法,为小朋友调整。

2.让孩子享受学习的成就感

当孩子不断失败,无法成功的时候,他就会丧失继续奋斗的动力。家长这时候就需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有成就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一开始,家长可以找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孩子做,当孩子答对的时候,家长要毫不吝惜地夸奖孩子,给孩子一些实质性的奖励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以后,便可以渐渐提升问题的难度。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要耐心地陪伴孩子并给予帮助。

3.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

孩子的自我鼓励可以帮助他时刻充满学习的动力,而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把握一切适当的时机,暗示孩子他是最棒的,告诉他只要他动手去做,他可以做得比任何一个人都好。还可以引导孩子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以及完成这个目标所需要的时间,当孩子圆满完成时,家长就可以赞美孩子,并可以给他一些实质性的奖励。

4.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默默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家长对于孩子的言行举止要了然于心,然后对症下药,根据孩子的举动,正确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家长要让孩子完全敞开心扉,与自己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够对症下药,对孩子真正起到指导的作用。

5.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

适当引导孩子参加多种文化活动。学校里单调枯燥的文化学习会逐渐消磨孩子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家长要根据小朋友的兴趣引导他参加多种文化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孩子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