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2

1. 文言文中但是怎么说

在文言文中,作为表示转折的连词,有“但”、“然”、“而”等。

用“但”表示转折,与现代汉语的“但是”用法同。如曹丕《与吴质书》中:“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这一句可以翻译为:刘桢的文风洒脱奔放,但是还不够刚劲有力罢了。

用“然”表示转折,也常有现代汉语的“但是”的意思。如:柳宗元《三戒》中:“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其中的“然”可以翻译为“然而”,也可以翻译为“但是”:(老虎)非常恐惧,但是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

用“而”表示转折,如苏洵《六国论》:“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其中的“而”可以翻译为但是。再如常见的“和而不同”、“似是而非”等,而都是但是的意思。

2. 文言文“但”是“只”的意思,那什么表示“但是”

而,最常用

虽,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然,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奈,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阴。——《三国演义》用于转折句,表示原因

不,表示转折,只是

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清·洪亮吉《治平篇》

顾,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而”、“不过”〖only〗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史记·魏公子列传》

但,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曹丕《与吴质书》

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也”〖but;yet〗

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你,你再不知道你怄的人难受。——《红楼梦》

3. 文言文但字的意思

①<;副>;只;仅;唯独 。《陈情表》:“~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木兰诗》:“不闻爷娘唤女声,~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指南录〉后序》:“~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②<;副>;只管;尽管。《孔雀东南飞》:“卿~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③<; 副>;不过;只是。《卖油翁》:“无他,~手熟尔。”《采草药》:“~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正枯,采掇者易辩识耳。”

④<;副>;徒然;白白地。《汉书?食货志》:“民欲祭祀丧纪而无用者,钱府以所人工商之贡~赊之。”《汉书?匃奴传》:“何~远走,亡匿于幕北寒苦无水草之地为?。”

⑤<; 连>;只要。《失街亭》:“与汝一万兵,去此城屯扎,~街亭危。可引兵救之”

【但可】只须。《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敕会取艾,不足自行。”

4. 但在古文里什么意思

但〈副〉

1. (形声。从人,旦声。①本义: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经传皆以袒为之。②只,仅,不过)

2. 表示范围,相当于“只”,“仅” [only]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乐府诗集·木兰诗》

天下所以贵者,但以闻声。——《史记·李斯传》

3. 又如:但已(仅此而已);但凭(任凭;随便);但可(只须)

4. 只管,尽管 [feel free to]

此系私室,但坐不妨。——《红楼梦》

1. 只是;但是——表示转折 [but]

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曹丕《与吴质书》

2. 又如:勤锻炼但不要过分

3. 只要——表示假设或条件 [so long as]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 王昌龄《出塞二首》

但出牌呼妾,妾便出来。——《警世通言》

妻子:妻子和儿子。

5. “但”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但字,由一个单立人和一个旦组成。单立人,指人。旦,就是天刚亮,太阳还没有升出地平线之时。所以,但字的意义为:天亮后,人由睡眠的相对静止状态开始转变为相对运动的工作状态,这是不同状态的转变,因此"但"字具有转折的涵义。

【释义】 ①表示转折:虽然已年过七旬,但精神很好。②只要;凡是:但能节约的就要节约|但凡学过的课文他都能讲出来。③仅;只:但愿如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④姓。

【但凡】 凡是;只要是。

〖例句〗但凡有一线希望,我们也要努力争取。

【但愿】 只希望。

〖例句〗他的童年已经很不幸了,但愿他能有个幸福的晚年。

但 &lt;副&gt;

(形声。从人,旦声。①本义: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经传皆以袒为之。②只,仅,不过)

表示范围,相当于"只","仅"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乐府诗集·木兰诗》

天下所以贵者,但以闻声。――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传》

又如:但已(仅此而已);但凭(任凭;随便);但可(只须)

只管,尽管

此系私室,但坐不妨。――《红楼梦》

但 &lt;连&gt;

