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教师》(朱永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3
一、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人去成为他自己。”从职业生涯、专业发展、教育生活等几方面阐述如何做一个好教师。

有人说教师是教书匠,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两者我都不赞成,前者将教师归为平凡,后者将教师归为神圣。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穿越;我是教师,这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志业;我是教师,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

理想的学生热爱生活、积极进取、自信心强、善于与人相处、有丰富的想象力、掌握科学的方法;理想的教师充满激情和诗意、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追求卓业、勤于学习、关注人类命运、坚韧刚强。理想的教育就是去帮助人成为他自己。

二、如何享受你的教育生涯?

教师的工作属性稳定又单纯,在跟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净化自己、提升自己。

1.幸福感从何而来?

“幸福”的基本特征——创造、服务、研究以及分享。教育具有这些基本特征,因此教育本身应该能是一个让人幸福的事业。

2.寻找教师生活的美丽。

教师职业面对的是最深邃的世界——人的心灵。具有不确定性。孩子们的未来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我们的工作就是去帮助他们挖掘自身的潜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身的价值也得以实现。

教师是拥有自由支配时间较多的职业。利用这段时间做自己想做、喜欢做的事情,也会潜在滋养着你的教育工作。

教师是一份能够把专业知识最直接用于家庭,让家庭事业双丰收的职业。

教师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职业。

职场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空间,职业影响我们人生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不能改变大环境,那就改变自己,努力挖掘教师职业的内在美。很多时候,不是不喜欢,而是你根本没有任何努力与尝试,没有投入,便没有收获,也就感受不到乐趣。

3.在压力下坚守。

学会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环境,自己就是条件。培养自己的“恒”,即磨炼自己的意志。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准备得越充分,就越不会被困难击垮。意志的培养并不是在惊天动地的大事中进行,而是在小事中。不能要求自己在方方面面都表现得出色。

了解幸福的来源,学会发现工作、生活中的美丽,在压力下坚守,做到这些,一个人便可以足够幸福。

三、如何成为名师?

名师不是头衔,更是一种幸福的代名词,因为代表这些老师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学生。“好教师的成长无非是在两个方面;一是职业认同,增强成长的动力;二是专业发展,增强成长的技能。”

1.什么是名师?

有坚定的教育理想、有扎实学识、有个人风格,更重要的是,他们从没有放弃对自己的教育,他们一直在成长。

2.寻成为名师的专业发展:“三专”模式

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三种,一是以阅读为基础的“专业引领”模式,二是以写作为基础的“研究反思”模式,三是同伴互助为基础的“教育生态”模式。

(1)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

一个不阅读的老师不可能真正做教育,就不可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发展。教师的知识结构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关于人文情怀养成的人文知识、关于学科的本体性知识和关于学术与课程的教育学、心理学及职业知识。教师专业阅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掌握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以及学科的历史与方法。

第二,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形成规律。

第三,教师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读经典,如《瓦尔登湖》、《理想国》、《史记》等。

第四,传记类书籍。《窗边的小豆豆》等。

第五,管理类书籍。

第六,工作之余,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用。

(2)专业写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升

“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计划,每天坚持记录最少一千字,坚持十年。坚持则意味着巨大改变。这样的写作除了发表论文、出书,更重要的教师将会以全新的方式审视并悦纳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教学成绩,只有经过梳理和总结,才会从中摸索出经验;工作中的失败,一旦以反思的视角去审视,将会从中汲取更多的经验和教训,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日积月累,积土成山,教师才有可能超越教学中一时的成败,从而在自我教育中不断成长。

(3)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很远。”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在学校、家附近或在网络上,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读书学习,讨论交流,分享、碰撞、彼此勉励,取长补短,对成长非常有益。

如何将这个共同体打造得更好、使之发挥最大效果?

第一,共同体必须建立在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基础之上;每个成员明确共同体的价值和方向;共同体也需要榜样与引领,引领者可以共同体内成员也可以是外部某个优秀的人;需要约束,共同体成员应该有一些基本的底线。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与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人一起做事。当一群人以共同的人生目标携手向前时,我们就能够取长补短,互相汲取力量。

名师的教育,对学生还是对自己,都没有终点,因为他们深知,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变好的过程,而不是某个惊喜的结果。

四、如何做科研型的老师?

