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 感觉是你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证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6

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呢?
为什么咨询师老问这个问题呢?特别是精神分析取向的治疗师会特别喜欢问这个问题。说起来特别简单,有这么一个说法, 感觉是你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证明。
为什么非得强调感觉呢?
我整天在思考,我们的脑袋又这么发达,现在特别强调认知,我为什么不说我是探究我的想法、探究我的认知呢?在精神分析理论中,在心理咨询有种流派的心理咨询师认知行为会特别一点,其他流派都特别特别重视感觉。
因为认知是一种符号系统,而感觉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在做咨询,就是要碰出一个人的感觉,因为这是真实的东西。
和感觉连在一起的另外一个词就是体验,我相信很多人会说我看你的书道理都懂了,但是我为什么还是过不好自己的生活呢?为什么我还是不改变呢?
还有一个流行的说法: 懂得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从道理、从认知,变成体验、变成感觉,或者我们叫做从符号系统变成真实的存在,这是一个非常非常不容易的过程。

有时候很多人好不容易找到武志红,按说他们应该更多谈他们自己的问题,结果他们反过来谈武志红,其实这时候有一个基本问题是什么呢?虽然他们过来作咨询了,但是他们更想处在老师的位置上。
他们把我当成一个很厉害的咨询师,但是真的在这个过程中,当他们谈武志红的时候,他们把武志红放在一个来访者的位置上,而他们在咨询师的位置上。
或者另外一个说法是,你们在一个分析者的位置上,而把武志红放在一个被分析的位置上。为什么呢?因为分析者是高的、安全的、理性的法官、评判者、审判者,而被分析的人呈现真实的自己,他作为一个学生、来访者、被分析的低的这么一个位置上。
指出这一点之后,其中又有一位朋友很快做了转变,他就开始谈他自己。另外两位朋友即便把这个看清楚了,他们还是更愿意谈他们心目中的武志红,而拒绝谈他们自己。
没关系,我们继续谈,看看为什么。再谈的时候,他们自己都谈出了一种概念,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虽然今天是讲感觉,但是我们先讲第一组概念,是观察者和体验者。
当然这个时候他们俩都意识到,他们都在说,其实他们说的这个武志红不是真实的武志红。比方说武志红坐在南极邮轮的房间里,坐在他们面前,他们都会发现这个人和他们脑袋中的这个人是不一样的。
有时候会有些失望,但有些部分他又觉得真实的武志红好像比那个又好很多,所以我们要区别这个部分,其实他们谈的不是真实的武志红,而是想象中的。
真实鲜活的体验者

比方说我现在也在开公司,如果我的公司失败了呢?比方说作为一个体验者,我想对一个人表达爱意,如果这个人拒绝我了呢?如果我想表达恨,当我表达以后我被报复了呢?所以体验者都存在这样一个危险。
但同时体验者还有一个特别特别基本的东西,我们把它称之为羞耻。就是当我真实呈现我这个人的时候,我活在这个世界上,我真实的鲜明的体现我的需求的时候,我把真实的自我拿出来的,但是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人回应我,我就会产生很深的羞耻感,我觉得自己太傻、太愚蠢了,我在干什么?特别是当对方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武志红认识的一位明星,长得很美,但是她在恋爱中觉得自己非常脆弱,她觉得她的前男友非常强大,因为她的前男友非常理性,从来不体现自己的感受,她会把自己的感受告诉这个男人,希望能靠近这个男人。
这个男人一开始特别享受这个感觉,他觉得太生动了,你简直太棒了,我太喜欢你如此鲜明地活在这个世界上。但是逐渐的这个男人会觉得你太麻烦了,太辛苦了,真是让人很烦,我惧怕你。所以这个男人就逐渐往后退。
这个过程中,这位美女就深深产生了一个怀疑,我是不是错的?我是不是糟糕的?我是不是太差劲了?而且她前男友在给她传递这么一个信息,我们关系中的问题都是你的问题,你想要这个,你想要那个,你想这样,你想那样,都是你在表达不满,都是你怎么样。
她也接受了她前男友的催眠,就是说错都在我这儿,我非常糟糕。所以她产生了严重的抑郁,曾经有多半年的时间情况非常非常严重。
在咨询之中,她逐渐地明白她没有错,她只是一个体验者,她只是一个勇敢的感受者,其实就是她的前男友就想活在这个安全之中,他不敢暴露真实的自己,用这么一种虚假的强大让自己处在这么一个优越的位置上。
当她明白这个之后,她就有了很大的好转。
这时候我们得说,很多人可能都处在这么一个位置上,而且常见于男人和女人的关系。
男性更容易处在一个观察者的位置上,处在一个评判者的位置上,而女性必须活在体验中、活在情绪中、活在感受中。如果你的情绪感受没人回应你,你会有一种感觉,你要死了。

