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八月十五要叫团圆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30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节日期间有祈求团圆的民俗,宋苏轼有《水调歌头》,早在宋代,人们就借月抒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感,赋予了中秋“祈盼团圆”的主题。后世中秋节的主要民俗活动都围绕着“团圆”这一主题来进行,故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中秋要团圆,同时也与中秋节的传说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而在这其中,以“嫦娥奔月”流传最广。

中秋节团圆的由来

中秋是个重要的日子,对于古代中国农业社会而言,春秋两季是至关重要的季节,春种秋收,往往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既然如此重要,自然少不了祭祀,中秋便源于秋祭。

最开始,秋祭其实是秋分日,但往往秋分与八月十五相隔不远,十五又恰逢月圆,所以后来逐渐就从秋分日祭月演变成了八月十五祭月。

古代讲究顺天应人,对于国家来说,秋祭是最高级别的祭祀活动之一,对百姓来说,刚经历了秋收的忙碌,也会趁着中秋合家相聚,庆祝一下。

在没有霓虹闪烁和高楼大厦的年代,每个中秋之夜,人们都会在院中对着月亮摆下供桌,桌上有当季的新鲜瓜果和精致的点心,用于祭拜月神。之后还要准备一桌家宴,全家人围着桌子,一边赏月闲谈一边享受美食。因为这天皓月当空,象征团圆,所以又叫“团圆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