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2-07-13
他的作品总是让我震惊,震惊之余意蕴犹存,他笔下的每个人物都那般生动、形象、真实,特别是贫苦的人,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
看过《在细雨中呼喊》,阵阵悲伤震慑内心,何为不幸又何为有幸?我在孙光林的身上时时看到自己的影子,不过他比我幸运,幸运的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五年他遇到了他的养父王立强,而他却也不幸,不幸的是更重要的那几年,他只是一个寄人篱下的累赘,陪伴他的只有孤独和不必要的煎熬与折磨。
如果王立强没有死,如果李秀英没有逃走,或许我眼前的这个孙光林18岁以前都是幸福的,在孙荡这个地方,他有慈爱严厉的父亲有信他护他的母亲,还有一起闯祸闹过别扭的纯真友情,生活无忧天真烂漫逍遥快活。我本以为他可以就这样长大,可现实总是不经意间给人重击,美好幻灭,迎接他的只有一片惨淡。
孙光林、孙光明、孙光平三兄弟的感情,从最开始的亲密无间到后来五年的阔别再到最后的久别重逢,发生了质变,原来所谓的手足之情也能被时间无情篡改,孙光林12岁以后只有名义上的哥哥和弟弟了,也只有名义上的父亲和母亲了。
我一度怀疑孙光林的亲生父亲孙广才到底爱不爱他的这个亲生儿子孙光林,从始至终我都没要嗅到一丝来自他这个真正父亲的关爱和呵护,有的只是贫瘠和麻木,而这些则转化为嫌弃和厌恶,像刀子一样一刀刀刺向本不该属于孙光林的内心深处,让他的过往显得孤僻而又格格不入。
——大人的权威,总这样在悄无声息中一步步摧残着孩子的童年。而他们,却以长者自居,美名其曰“教育”。呵,我只觉得可笑,他们懂什么是教育?他们知道如何教育?这一切不过是为自己的暴行冠上的高帽而已!
穿越时间的长河,我看到孙光林5岁前的快乐——亲情之乐,看到他5至12岁的快乐——玩伴之乐,却看不到他12岁以后的快乐,仿佛这个世界所有温柔在他12岁被李秀英抛弃以后便戛然而止了。后来的他,像个看客,总是无情的看着身边发生的一切,他想参与其中,只是他早已没有了参与的身份,南门的孙广才家是他的家,可又不是他的家,他在这之间的煎熬和挣扎、卑微和苟且,谁又能真正的了解呢?
孙光林没有的被送走的话,一定和哥哥弟弟是很好的哥们,而不是后来的反目构陷。他从跟着养父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永远回不了家,他已经是外人了。童年五年的时光陪伴,成了他12岁以后苦涩的种子。
在王立强和李秀英家的那五年,他做回了一个真正的孩子,国立和刘小青的陪伴让他的童年有了不一样的色彩,学校的种种虽有恐怖的阴影,却也透露这一股甘甜,这五年是他成人之前最快乐的时光,想必也是12岁之后在南门生活时最甜蜜的回忆。
回到南门家的孙光林,彻底地被现实打入黑暗,这个年龄的孩子早就学会了察言观色、委曲求全、苟且偷生。他不是喜欢一个人坐在池塘边一呆一天,他是被抛弃被遗忘了的孩子。祖父孙有元晚年的凄惨遭遇,和孙光林小时候的多余如出一辙,他们两人过着最底下的家人生活,一老一少,相互怜悯却也相互提防。在贫穷面前,人类的亲情不堪一击。后来,他能和苏宇成为朋友,只是因为,他们,是一类人,他们拥有同样的伤痛同样的孤独同样的苦寂,也肩负着同样的悲伤。
在他的记忆长河里游走,我会不由自主地傻笑也会心酸到视线模糊,但更多的是不解和无奈。他是一字一句通过一个个小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实际举动把人类最丑陋的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一路走来深深体会到了那时的不堪,对父亲的嘲讽以及那个时代的悲哀消隐于字里行间,你看不到它,却能深深感觉到它。
突然想起孙光林考上大学,而他母亲却看向他哥哥孙光平的表情,“仿佛该上大学的是她的儿子孙光平,而不应该是我……”,那一刻的孙光林,内心经历着怎样的煎熬,他一个大男孩,一定偷偷哭过,无数次。偏心引发的偏见,比恶魔的魔爪更为恐怖,它就像一张无形的黑色巨网,将里边的人深深裹住,另人无法呼吸,稍不留神便身陷它的魔爪之中,而自己能做的只有坐以待毙。
庆幸的是,孙光林将永远离开那个叫南门的地方,哪怕午夜梦回思绪纷飞重新探寻,可南门已不是他记忆中的南门,他也不是曾经的他。池塘还在,像是要提醒他那不堪的过往一样滑稽可笑,若是我,一辈子也不会踏入那个地方,那个被称为梦魇的地方,我希望孙光林也一样。可他,还有一个替他还了一元报名费的哥哥,这磨难中的重礼,他又怎会割舍的下。
这世间最残酷的一件事,莫过于我给你一道光,然后再亲手灭了它。
2020年9月22日
二十多年忍受的孤独铸造的无情,其实真的不堪一击。内心深处渴望得到的亲情、爱和希望,无论怎样呼喊咆哮,都无人问津。不知世人有没有体会过这种心在下雨无声呼喊的滋味,我体会过,那滋味怎一个苦字囊括。我突然理解了孙光林,也理解了自己所谓的无情和决绝。
2020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