如果对哲学感兴趣,你可能老会听说一个词,存在感。什么叫做存在感?简单来讲,就是我存在在这个世界上。
你怎样才会有存在感呢?我思故我在吗?因为我有美妙的思考、伟大的思考、很棒的思考,所以我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吗?我相信如果你是忠于自己感受的人,你会深深的感知到这一点,如果你只活在思考之中,哪怕你的思考再厉害,你仍然有一种虚假的感觉,你有一种好像你不着地、不真实的这种感觉。
所以,我们说存在感仅仅发生在一种可能之下,就是你的感觉在你的身上,也就是说存在感只能发生在你的感觉存在这个世界上。

觉知三角,观察者和体验者有这么一个关系。体验者总是对立的,最初的东西,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圆点,在这个地方体验者和观察者是合二为一的。
观察者和体验者是怎么分离的呢?他是以三角的形式出现,体验必然是这样一个东西。用我的话来讲,当你发现了A,就意味着你也发现了负A。也就是说当我特别爱一个人的时候,你要知道你也很容易恨这个人。
当你觉得我很善良的时候,你必须得想你的内在有一部分是邪恶的东西。你老觉得我好得不得了,其实你的内在有一部分觉得自己很坏。这是二元对立的过程。
从体验来讲,体验总是有分裂的,分裂是有程度的。严重程度是两三分,五六分,甚至七八分,甚至超出了这个部分,我们叫做十分。
如果是十分的话,那是一种截然对立的情形,那就是最高了,一般来讲大部这个地步,比如说9.5分。这时候你想象一个等边三角形,上方有一个观察者,当你内在体验越分裂的时候,你的观察者要高高在上。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从几何的角度来讲,这样平衡了。从内心角度来讲,这样安全。
这里我讲一个故事,心理学课的学员可能熟悉这个故事。我和一个严重的回避型宅男做咨询时,谈到什么叫做回避型宅男呢?就是回避人际关系,通常达到回避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的人通常只有一个朋友,要么是他们的太太,要么是他们的妈妈,特别回避型主要是见于男人,当然女性也有,而且女性一旦达到回避型,要比男人还要严重一些。
接下来我们再谈的时候,我想让他的脑袋落下来,和你的身体重新合在一起。他说我的脑袋不愿意落下来,为什么?他说身体是鄙俗的,脏的,而头颅是高贵的,不想跌落在鄙俗的身体上。这时候我们知道所谓的高贵的头颅,高高在上的观察者不愿意跌落在这个体验者之上。
接下来我们再谈的时候,我想让他的脑袋落下来,和你的身体重新合在一起。他说我的脑袋不愿意落下来,为什么?他说身体是鄙俗的,脏的,而头颅是高贵的,不想跌落在鄙俗的身体上。这时候我们知道所谓的高贵的头颅,高高在上的观察者不愿意跌落在这个体验者之上。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个来访者的内心里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分裂的体验。
他们把我当成一个很厉害的咨询师,但是真的在这个过程中,当他们谈武志红的时候,他们把武志红放在一个来访者的位置上,而他们在咨询师的位置上。
对这个哥们来讲,他那时候觉得自己善良得不得了,他是有口皆碑的好人,大家都觉得这个孩子太憨厚老实了。但是随着我们咨询的进展,他发现了内心额非常深的黑暗的东西,非常可怕的体验,就是恨、破坏、毁灭、死亡这些东西。
我们把这个称为A和负A,或者称为体验的对立面。这个对立面的部分太严重了,所以他要离开这一部分。结果,问题就发生了。
这个世界上比较少存在这个情形,因为你想躲避某一种痛苦的体验,你只躲开了对痛苦的体验,你其他的体验都非常鲜明地留着,当然这部分也有,一般来讲比较少。通常我们会说感觉使用的是同一个通道,爱和恨是同一个通道,喜悦和痛苦和悲伤使用的都是共同一个通道。
你认为你只毁掉了比如说关于痛苦的这么一个通道,结果你发现你会关闭所有的通道。所以经常你成为一个远离了体验的观察者是这么来的,对这个哥们他想关闭黑暗的觉知,对痛苦的体验,特别是对恨的体验,结果他也关闭了对爱的体验,关闭了所有的东西。
