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在语言 异在文化 ——关于欧亨利两篇短篇小说译文的评析和对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一. 析归异之偏爱,求归异之平衡

归化与异化的说法最早来源于1813年6月24日德国早期思想家斯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在柏林皇家科学院所作的题为《论翻译的方法》的演讲,他认为翻译不是尽可能让读者靠拢作者,就是让作者靠拢读者。归化与异化主要包含两大类,一是语言层面,一是文化层面。然而归化异化各自倾向于哪个层面,孙致礼教授认为:“翻译的根本任务是忠实再现原作的思想和风格,而原作的思想和风格都带有浓厚的异国情调,翻译中不采用异化的方法,很难完成这一使命。与此同时,为了达到译文像原作一样通顺的要求,译者在语言表达中,又不得不作出必要的归化。”由此可知,在翻译过程中,异化侧重于思想文化的处理,归化侧重于语言表达的处理。然而具体翻译中,通常同时涉及到文化和语言的处理,因此析归异之偏爱后,应该求归化与异化的平衡,归化异化互为补充。

二. 译海拾贝:小说《婚》和《没》的译本赏析和对比

1. 译文和译者简介

欧亨利小说以其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的结尾情节设计深受读者喜爱。本文选取的两篇小说《婚》和《没》都体现了欧亨利对小人物的命运的同情和关心,同时也对他们自身的劣根性提出了辛辣的嘲讽和批评,是典型的欧亨利式小说。同时选择的译本分别是2010年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出版的张经浩先生的译本和201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王永年先生的译本。选择这两种译本的原因有三,第一是这两种译本在各大网上书店销售量大;第二是这两种译本各有千秋,但是都能体现语言层面归化和文化层面异化的杂糅;第三,同是采取归化策略,张译本和王译本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可以作出比较,各取其长,各补其短。

2. 归化的具体体现

“欣赏翻译的艺术就是要看译者如何利用目标语的语言资源去克服翻译困难。”汉语特有的语言资源有主要有量词,叠字和四字格以及古体语。这四种处理方法,实际上是撇开了原语中的词语和句法转而迎合目的语的表达方式,尽量照顾目的语读者的需要,是归化的处理方法。

从张译《婚》版本中,我们可以看到归化的具体表现如下:

量词:一卷钞票;一大叠钞票

叠词:醉醺醺;

四字格:当之无愧;拼死拼活;笨手笨脚;胡子拉碴;应接不暇;兴师动众;怀才不遇;不三不四;十有八九;财源滚滚;滑头滑脑;天衣无缝;络绎不绝;两厢情愿

古体语:见下文例3

王译《婚》版本中:

量词:一幢房子;一条人鱼;一张五元钞票;一支雪茄;一则广告;一封回信;一卷大额钞票

叠词:冷冷地;咕噜噜;

四字格:酩酊大醉;游手好闲;唯利是图;嬉皮涎脸;不可开交;无懈可击;难分难舍;和盘托出

古体语:见下文例3

下面我们来对上述方法在译文中的具体运用做简要分析和对比:

例1:An old friend of mine, Zeke Trotter, had made his wife a widow a year before drinking some dyspepsia cure of the old doctor’s instead of the liniment that he always got boozed up on.  (斜体部分为本文作者所加,下同)

张译:我有位老朋友,叫齐克特罗特。平常他总是灌黄汤灌得醉醺醺,一年前有次没灌好,吃了老医生治消化不良的药,让老婆成了寡妇。 

王译:我有个老朋友,齐克特罗特,去年喝了一个老医生的消化药,而没有喝那种老是使他酩酊大醉的万应药,结果害的老婆当了寡妇。

此处,张译版本在翻译”got boozed up”时采用了ABB叠词处理方法。叠词能够增强语言音律美和节奏感,使得译出的汉语更有表现力,更易使读者接受。如果此处不使用叠词,而是直译为”他总是灌黄汤灌醉”,意思表达依然完整,但是表现力大打折扣。而此处王译版本将其处理为四字格亦可,表达力也较强。两种处理办法均可。

例2:Out of that number something like thirty hundred will expect to give you in exchange, if they should win you, the carcass of a lazy and mercenary loafer, a failure in life, a swindler and contemptible fortune seeker.(206)

张译:你等着瞧吧,这三千人里有三千零一或者是懒汉,或者是见钱眼开的人,或者是倒霉鬼,骗子,存心不良搞钱财的家伙。(张经浩,第48页)

王译:在那批人中间,假如他们侥幸赢得了你的心,约莫就有三千人准备给你一个游手好闲,唯利是图的臭皮囊,一个生活的失意人,一个骗子手和可鄙的淘金者作为交换。(王永年,第161页)

