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与元九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与元九书》是白居易写给元稹的一篇书信体散文。这篇文章系统、完备地阐述了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与创作思想。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他最具纲领性创作宗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成为后世研究白居易文学理论最重要的依据。

白居易的这一主张在文学思想史上影响深远,这篇集中体现他文学见解的作品在古代文论中拥有崇高的地位。

历来一提到《与元九书》,人们最多关注与重视的总是该文在文学理论上的建树与重大意义。

在文艺与现实的关系上,白居易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明确结论。

白居易从文学同现实的关系着眼,认为文学不仅消极地反映社会内容,而且应该和当前的政治结合在一起。

他从实践经验中体会到要想“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认为文学应积极的干预生活。

所以他在与人谈话中“多询时务”,关心时事或现实人生。

读书中,探讨治国救民的道理。基于这样的认识,他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明确结论。

把自己的情志通过诗歌这种形式表达出来。

关注客观现实,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评价,这一朴素的现实主义创作理论,体现着白居易的忧国忧民、为民请命的可贵精神。

在诗歌的作用上,白居易在“为时”“为事”的前提下,提出诗歌应发挥其“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看法。

白居易的“为事”、“为时”,也是为君、为臣、为时、为事而作,他的动机和出发点是“兼济天下”。

他反复强调诗歌应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要求诗人对当时社会弊端作真实的揭发与批判。

《与元九书》中关于从周衰秦兴至唐兴二百年,诗道由六义始到梗概尚存,最终六义尽去的残酷现实的论述。

对此白居易深感痛心,自诉“仆常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或废食辍寝,不量才力,欲扶起之”。

关于风雅比兴,白居易强调风雅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他的诗歌重在内容的美刺、讽喻、变风变雅,作者创作讽喻诗不仅是为了表达美刺比兴诗旨,更重要的是借此实现其身居庙堂的“兼济之志”。

正如《与元九书》中所说“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

白居易身居官位,他本着“有阙必规,有违必谏,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病无不言”的高度责任感,对君主积极进言。

希望通过自己的谏官之职达到政通人和的社会效果,但这也表现了他的阶级与时代的局限性。

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强调形式内容必须相互统一。

他给诗歌下了一个定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这句话形象的阐明了诗歌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实际上,把作品的感情和思想内容比做“根”、“实”,把作品的艺术形式比做“苗”和“花”,反映了白居易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正确理解。

他认为,“情”是根本,是诗歌的基础和支柱,“义”则是果实,是诗歌的深刻内涵,只有感情是不够的,诗歌讲究语言得体,声韵恰当,意义深刻。

“言”和“声”属于诗歌形式范畴,言好比禾苗,声好比花朵。

对于读者来说,有声音、有情感才能起反映,内容与形式缺一不可。

他认为圣人的作品都因为做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所以感人至深。

圣人将“六义”的思想,用语言表达出来,配上声律。

以上仅就白居易文艺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尽管白居易在文学史上以文学家著名,但他的理论也不可忽视。

正是由于众多的像白居易这样的文学创作实践和经验总结者的不断努力,才铸成了我国文艺理论的辉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