我曾经想象,如果我明天就要死了,我今天要给自己写一个墓志铭,我该写一个什么?在很长时间以来,当我一这样想象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一个非常简短的话,高明的旁观者。
这是我写了这么多字,而且看起来带来了很多影响,也带给我很多好处,看起来我好像在这方面很厉害,但其实我是一个高明的旁观者,我让自己处在观察者的位置上,我没有深入到体验之中。
这也是这样的部分,我们想象其实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特别基本的东西,我们就想到几何图形的隐喻,通常是藏着很深的隐喻。作为人类,我们都是直立行走,我们的脑袋是在上面的。假如我们是个兽类,爬行的话就会很不一样,我们的脑袋就会低下去。
在人类的这么一种隐喻当中就会存在这样一个事情,当你处在观察者的位置上,你会觉得自己是高高在上的,你会觉得自己是高明的,你会觉得自己是高的。
在得到专栏里,我多次讲到 人性有两个基本维度,一个是善恶的道德维度,一个是强弱的高低维度。道德维度上,我们通常是平等的,但是在这个强弱维度上,我们是分高和低的。
很多时候我们希望自己处在高位,而拒绝处在低位。结果当我们追求在高位感觉的时候,我们就可能让自己容易停留在观察者的位置上,而且在观察者的位置上,我们觉得自己非常得高明。
所以,你会看见当我们做键盘侠的时候,当我们在谈论的时候,我们会攻击各种各样的人,我们会贬低各种各样的人。而且当你处在批评别人的时候,通常你的能量在这个位置上,如果你放在心口的时候,你不太对这个人产生褒贬,如果再把注意力往下走,你会发现好像这些东西都没了。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部分。
我也再讲讲我自己,因为原先我是一个纯粹的作家,是一个咨询师,我既没有结婚,也没有生孩子,我也没有构建公司,我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写作者,思考者。
但是逐渐的我变得不同,2017年底、2018年我终于开始以自己为中心建设公司。当然有一点我还是挺厉害的,我在面试人的时候,对人的判断还是很厉害。真的要想解决一个公司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实打实地创建一家运行得不错的公司时,我发现我很多时候是低能儿,甚至很多时候是无能。
所以这时候我就在想,作为一个观察者、作为一个体验者,他的差别是如此之深。
所以我特别想说当你处在动不动觉得自己很高明的时候,甚至你这个高明感太强的时候,你必须得怀疑一下,我是不是离体验太远了。
而且我想如果我们在观察微博、知乎上的现象,那些感觉上特别高明的人,他动不动就发一篇高明的言论的这些人,通常他们有一个特点,他们攻击性高得吓人。他们会充满愤怒,充满批评,而且经常传递这样的信息,你没有达到某些标准,你不如去死,你不如不存在,他们好像动不动就想毁灭、去破坏。
为什么这样呢?当你跟他讲你在严重的攻击别人的时候,他说没有啊,我很理性,我没有生气,我没有吐一个脏字。但是你作为他们的旁观者,你能清晰的看到他们有严重的抨击和批评。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他们把自己的观察者和他们的体验,就是他们的愤怒、他们的恨离得太远了,以至于感觉不到了。
这就是我刚才讲的,当然如果我们作一个小总结的话,你可以怎样拉近观察者和体验者呢?就像我们说的什么是觉知三角,你怎样才能更好地觉知呢?一个目的,就是你让观察者和这些体验离得越来越近。而且观察者和体验离得越来越近的时候,必然意味着截然相反的情感的体验也会越来越靠近。
我们想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当你内在的体验变得越来越合一的时候,有一天它就到这儿来了,这时候观察者也一下子就落下来了。这时候观察者和体验者就会有合一的感觉。
在我的生命中,我有幸在少数时候体验过这种感觉,这种感觉实在是美妙得无与伦比,也许是这世界上最好的体验之一。那时候我会有这种感觉,因为有这种感觉,我说过这样的话,就是存在只可被体验,不可被计算。

