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如何?李渊、李世民扮演了什么角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4
在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 历史 中,兄弟相残、父子拔剑相向的惨剧比比皆是,他们之所以抛弃亲情和人性,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权力。没有人可以抵抗权力的诱惑,当你真正接近它的时候,就被不知不觉被驱使,做出一些自己都无法想象的事情。玄武门之变可以说是唐朝 历史 的转折点,正是由此开始,李唐王朝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李唐王朝的权力交接变得不正常,拳头大的人就能赢,武则天能够顺利登上帝位,李世民同样有一份“功劳”。

首先介绍一下玄武门之变的前因后果。

李渊登基为帝后,依照宗法继承制,选择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二子李世民、四子李元吉分别被封为王爵。李渊出身关陇军事贵族,明白打天下需要依靠家族力量,李建成作为东宫太子,大多数时间坐镇后方主管政务,李世民就成为唐军对外作战的主要统帅。在长时间的战争中,李世民戎马奔波,大唐江山有一半都是他亲自带兵打下的。

随着时间流逝,20岁出头的李世民已经成为名震天下的猛将,他的威望日渐提升,权力也越来越大,不仅主管军权,还兼任尚书令,李渊在没有办法封赏的情况下,只好给了一个“天策神将”的名号。可以说,当时的秦王府就相当于一个小朝廷,李世民的军事地位和政治地位日渐显赫,引起了太子李建成的高度警觉。

在这种情况下,李建成不得不开始网罗人马,扩大自己的势力。李渊的四子李元吉也想谋求继承人资格,但他身前有两个哥哥挡路,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即位。于是,李元吉想到了一个办法,相比于精明能干、手下人才众多的李世民,稍显“平庸”的李建成更好对付,只要能先除掉李世民,那么太子就很容易被整倒。因此,李元吉主动接近李建成,两人很快结成了共同对付李世民的同盟。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李建成集团更强一些,他们不仅掌控宫城禁卫,还有齐王府的人马相助。而且,李建成积极争取后宫支持,利用张婕妤和尹德妃吹枕头风的机会,在李渊的耳边说李世民的坏话,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最关键的是,李世民和两位后妃有过节,她们开足马力诬陷诋毁,导致李渊对李世民产生了强烈不满。

在多年的斗争中,李建成和李元吉经常给李世民下绊子,李世民也利用太子给杨文干送盔甲一事,对李建成进行了疯狂打击。也就是在这次事件中,李世民对李渊彻底失望,他决心用武力手段夺取帝位。当时,李渊担心太子和杨文干遥相呼应,就将李建成囚禁起来,让李世民带兵平叛,承诺当他得胜归来之日,就是接替太子的时刻。

但是,不知李渊是有意为之,还是确实没放在心上。李世民平叛归来之后,李渊对更换太子的事闭口不谈,李建成的地位依旧稳固,这让李世民感到十分窝火。而且就在这段时间,李建成和李元吉利用一次打猎的机会和一次酒宴的机会,两次想害死李世民,兄弟之间的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

虽然在兄弟斗争中,李世民绝不是史书中写的那样被动无辜,但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确实有置他于死地的想法,这就加速了玄武门之变的发生。

武德9年6月初3,突厥进犯中原,眼看着就要攻入关中,情势十分危急。此时,李唐王朝对于让谁领兵出征一事产生了不同意见。大多数人请求派李世民挂帅,但是李建成担心二弟再立功劳,就建议让李元吉带兵出战(李元吉也不是无能之辈,他既是一名骑射猛将,也具备一定的统帅才能)。其实,李渊也不想让李世民继续立功,就同意了李建成的提议。

李元吉出兵前,要求将秦王府的尉迟敬德、秦叔宝和程知节随军出战,并且调走了秦王府的精锐兵马。李建成和李元吉打算趁机剥夺李世民的兵权,然后直接将其杀掉,这件事引起了秦王府的不安。当天夜里,房玄龄和长孙无忌找到李世民,劝他及早动手,除掉太子和齐王。李世民其实早有此意,只不过不愿背上屠杀兄弟的罪名,就等着臣子先提出建议。

