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有哪些特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8-01
摘要: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许多脏器,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因此在用药过程中要比成人更加谨慎,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早日康复。儿童用药有药物吸收多、血药浓度高、代谢排泄能力弱等特点,在用药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明确诊断病症,选用疗效确切的成熟药物,选安全性高的药物等。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儿童用药有哪些特点和原则吧。一、儿童用药有哪些特点
儿童药品是指14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的专用药品,作为特殊的用药群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生理特点,因此儿童用药与成人用药有所不同,儿童用药的特点主要有:
1、药物吸收多
口服用药时,婴幼儿的胃酸偏少,胃酶活性较低,胃排空迟缓,肠蠕动不规则,特殊转运能力弱,某些易受胃酸、胃酶和肠道酸碱度影响的口服药物,小儿的吸收量较成人多。
皮肤用药时,由于儿童的皮肤娇嫩,血管丰富,药物容易透皮吸收,皮肤破损时吸收量就更多了。故皮肤用药,小儿的吸收量也较成人多。
2、血药浓度高
一方面,小儿尤其是新生儿细胞外液较多,这样就影响了某些胺酯类药物的水分配系数在体内分布,可使血中药物浓度增高。另一方面,由于婴幼儿体内血清蛋白量不仅比成人少,而且与药物的结合力也较弱,因而造成血中游离药物浓度增高。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
3、代谢排泄能力弱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有赖于肝脏和肾脏功能是否健全。婴幼儿肝、肾发育尚不完善,所以对药物的清除和排泄较慢。新生儿用磺胺类药物,可使血胆红质浓度增高加之代谢能力较低易出现核黄疸症。又如新生儿肝脏功能不健全,服用氯霉素类药物可能会引起“灰婴综合征”,故小儿不准服用氯霉素类和磺胺类药物。
二、给儿童用药原则有哪些
1、明确诊断病症
治疗之前应尽可能明确诊断,只有明确诊断,才能对症下药,才能保证药物选择的准确性,这是合理治疗的前提。根据病情决定如何用药,尤其要考虑到小儿的用药特点及剂量。如小儿支气管哮喘可以应用麻黄素、肾上腺素类药物解除哮喘,但对患有心脏病的孩子就不能用,因为这类药物可使心跳明显加快,对心脏不利。又如患小儿感冒时,尽管氨咖黄敏类药物疗效快、服用方便,但婴幼儿神经系统、肝脏发育尚不完全,用此类速效感冒胶囊易引起惊厥、血小板减少或肝损害。因此在选用药物时既要考虑疾病的需要,又要考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不利因素。
2、选用疗效确切的成熟药物
根据药物的特点,结合小儿的具体情况,选用安全、有效、可靠、价廉、易得的药物。不能用疗效不确切的药物,不要轻信广告药品,不要图新药、贵药,因为新药的毒副作用往往需要长期深入细致的临床调查研究,尽管新药上市前都做了如对胎儿的影响、致癌、致畸、依赖性、抗原性的研究,但由于使用时间的局限,仍不能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再出现新的不良反应。如非那西汀在应用几十年后,才发现长期应用可致肾乳头坏死甚至肾盂癌的毒性反应。
3、要掌握影响药物的因素
如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口服还是注射),药物联用的相互影响,小儿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及精神状态等,排除各种可能出现的干扰,以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4、选安全性高的药物
小儿用药除了要求疗效好、见效快,更重要的还应确保药物的安全性。相对成人而言,小儿用药在这方面要求非常高,应慎重用药。在临床上虽然有很多药物疗效很好,但其毒副作用较大,或者对小儿有特殊的毒副作用,儿科就不能用,如喹诺酮类药物是疗效很好的抗菌药,但因其可能导致小儿骨关节损害,故不能使用。另外,小儿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尽量避免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5、科学制定剂量和疗程
用药剂量是在科学研究和大量临床试验的基础上确定的,兼顾了有效性和安全性。用药疗程的长短主要是根据药物本身的特点以及疾病的轻、重、急、慢等情况综合考虑的结果。若剂量小、疗程短则达不到预期疗效,易复发;若剂量大、疗程过长,可能给孩子带来更多副作用和生理功能的损害。同时,考虑到个体差异,医生要根据具体情况推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另外,小儿病情变化快,要随时观察以决定是否要调整用药或调整剂量,以减少或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6、提高用药依从性
用药依从性是指患者对药物的接受程度,这对小儿非常重要。对于口服药尽可能选择不同年龄段小儿的剂型。婴儿多选用颗粒剂、口服液等,还要特别注意选择适合小儿口味、颜色及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减少用药的次数。对于年长儿多做诱导工作,尽可能让其主动接受治疗,达到提高依从性的目的。
7、尽量简便
因为孩子用药的依从性差,很多药物又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对于儿童来说用药的种类不宜多,在选择针对病因和主要症状用药的同时,尽量减少用药的种类,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
8、遵医嘱用药
儿童用药,关键是科学合理,不能盲目用药。在用药时,既要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用药,不随意地增减药量,同时在此基础上也要谨遵医生嘱咐。如发现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严重者及时就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