不断有朋友跟我讲,他们看了这个专栏之后,他们感觉收获很大。而且这个收获中有一个集中的部分,经常讲的收获就是非常非常集中,其实就是对攻击性的理解越来越深。
而且会存在这样的部分,过去压抑自己攻击性的人,比如说过去好脾气,通不表达自己愤怒的人,结果能够很好地表达他的攻击性呢?而且之前动不动表达自己的情绪容易暴露的人,也是因为这样,他们的情绪有了更好的控制。
所以我觉得能达到这样的目的,我感觉真的特别特别好。为什么这样说呢?精神分析的理论就是这样说的,精神分析主要就是在讲攻击性的,为什么这么讲呢?精神分析理论中会说攻击性就是生命力,而生命力得益于人性化的攻击性。
假如我在写的过程中真的能够让我们的用户感觉到好像这个攻击性上有了很大的改变,那我觉得这实在是太棒了。
沿着这个话题,我们再来谈谈感觉。因为从理论上来讲,这个事太好谈了,我自从入行心理学,我就知道感觉的重要性。当我在写文章的时候,我一直在讲感觉,而且大家如果看我的文字,普遍会说武志红还是一个比较有感觉的人,在他的文字中有很多感性的东西。
我整天讲感觉,我不断在说,是不是我就真的活在感觉之中呢?关于这个,我讲一个我自己狗血的事情。
我在之前也找过一些咨询师给我作分析,但是之前都是次数比较少,从2014年10月份我就找到了一个对我帮助很大的精神分析师,从此我们一直在找他做咨询,现在已经四年多了。过去是一周一次,现在是一周两次。
在咨询过程中,前两年他就不断跟我讲这些话,我一直在谈我的名声、我的书,我的收入,特别是我谈到收入的时候,他说你看你在讲你的收入,你的收入真的很不错,你也有一定的名声。你觉得你在讲这些的时候,你想跟我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吗?
一听我当然逻辑上就知道我在他面前显摆,我心想我这么谦虚的人怎么会显摆?显摆两字根本不会出现在我的生活中。所以他这样一说,我就不能接受,甚至我在最初的时候我连不能接受都意识不到。我说老师,我就是在中立客观的讲这些事情,我没觉得我想和你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结果直到第三年,有一次突然之间在这个咨询之中我有一种领悟,我说老师,我好像在跟你讲这些,难道我真的是想表达这种感觉,我比你强吗?
我在炫吗?这非常非常搞笑,我作为一个精神咨询师,甚至被称为心理学家,我找老师分析了三年才终于领悟到这么一个简单的玩意。所以我才知道从道理到体验可以相差这么远。
而且这是一个什么东西呢?在我这本书里头我经常会讲人有三种动力,因为精神分析也称为心理动力学,我们探究的就是人的动力。
人有三种动力,自恋、性和攻击性。
自恋,我就在老师面前展现我的自恋,你看我过得多好。自恋这个玩意,我在找他咨询三年以后才承认我身上有自恋的部分。简直太原始、太搞笑了是不是?
这时候我们就要问一个问题,你作为一个中国人,或者你是东亚文化下的人,你能够呈现你的这三个动力吗?你能够让自己很自恋吗?你能够让自己很嘚瑟吗?你能够自如吗?你能够非常好地享受性吗,你能够展现你的性魅力吗?你能够释放你的攻击性吗?
当然我这样讲,我用刚才这句话来讲,意味着我还在压抑我的攻击性,总之,你能够在关系中去表达你这三个东西。如果不能,我们今天就可以说,你离感觉这俩字差得还太远,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然你也不要觉得太自卑,武志红作为一个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本科研究生,到了40多岁才终于承认我是一个自恋的家伙,其实大家在这条路上相差得不是很远。
我再分享一个故事,这时候我必须得说,其实自恋、性和攻击性这都不是感觉,这是三种动力。