行动之前,李世民使出了一个损招,他利用李建成、李元吉和张婕妤、尹德妃的良好关系,故意告诉李渊,他们之间有悖逆人伦的事情。李渊贵为天子,肯定无法忍受儿子和嫔妃有不正当关系,准备第二天上朝对两人进行责问。张婕妤探听到消息后,提前派人告诉李建成和李元吉,李元吉认为应该立刻调集兵马,称病不上朝,等待宫里的动静。李建成却信心十足,认为宫城禁卫军归自己掌管,李世民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第二天凌晨,李建成和李元吉骑马入宫。按照唐朝长安城的设计,他们要进入内宫,必须经过玄武门,这里的守将名叫常何,原来是李建成的部下,这也是他自始至终都不感到担心的原因。但是让李建成没想到的是,常何早就被李世民收买,他和李元吉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李建成和李元吉来到玄武门的时候,发现周围一片漆黑,城楼上一个人都没有。两人这才感到情况不对,就想调转马头。李世民早就领着10名大将以及800名亲兵埋伏在附近,他立即策马上前,大声喊道:“太子、齐王为何不去上朝?”李建成还没看清楚是谁,正在张望的时候,李世民就张弓搭箭,一箭射中李建成的喉咙,堂堂李唐王朝的太子,就这样死于马下。

就在李建成发呆的时候,李元吉本想一箭射死李世民,但是无论如何都拉不开弓。而且,史书上记载了一个细节,李元吉瞄准李世民的时候,李世民完全没有在意,好像知道对方不可能射出弓箭一样(这里面有什么内幕,大家可以自行体会)。李元吉见李建成已死,吓得赶紧逃跑,结果被秦王府的士兵射中马匹,他也从马上掉了下来。很有意思的是,李世民的马匹受到惊吓,身经百战的秦王也摔倒在地。

李元吉趁机冲过去,打算用弓勒死李世民,李元吉毕竟是一个身强力壮的神射手,单打独斗肯定要强于李世民。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尉迟敬德拍马赶到,一声大喝吓跑李元吉,随后一箭将其射杀。成功救下李世民后,尉迟敬德亲自将李建成、李元吉的脑袋割了下来。太子和齐王的部下听说消息后,2000兵马浩浩荡荡杀向玄武门,秦王府的800人拼死抵抗才守住城门。

东宫兵马见攻不下玄武门,就扬言要攻打秦王府,李世民的家小面临着巨大危险。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候,李世民给尉迟敬德下了一道命令,让他直接去见李渊,把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事情告诉他。当李渊看到满身鲜血,凶神恶煞的尉迟敬德站在身前,魂早就被吓飞了,不得不将军权移交给李世民。

随后,尉迟敬德赶回玄武门,在城楼上高居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同时宣布了李渊的旨意。东宫和齐王府的人马顿时崩溃,随即一哄而散。紧接着,李世民派尉迟敬德等人冲进东宫和齐王府,将自己的10个侄子全部斩首,只要是对他有威胁的人一个不放过,还把他们从李唐皇室宗谱中除名。

在一场血腥的屠杀后,李世民成为玄武门之变的胜利者,事情发生后的第3天,李渊下诏封李世民为太子,将所有军国大事交给他裁决。1个月后,李渊正式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实现了自己多年来的夙愿。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对自己的兄弟子侄很残忍,但是对那些太子旧臣却比较宽容,只要愿意效力,他全都不计前嫌,魏征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绝不是李氏兄弟“突发奇想”,而是长久以来的矛盾积累,到了不得不爆发的时候。在玄武门之变的前后过程中,李渊起到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如果他能够分清楚好父亲和好皇帝之间的区别,或许就能够避免这场人伦惨剧。

李渊出身军事贵族家庭,关陇集团这帮人打天下靠的是家族势力,坐天下同样靠家族势力。李渊的思想深处,就有一种观念,他希望自己的几个儿子能够各司其职,一人分管一块,共同治理天下。因此,李渊在处理儿子争斗的时候,更多采取的是拖延、敷衍的办法,他想保住太子,却没有及时削弱李世民的权力;他想依靠李世民,却只给了他空头承诺。李渊想做一个慈爱的好父亲,膝下儿女满堂,大家和和睦睦。但是,李渊忘记了自己帝王的身份,既然身为天子,就不得不做出一些舍弃,玄武门之变的发生,他要负很大责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