只是;但是――表示转折。

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曹丕《与吴质书》

又如:勤锻炼但不要过分

只要――表示假设或条件。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 dàn

①只;仅:~求无过、~愿如此。

②但是;可是:他家住得很远,~从未迟到过。

③姓。

【但丁】(1265-1321)意大利诗人,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有《神曲》。

但tán 1.姓。汉有都护但钦。见《汉书.匈奴传下》。

但tǎn 1.脱去上衣,露出内衣或身体。

但yàn 1.古代传说中人名。

拓展资料:

基本解释

1. 只,仅,只是 :~愿如此。~凡(凡是,只要是)。~分(只要)。

2. 不过,可是 :工作虽辛苦,~没有叫苦的。

3. 徒然 :“何~远走,亡匿于幕北苦寒无水草之地为?”

4. 姓。

6. 找一篇文言文,但忘了标题里面大概有这样的内容,好像是在个边远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郑君死孝文时.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事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郑庄、汲黯始列为九卿,廉,内行脩絜.此两人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选自《史记 汲郑列传》)译文:郑当时,字庄,陈县人.他的祖先郑君曾做项籍手下的将领;项籍死后,不久就归属了汉朝.高祖下令所有项籍的旧部下在提到项籍时都要直呼其名,郑君偏偏不服从诏令.高祖下旨把那些肯直呼项籍名讳的人都拜为大夫,而赶走了郑君.郑君死于孝文帝时.郑庄以仗义行侠为乐事,解救张羽的危难,声名传遍梁、楚之间.孝景帝时,他做太子舍人.每逢五天一次的休假日,他经常在长安四郊置备马匹,骑着马去看望各位老友,邀请拜谢宾朋,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总是担心有所疏漏.郑庄喜爱道家学说,仰慕年长者,那种情意殷切的劲儿,就好像惟恐见不到人家一样.他年纪轻,官职卑微,但交游的相知友都是祖父一辈的人,天下知名的人物.武帝即位后,郑庄由鲁国中尉、济南群太守、江都国相,一步步地升到九卿中的右内史.由于平议武安侯田蚡和魏其侯窦婴的纷争意见不当,他被贬为詹事,又调任大农令.郑庄做右内史时,告诫属下官吏说:“有来访者,不论尊贵或低贱,一律不得让人滞留门口等候.”他敬执主人待客之礼,以自己的高贵身分屈居于客人之下.郑庄廉洁,又不添置私产,仅依靠官俸和赏赐所得供给各位年长的友人,而所馈送的礼物,只不过是用竹器盛的些许吃食.每逢上朝,遇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必得称道天下的年高望重的人.他推举士人和属下的丞、史诸官吏,委实津津乐道,饶有兴味,言语中时常称举他们比自己贤能.他从不对吏员直呼其名,于属下谈话时,谦和得好像生怕伤害了对方.听到别人有高见,便马上报告皇上,唯恐延迟误事.因此,肴山以东广大地区的士人和知名长者都众口一词称赞他的美德.郑庄被派遣视察黄河决口,他请求给五天时间准备行装.皇上说:“我听说‘郑庄远行,千里不带粮’,为什么还要请求准备行装的时间?”郑庄在外人缘虽好,但在朝中常常附和顺从主上之意,不敢过于明确表示自己的是非主张.到他晚年,汉朝征讨匈奴,招抚各地少数民族,天下耗费财物很多,国家财力物力更加匮乏.郑庄保举的人及其宾客,替大农令承办运输,亏欠钱款甚多.司马安任淮阳郡太守,检举此事,郑庄因此落下罪责,赎罪后削职为平民.不久,入丞相府暂行长史之职.皇上认为他年事已高,让他去做汝南郡太守.几年后,卒于任上.郑庄、汲黯当初位列九卿,为政清廉,平日居家品行也纯正.这两人中途都曾被罢官,家境清贫,宾客遂日趋没落.待到做郡守,死后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