“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

(一)教育科学研究不是学者的专利

一线教师因为最贴近教育实际、最贴近学生生活,所以拥有大量的一线实践经验,更应该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教师往往是针对自己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的,正因为有了丰富教育生活经历与经验,才形成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源头活水,教育理论之树才会常青。

朱教授把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游泳池中学会游泳”,扎根于教育实践,从自己的教育生活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一种是“学院式或学者型”的科研训练,学会精准地处理资料,超越实践、超越时空的局限,站在更高的层次思考问题。

总的来说, 找到要解决的问题,找到需要的材料,找到可行的方法 ,奏响这三部曲,也就吹响了教育科研的冲锋号。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用心实践,多多总结反思,终有一日你也能成为专家。

(二)找到要解决的问题——论文选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研究课题的确定才是科研的真正起点。确定课题的基本途径不外乎以下五方面:1.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问题;2.是从学科建设需要提出问题;3.是从教育实践中提出问题;4.是从当前国内国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问题;5是从不同学科的交接点中提出问题。

对教师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是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问题。可从课题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三个方面加以评价。

“重要性”是指所要研究的问题是比较根本或影响层面比较广的,即课题具有较大的价值;“迫切性”是指问题若不马上解决,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即课题具有刻不容缓的现实性;“可行性”指课题的研究是力所能及的,研究面临的困难和障碍是可以克服的,即课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上述三个方面的价值与事实判断,不应单凭个人的经验、观察与思考,也应该尽可能集思广益,多听取别人的建议与专家的指导。对于刚从事教育科研的青年教师,注意一下几方面:

第一,研究课题不应大而无当。一般不要笼统地用一个很大的题目,可以将其加以若干限定,使课题尽可能小一些。“角度要小,挖掘要深。”

第二,研究课题的制订要注意收集资料与信息,避免重复劳动。别人已经研究过类似成果的,不要重复,要有新意。

第三,研究课题的选定要注意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的条件。主观条件,是指研究者本人的知识与经验积累以及对问题的兴趣,选择自己在实践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更容易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客观条件,是指必要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等,客观是否具有研究的可行性。

第四,要形成相对稳定的科研方向。这样便于形成问题意识,并逐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最终使课题产生更大和更丰富的规模效益。

第五,要注意别人容易忽视的问题,才能早出成果,使成果具有新颖性。

第六,要注意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阅读过程中,本身可以发现问题。

一线教师可以从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开始,如记录自己的课堂,对课堂实录进行分析;记录学生的个案,对个案进行诊断分析和改进的探索等。研究的关键是善于积累,积累的材料多了就能够发现规律。

(三)找到需要的材料——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分为三个阶段:1.分析和准备阶段,即明确研究的课题,选择检索工具与范围;1.搜索和阅读阶段,即收集与课题有关的全部文献,通过选择,对重要的文献进行认真阅读,并以摘抄或心得的方式记录和收集资料;3.加工和分析阶段,对搜索而来的文献进行再检索,剔除不可靠的、过时的、价值不大的资料,并对所有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纳入自己课题的框架体系之中。

在文献检索过程中,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第一,文献的检索要力求全面系统,尽可能不要遗漏与课题研究有关的重要文献。

第二,文献的检索要注意教育圈外的相关资料。

第三,文献的检索要特别重视最近的早期的文献。一般来说,近十年尤其是一、二年的研究成果比较前沿,但早期提出问题的拓荒性、经典性探讨文献,也值得认真研究。

第四,文献的检索要尽可能使用一手资料,各种文摘、综述或引文,往往可能断章取义。

第五,文献的检索要注意积累,善于分析。在检索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与现在研究课题关系不大,但又十分重要或有趣的文献,应该“顺手牵羊”,纳入自己的文献库,以备日后使用。对于文献的真伪虚实,也要做一个有心人,下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功夫。

第六,在文献检索的过程中还应学会利用网络工具,如知网、学术期刊龙源网等,但也不能完全依赖网络,很多经典著作没有网络化。总之,平时注意系统收集才是重要的文献积累的路径。

对于教师来说,科研本身不是目的,不是为了发表文章、出版著作,而是为了切实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以及自己更好地成长。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