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堂读杜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2
在四川成都,有一处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景点,叫“杜甫草堂”。公元759年的一个寒冬天,诗人为躲避“安史之乱”,拖家带口入蜀投奔友人严武。后在朋友资助之下,诗圣在美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几间茅屋,这就是草堂的由来。

但是诗人所渴望的安宁生活从来不能持久。战乱之苦在杜诗中比比皆是,如《阁夜》: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又如三吏三别等,更催人泪下的是五律《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圣“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他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心忧天下,先人后己,所有的溢美之词都显逊色,在漫漫无边的坎坷中叹息,忧愁,为民,为国,唯独没有为己,他是不配刀剑的侠之大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