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3-11
  人文教育就是要教育人正确看待自己,协调自己与他人、家庭、集体、国家乃至与自然的关系,正确理解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并不断追求个人道德和精神上的完善。语文作为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有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
  1、更新教师的语文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由于旧观念的根基很深,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很艰难的,有时甚至是很痛苦的,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具体实施者,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是人文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前提。而且语文是民族之根,国家之魂,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爱因斯坦说: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想要上好每一堂课,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的素质。知识渊博是情感富有的源头,一个知识贫乏,不善说话的语文教师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只有学而不厌的老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有渊博的知识,无形中,给学生以深远的影响。大有助于语文教学。其次,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变化多样的教学语言。语文教师要学会说话,敢于说话,并有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声望。善于结合与学生实际有联系的事例,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述出来,让学生笑得前仰后合,将学生之心紧紧系住。丰富的语言可以给学生带来欢笑,一个有幽默感的老师不仅给学生带去快乐,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到很亲切。
  2、挖掘语文学科中的人文底蕴
  受应试倾向的影响,我国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唯知识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非人化”现象。许多教师的眼里没有“人”,只有“学习知识者”;学科仅仅被视为一种知识的集合,而不是由人创造的和为人服务的知识。
  文学即人学。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人们对于语文材料应该有理解一致的地方,否则人际交流就无法进行。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这是完全正常的,正如人们常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
  3、在语文学习中发现生活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何培养学生热爱美、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需要在教学中思考探讨延伸。引导学生通过语文优美范文的学习,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如学习典范的文言文《岳阳楼记》引导学生探讨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了美,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归纳:本文突显了景物之美、结构之美、音韵之美、思想之美,写出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景色之美。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起伏转折、开合自由的结构之美。长短句穿插交错、朗朗上口的音韵之美。更有胸怀天下的思想之美。从写法到思想,在学习中,学生认真研读,既欣赏了祖国山川的自然美景,又让思想得到洗礼和升华,胸有兼济天下的情怀。
  走进语文俯拾皆是美,让学生在语文中发现美、感悟美、热爱美。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我们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美是《春》中的热闹活泼,生机盎然;美是《竹林深处人家》的清新柔和,宁静安详;美是《周庄水韵》水上诗意泛舟;美是《三峡》中的奇山异水;美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山重水复的柳暗花明、是那万点白帆、是那边塞大漠上的一柱孤烟……
  4、改进作文教学方法
  第一,重视人格养成。文如其人,学作文与学做人原来是水乳交融的的一体。长期以来,富有人文性的作文教学,却沦为工具性纯技能的训练,结果导致文道背向,人文分离。其实,作文也是育人的摇篮,孩子们从小就在作文中雕塑自己的心灵。作文的过程正是培养学生美德的好契机,从观察感知、体验顿悟到捕捉信息、提炼素材,直至构篇立意,运笔成章,每个环节都可能让作者感受真情,感悟真理,陶冶性灵,升华思想。作文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贴近时代生活,接受人文思想熏陶的过程。
  第三,尊重学生的发现。发现是人类的天性,发现中常常包含着创造,包含着个人的独特思考,包含着对外部世界的审美认定。这种发现常常体现着机智和憧憬,体现着他们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学生自小就好追根究底。好异想天开,好探觅究竟。而这就是最本质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
  第四,尊重学生的个性。在作文批改中,应注重实效,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并要播撒爱心,情系差生,引爆学生写作的激情。用新的教学理念统率自己的作文教学行为和过程,用“假如我是学生”的反串角色警策自己的作文 教学设计 ,用尊重学生的民主教学思想烛照自己的作文教学路子,作文教学才能真正走出困境,才能使作文教学呈现蓬勃的生气,也才能使作文教学成为培养情感丰富饱满、思想敏锐活跃、人生境界崇高和谐的世纪新人的人文学科。
  最后,评价体现人文关怀。许多教师认为当一个学生将作文交上来的时候就不是很重要了,胡乱写几句 评语 打发了事。认为让一个学生完成了作业就达到了目的。这种想法和做法是不正确的,你想想,这篇作文是这个学生的作品,如果没有人关注这个作品他以后会有积极主动吗?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去发现作文中的亮点,学会欣赏。对于所谓的差生而言,指出他的十个实实在在的错误,还不如挑出一个微小的长处更有价值。把你的要求放到最低,就会发现一个闪光点,而这微弱的火花,就是希望的起源。例如:如果字写得不错,你可以赞扬说“你的字写得真漂亮”;如果他的文章写得很有情节,你可以说“你很会讲故事”。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只有将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彻底落实,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精神需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全面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方能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功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