什么叫做感觉呢?就是我作为一个人,我在和另外一个人的关系中,我能够展现我的动力,展现我的生命动力。我这个生命动力会碰触到对方,对方也会有他的反应,这时候,我作为一个生命体和另外一个生命体建立关系的那个产物,那就叫做感觉。
我: 什么是感觉?
感觉就是两个热恋中的恋人之间,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就叫感觉。
感觉就是新生儿的父母,怀抱新生婴儿的那种感觉。
感觉当然有好的感觉,也有不好的感觉。

当然,我们不仅人和人之间会有感觉,我们和万事万物都有感觉,这些在关系中可以呈现。
今天正好有北京青年报的记者采访我,他说武老师你会经常考虑读者吗,你对他们有很深的感激吗?我想了想,我说我真的感激他们,他们会买我的书,这叫做真爱。
微博上也有大量的互动,但是无论如何,这种互动都是比较简单的,而我最感激什么呢?最感激我的来访者,最感激我生命中特别重要的这些人,因为在这个重要的关系中,就意味着我们有很深的关系发生。
我找我的咨询师已经四年多了,我的来访者基本上也都是三五年以上的。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感觉就发生,这就变得非常非常不同,我们对人生的体验也不一样。
这时候我分享一个故事,我觉得是一个蛮艰难的来访者。有时候她会处在很严重的崩溃状态之下,我有时候非常怀疑我是否合适,我甚至怀疑我真的能帮到她吗?我是一个好的咨询师吗?我们都曾经考虑过要不要换一个咨询师,结果她因为种种原因,也因为她的一些感觉,她一直跟我这样做咨询。
在2018年的春天,有一天她有一种感觉,有一个画面出来,就是有一个废墟,废墟之上有一个小小的嫩芽长了出来。她讲到这个的时候,我就感动得不得了,当时是春天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她到夏天才讲给我。当时我的理解是,她的自我终于诞生了。
然后她自己会说,她说武老师,你是不是把这个东西夸大了,她说这真的到了这样的地步吗?等到了秋天冬天,特别是进入2019年,她也深深的感知到自己非常非常得不一样了。
她真的感觉到我存在在这个世界上。
这个东西是怎么发生的呢?我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如何发生的?我在第二部分的时候也讲到,所谓的我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就是我的感觉可以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我的动力可以呈现在这个世界上。
如果具体来讲,对这位来访者来讲,她的说法是她从2010年开始看心理学的书,有一天一篇文章讲 《活出你自己》,像一道光一样劈在她身上,她突然之间有这么一种领悟,好像她根本没有“我”这个概念,她根本没有觉得应该为其他的力量而活。
接下来几年过程中一直是左冲右突,活得很艰难,中间有很多时候是有些所谓不明智的选择,我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作为咨询师,有时候我也会看到她的选择,我充满了担心。但是大家知道,作为咨询师,我们有一个基本的东西,就是 这是她的人生,我作为咨询师,这是我要控制我自己,我不要太多地进入她的世界告诉她应该怎么样。我只是提供我的观察,有时候也会提供我的感觉。
这里面有很多成败得失,有很多爱恨情仇,有很多好的体验,也有非常非常多的糟糕的体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地获得了这么一种感觉,她的生命感觉可以基本存在呈现在这个世界上。当她获得这种感觉之后,她就知道她的自我可以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了。
所以我会有这儿一个毒辣的说法, 就是当你还没有按照你的感觉展开你生命的时候,很可能你还没有活着。
最后我再讲另外一个故事,这是一个大佬的故事,但是这些故事我都要保密。这个大佬在他50多岁的时候突然有了一个有点荒诞的恋爱,在这个恋爱当中他产生这么一个感觉,他也跟对方这样说:如果你能够只爱我,我的几百亿都可以给你。但是很不幸的是,他正好找了一个爱无能的人,所以这些根本不能实现。
但是这些不重要,这个人是这样说的,他说武老师, 我现在拥有这一切,我掌控这么多东西,但是直到现在,我才感觉我的感觉打开了,我现在才知道什么是活着。
可能很多朋友觉得还不太能体会这样的部分,但是我想说试试吧,你试试 在可以的安全的环境下展开你的生命感觉,展开你的自恋,展开你的性,展开你的攻击性。你试试去体验当让你的感觉拔到一种非常鲜明、非常高的时候,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会说,那真的非常值得、非常得美。

以上是武志红老师在得到直播间精华内容集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