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设靓号保底消费门槛,如此霸道的条款为何能存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4-28

所谓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靓号保底消费虽然并不合理,但抓住的正是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毕竟,靓号抓在运营商手中,人家一个不高兴,拼着不赚这点钱,也不愿将靓号投放市场,那些想要靓号的人也只能空叹息。毕竟,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买卖仍然能够成立,而强买强卖,买卖却是不能够成立了。

这就像前段时间公开拍卖的天价靓号,还不是照样有人买单。其实,靓号买卖这回事,跟收藏品买卖差不多。在普通人眼里,一张字画不就是一张字画,既不能吃饱,也不能穿暖,甚至连让人精神愉悦也要因人而异。但就是由那么多人蜂拥而至。而收藏品的拍卖价格,又是由谁人来定。谁能给出一个标准,说一百万是合适的,一百二十万就是错了。这与保底消费这样的霸王条款存在有一定类似的地方。它涉及的是消费者与运营商之间的协议,而这个协议虽然可能触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却又是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并没有显而易见地触犯法律。

再者,那些想要靓号的人,其本身基本都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既然已经花大价钱买了个靓号,似乎也并不会特别纠缠于保底消费这样的事情。更何况,在绝大部分消费者眼中,靓号与保底,其实是一种类似于捆绑销售的存在,就像超市里买一送一的商品,基本不会有消费者会强制要求只购买其中一件。从心理层面上来说,很多消费者会选择,或者放弃靓号,或者只能默认这种捆绑的存在。


第2个回答  2017-04-28

物以稀为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靓号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存在保底消费等霸王条款,本就是卖家与消费者之间你情我愿的事情。就像买奢侈品,有人愿意花钱买,当然有人愿意卖,再比如股票,水涨船高,有人愿意以投资的形式高价买入,无可非议。况且中国人深受封建迷信思想所影响,对于吉利、顺口的数字有着莫名的追求与喜爱,因此对于靓号也存在很大的追求,从唯物主义来看,手机号码本就是一段代码,并没有其他任务意义,而中国人却给数字赋予了很多额外的意义,因此靓号也就有了价值。作为一种有价值的商品,当然可以用高价出售,但受制于《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无法在售价上体现其价值,那么法无禁止则可行,于是就有运营商通过设置保底消费来体现靓号的价值,这也无可非议。设置保底消费,那么有消费能力的人可以选择使用这些靓号,而且没有消费能力的人可以选择非靓号,也不会影响其使用的服务质量,本来就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但问题就出在,运营商明明在出售靓号时表示只要保底消费三年或者几年,就可以更改消费套餐,但却在到期后不兑现这个承诺,出尔反尔要求终身保底消费,这就是欺诈消费者了!


如若存在这种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应当有相关执法部门严格查处,要求运营商兑现其承诺。对于靓号实行保底消费是否合理?我认为合情合理,但必须严格规定保底消费的期限,并明确告知购买靓号的人,由消费者自己选择是否还要购买靓号,同时要保障靓号和非靓号用户享受同等的通信服务。

第3个回答  2019-04-03
微信关注“携号转网服务号”,了解更多靓号降低保底消费的小招,也可以咨询客服,帮你搞定靓号抵消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