此处张译本将”thirty hundred”归化翻译为汉语中的特有句式”三千人里有三千零一个”,从中可以看出译者对原文的深刻理解和在表达上的匠心独运。原文所对应的名词直译应该为”三千人”,但是此处译者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就译者看来,这些居心不良的求婚者不在少数,甚至人人都各怀鬼胎,因此译者大胆使用汉语特有的夸张句式”三千人里有三千零一个”,使得读者能充分感受到当时整个社会人们道德水平普遍低下的境况的言外之意,不失为一种归化的妙译。反观王译本当中直译成“三千人”就缺乏夸张的效果。并且从句式上看,王译本对原文几乎是直接直译过来,显得拖沓生硬,而张译本更符合汉语的表达。因此,该处张译本采取归化的方法处理更为恰当。

例3:Would prefer a poor man with affectionate disposition to one with means as she realizes that the solid virtues are oftenest to be found in the humble walks of life.(205)

张译:念卑贱者往往忠厚,故宁择贫而情笃者。(张经浩,第47页)

王译:……然性情必须温良,因微贱之人多具美德。(王永年,第159页到160页)

此处,两种译本都采取归化的方法将原文翻译成汉语味道浓郁的偏古体句,巧妙的将英语中的长难句简化成符合汉语习惯的短句,赢得了汉语读者的好感。两种译本均可,然而张译本更是运用了对偶句,加强了译本的文学性和节奏感,因此略胜一筹。

3. 异化的具体体现

翻译的根本任务是忠实再现原作的思想和风格。然而有时候原作的思想和风格都带有浓郁的异国色彩,或者说蕴含非常强烈的文化内涵,归化的译法无法传达出其意义,此时就应该采用异化的方法。具体来说是就是直译和解注文化负载词。即,特意使用“不地道”的汉语,目的是保留原作的文化内涵。

据统计,张译《没》总共有注解11处,其中属于文化负载词的注解有6处;王译《没》总共有注解10处,其中属于文化负载词的注解有5处。以下举例分析异化的具体表现以及对比:

例4:Dulcie went up to her room—the third floor back in a West Side brownstone-front.

张译:达尔西走进西区一所正面用褐色石头建造的房子三楼的一间后房,这儿是她的住房。

王译:达尔西上楼到她的房间里去——西区一座褐石房屋的三楼后房。

此处,张译本和王译本最大的不同在于,张译本对“褐色石头建造的房子”加入了注解“19世纪时房子正面用褐色石头建造表示房主人富有”,欧亨利将一个贫困的女售货员的住处设计成代表富有的“褐色石头房子”实际上是一种讽刺,既讽刺了社会贫富差距大,也暗指了女售货员的虚荣心,她的生活和她幻想中的生活存在极大的落差,就如同褐色房子表面的富有和内在的贫困一样。因此此处的注解对读者正确理解原文作者意图是不可或缺的。张译使用异化的处理策略十分恰当。

例5:So, we began to insert our advertisement in newspapers covering the country far and wide. One ad was all we used. We couldn’t have used more without hiring so many clerks and marcelled paraphernalia that the sound of the gum chewing would have disturbed the Postmaster-General.(207)

张译:“我们立即在全国各地报纸登征婚启事,只登了一次,多登非应接不暇,闹得兴师动众,露出马脚不可。”(张经浩,第49页)

王译:我们在全国各地的报纸上刊登了广告。我们只登一次。事实上也不能多登,不然就得雇用许多办事员和女秘书,而她们嚼口香糖的声音可能会惊动邮政总长。(王永年,第162页)

此处,张译连用“应接不暇”“兴师动众”“露出马脚”三个四字短语,优点是其形式简洁明快,且具有模糊性和概况性,适宜用于处理冗长复杂的英文句子。并且易于被汉语读者接受。但是此处欧亨利在原文中设计了“办事员和女秘书嚼口香糖”的情节实际上是一种反讽,讽刺了当时社会行政人员工作态度的怠惰和工作效率的低下,换句话说,此处涉及到特殊的文化内涵。如果略去而是直接用四字短语替代,则不能体现原作者在此处的良苦用心,也没有做到忠实。因此,该处应该采取异化当中直译的方法处理。王译的处理更为恰当。

例6:We no longer groan and heap ashes upon our heads when the flames of Tophet are mentioned.(60)

张译:如今人们谈起地狱的火焰时,不再边哼呀咳呀边往头上倒灰了。(张经浩,第84页)

王译:如今人们提到地狱的火焰时,我们不再唉声叹气,把灰涂在自己头上了。(王永年,第33页)

此处,在翻译”heap ashes upon our heads”的时候,张译和王译都采取异化的方法,加注解释“往头上倒灰”是一种犹太的风俗,悲切忏悔时,身穿麻衣,须发涂灰。这种做法较好地保护了源语文化,同时让读者享受到异域特色。

三. 译语喃喃:归化异化 相得益彰 归异同心

通过作者的亲身翻译实践和对以上译本的对比分析后发现,归化多用于处理语言层面,异化多用于处理涉及文化的层面,虽然各有偏爱但是不完全分开,即归化异化是相得益彰的;归异同心,这里的心就是指读者能喜爱和接受的翻译文本。无论是归化的策略还是异化策略,不能一味采用一种翻译策略,而是应该从实际出发,归异相糅,才能是好的翻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