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探秘:小号的彗星也比地球大十多倍,但两者相撞却不会有危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0
彗星,在我国俗称“扫帚星”,它的形状很特别,头部尖尖的,尾部常常是散开的,像一把大扫帚。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里,这种出没无常、形态怪异的天体,引起人们很大的恐惧。人们常常把它和天灾人祸联系起来,认为它是灾祸的前兆。因此,中国民间把彗星贬称为“扫帚星”、“妖星”、“灾星”。像这种把彗星的出现和人间的战争、饥荒、洪水、瘟疫等灾难联系在一起的事情,在中外 历史 上有很多。其实,彗星的出现与天灾人祸毫无关系。

彗星是在扁长轨道(极少数在近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云雾状小天体。其实,彗星也和地球一样,是太阳系的成员之一。许多彗星都沿着扁长的轨道绕太阳运行,人们可以精确地预言它们露面的时间。很多彗星都沿着一条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这叫“周期彗星”。每隔一定时间,它运行到离太阳和地球较近的地方,我们就可以看到它。另一种是“非周期彗星”,它只在太阳附近出现一次,就像过路的客人,以后再也不见它回来了。

历史 上第一个被观测到,并相继出现的同一彗星天体是哈雷彗星。牛顿的朋友和捐助人哈雷(1656 1742年)在1705年认识到它是周期性的。它的周期是76年,也就是说它每隔76年在地球上空会出现一次。 历史 记录表明,自从公元前240年来,它每次通过太阳时都被观测到了。它最近一次是在1986年通过的。

“发育”完全的彗星由彗核、彗发和彗尾三部分组成。彗核是彗星的主要部分,它集中了彗星的大部分质量;彗核外面包裹着一层像云雾一样的东西,称为“彗发”。这是当彗星比较靠近太阳时,在阳光作用下,由彗核中蒸发出来的气体和微尘组成的。彗核和彗发合称“彗头”。当彗星更接近太阳时,彗发变大,并在太阳风(从太阳发射出来的一种高能粒子流)和太阳光的压力下,彗发中的气体和微尘被推向后方,形成一条长长的像大扫帚那样的尾巴,叫“彗尾”。因此,彗尾总是背着太阳的,而且彗星离太阳越近,彗尾就越长。

离太阳很远时彗星的亮度很低,而且它的光谱单纯是反射阳光的光谱。当彗星进入离太阳8个天文单位以内时,它的亮度开始迅速增长并且光谱急剧地变化。科学家看到若干属于已知分子的明亮谱线。发生这种变化是因为组成彗星的固体物质(彗核)突然变热到足以蒸发并以叫做彗发的气体云包围彗核。太阳的紫外光引起这种气体发光。彗发的直径通常约为105千米,但彗尾常常很长,达108千米或1天文单位。

彗星的体积非常庞大,在太阳系里没有任何一个天体可以和它相比。大的彗星,彗头的直径就有1.85吉米,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45倍;小的彗星,彗头的直径也有130兆米,是地球直径的10倍多。至于彗尾,一般都有5000万千米到两亿千米长,最长的可达3.5亿千米。

彗星的密度很小,只是一团极其稀薄的气体。如果把最大的彗星压缩成同地壳密度相同的球体,它的大小只有一座小山丘那么大。因为彗星的密度很小,即使它和地球相撞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到1982年底为止,人类记录到的彗星共有1700多颗,其中有710多颗已计算过轨道。由于彗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都很长,两百年以内的就算是短周期彗星了。很多彗星的周期长达几万年。

至今,彗星的起源仍是个未解之谜。有人提出,在太阳系外围有一个特大彗星区,那里约有1000亿颗彗星,叫奥尔特云,由于受到其它恒星引力的影响,一部分彗星进入太阳系内部,又由于木星的影响,一部分彗星逃出太阳系,另一些被“捕获”成为短周期彗星;也有人认为彗星是在木星或其它行星附近形成的;还有人认为彗星是在太阳系的边缘地区形成的;甚至有人认为彗星是太阳系外的来客。然而,这一切都在等待我们去 探索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