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盛敦煌艺术大展”把敦煌文化和“红西凤”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29
1、我曾经幻想着从古老的长安出发,坐在丝路古道上的咸阳古渡,吟唱着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然后挥手辞别,一路向西,去膜拜一次敦煌莫高窟。

我知道,敦煌承载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梦想,一种巍然挺立的记忆,一种生生不息的追求。

终于,在某个春风荡漾的时节,我从曾经繁华的长安出发,前往敦煌。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不时在耳畔回响,汉唐时代的商贾驼队不时在脑海中闪现。

由十六国的前秦一路走来,敦煌经历了隋唐五代,西夏宋元等朝代,现存五百多个洞窟,有壁画、泥塑、彩绘等佛教精品,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宝库。

2、有人曾经说过:从哪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到这里,都非常遥远。在可以想像的将来,还只能是这样。它因华美而矜持,它因富有而远藏。它执意要让每一个朝圣者,用长途的艰辛来换取报偿。

朝圣其实是一场精神的旅行。没有精神旅行的人生注定生涩干瘪。我们宁可用跋涉来丰盈人生,用仰望来盥洗神情。

我们都想走在前往敦煌的路上。而奔袭之苦牵绊住了不少人的脚步。

春风里,我带着对敦煌的想象前往敦煌。

3、一千六百年的 历史 ,让敦煌犹如一位沧桑的老人。任何对他的惊扰都让人提心吊胆。

风尘仆仆的脚步得在敦煌慢下来。我走进了敦煌数字展示中心。

《千年莫高》《梦幻佛宫》等环幕电影,用高 科技 手段再现了莫高窟的春风夏雨和 历史 沧桑,勾勒了它的文化背景,解析了莫高窟最具代表性的精美石窟艺术。

走进莫高窟时,我才明了了数字敦煌的良苦用心。

位于鸣沙山东麓,前临宕泉,东边是祁连山支脉三危山。沙漠、狂风、沙暴像鞭子一样抽打着莫高窟。现代旅行者的脚步惊扰着莫高窟。

保护文物、研究 历史 、传承文明,莫高窟别无选择,她必须走出一条新路。

4、好了,莫高窟走出了敦煌。她带着 历史 的华彩和莫高人的精气神,走到了中华世纪坛。

敦是大气、是厚重;煌是盛况、是光华。《大盛敦煌大展》由遥远的丝路古道来到了繁华的京城。

不走近敦煌洞窟实在难以感受敦煌的魅力。《大盛敦煌》把莫高窟第285窟和榆林窟第25窟整窟,按照原来洞窟的大小1︰1复制出来,利用三维扫描、彩塑三维重建与壁画高精度数字化成果,逼真再现了莫高窟的情景。285窟西魏时代开凿出来,把印度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水乳交融,壁画中印度佛教的菩萨和我过传统神仙伏羲、女娲的形象同时出现,是中外文化交融的见证。画风上既有西域的晕染法,又有中国的平面线描绘画方法。

5、当壁画保护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难题的时候,莫高窟人开始了“数字敦煌”体系的构建。他们运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最小限度地干预壁画和洞窟本体,科学采集了壁画的数字信息,实现了文物的永久保存。

文化遗产只有在传承中凸显价值。“数字敦煌”成为壁画艺术价值传承的不二路径。

《大盛敦煌》展示了敦煌20余幅精美的高保真壁画。第61窟是莫高窟最大的实景地图壁画,内容为五台山全图,展现了从河北镇州(今河北正定)和山西太原两条通往五台山路线沿途的山水、建筑、桥梁、寺院、商贾、神异等内容,全长约14米,高约4米,很是大气磅礴,生动逼真。

彩塑三维重建艺术复原、分层壁画以造像、建筑、图案、飞天、民俗生活等为主题,展示了敦煌石窟所承载的 历史 文化信息和艺术价值。

“数字敦煌”成为打通世界和敦煌通道的一条捷径。

6、看《大盛敦煌大展》,我想到了敦煌正飞天。飞天是圣灵的翱翔,是凤凰的舞蹈,是精神的驰骋。

我想到了“红西凤”。想到了红西凤的发源地凤翔。当地人流传“四大软”,西凤酒、东湖柳、棉花包子,姑娘的手。

周人在渭河畔繁衍生息,教民稼穑。西凤酒由此发酵精酿,在三千年的时间长河中始终保持了醇香绵柔、口舌生津的品质。在丝路渡口,“劝君更尽一杯酒”的诗人,把送别的情意融进了西凤酒的浓香。

今天,丝路古道上已经没有了“醉卧沙场”的无奈悲凉,也不见“沽酒聊自宽”的辛酸沧桑。于我,多想带上美酒“红西凤”,顺着丝路古道,再看一次大敦煌。

7、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需求,怎么能离开《大盛敦煌》和“红西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