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这么多,不怕观众审美疲劳吗?

《青春有你》、《以团之名》刚结束,《创造营2019》、《明日之子》又先后推出,为什么今年选秀这么多?

第1个回答  2019-07-01
金钟奖评委相拥而泣

昨天凌晨,快乐女声全国总决赛第二场落幕,在杨洋与DL组合两组长沙唱区选手的自相残杀中,颇具争议的DL组合意外出局,天津姑娘陆翊凭借日渐成熟的唱功进军十强。在昨晚举行的浙江卫视《非同凡响》“草根盲选19进10”比赛中,天津选手霏凌也再度晋级成功。无论你是否喜欢,每年夏天,你都不能忽视这一场场真人秀的存在。今年的各档选秀节目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虽然各家电视台使出浑身解数吸引观众眼球,但节目本身缺乏新意以及观众的审美疲劳令电视选秀的关注度持续走低。选秀节目是否也遭遇了七年之痒?到如今,这些节目究竟给中国内地流行乐坛带来了什么?

秀1

缺少话题 炒作来凑

选手薄弱 评委来凑

选秀举步维艰,最根本的还得归结于大众对内容的疲惫,各卫视不仅出现了“评委荒”,也出现了“选手荒”,甚至出现了请其他节目选手来参赛的局面。收视和人气的比拼令各大节目不得不抓住炒作这根“救命稻草”,但如果选手才艺以及节目编排的看点不足,只靠炒作噱头来博眼球是很难吸引观众的。

从李宇春到曾轶可,无论超级女声还是快乐女声从不缺少话题人物,但今年的选手乏善可陈,很多观众连10强的脸都没认清。选手苏妙玲因“女同”传闻一度被议论纷纷,但据称“快女”主办方担心这一炒作尺度太敏感弄不好会惹火烧身而草草作罢。青海卫视的《花儿朵朵》先有炫富女,后又锁定魏晨的前女友谭静,辽宁卫视的《激情唱响》一度传柯以敏要参赛,之后是冯小刚的姐姐晋级,但这些噱头都波澜不惊。

选手的看点不够,那就靠评委来凑。上个月刘德华出人意料地坐在了《我要上春晚》的评委席上,还兴奋地在观众面前大跳迈克尔·杰克逊的舞蹈,这期节目在网上引起热议,也让很多网友开始关注这个“印象并不深刻”的节目。《中国达人秀》的周立波虽然也引起了不少争议,但其在上海本土观众中的号召力不容小觑,不少去录制现场的观众都是呼朋唤友“去看波波”,该节目还请来姚明“打酱油”,在点评选手时,姚明打的都是不是10分就是9分的高分,这种个人化而非技术化的打分方式,连观众都直呼“太随意了”。就连一向主流的中国流行音乐金钟奖,今年也爆出“炒作嫌疑”,评委李谷一因选手迟到愤然离席、谷峰和王晓峰等人抱头痛哭的画面在网上流传。
第2个回答  2019-06-16
从市场因素来看,当下大多数音乐综艺已然陷入改编和翻唱的“死循环”,导师抢学员、选手歌唱竞技、搭档合作演绎等环节已成为节目标配。不少观众吐槽情节、台词设计过于明显,节目流程大同小异。尽管通过打“情怀牌”拉来不少好感分,但观众依然会审美疲劳。因此,音乐类节目应当在节目模式上下功夫,只有成熟的节目模式,观众才会买单。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教师王婧对记者说:“对高水准歌手和作品的大众化推广是音乐类综艺节目应该着眼的方向。例如《声入人心》带给观众的是专业化的声乐呈现、追梦歌者对艺术不懈的坚守,在赤诚和纯粹的展现下,曲高不再和寡,观众在专业歌者的引领下,打开了欣赏声音、歌剧、音乐剧的大门。”

其实,音乐综艺多年来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在于“好听的音乐、吸引人的模式、能引起共鸣的故事”。当下,诸多音乐综艺节目在新颖的节目形式、大牌的参演嘉宾等方面的创新固然重要,但能否呈现优质音乐、彰显正能量,实现创作思想上的创新,才是决定音乐类综艺节目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幻乐之城》联合出品人、音乐人梁翘柏说:“有人说观众习惯了每个节目都要有输有赢,我觉得不一定。行业和观众都需要一些新的刺激,我们希望将音乐类节目的制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标准。”开创了“音乐+电影”模式的《幻乐之城》,摒弃常规竞技类音乐综艺的排位与评分,不依靠赛制产生刺激感,不强调输赢带来的戏剧化,节目结合戏剧、舞台剧、音乐剧等多元表演形式,现场配合乐队伴奏和实景搭设,打造“一镜到底”的沉浸式观演舞台,呈现音乐与电影的双重质感。

对于以大众群体为目标受众的综艺节目来说,走差异化之路、挖掘小众艺术存在一定风险。例如,2018年年底推出的《国风美少年》和《即刻电音》就因各种原因反响平平。然而,网罗了36位“高学历、高素养、高颜值”的演唱成员、主打美声和音乐剧的《声入人心》却从“小糊综”翻身成为“大热门”。通过“首席”和“替补”的角色轮换、多重唱的新鲜演绎和演唱成员的成长蜕变,该节目不仅成功打破小众艺术的壁垒,实现其魅力的挖掘和传播,而且让高雅音乐剧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王婧指出:“节目中不但有"各自为王"的单人较量,还有花样迭出的和声演绎;有艺惊四座的花腔男高,也有百转千回的戏剧碰撞。节目将声乐这一高雅艺术形式多元化、多层次集中呈现,参演嘉宾既有来自专业院团、国际一流音乐学院的中流砥柱,也有正在求学、向着梦想奔跑的莘莘学子,他们之间不仅有精湛的技艺切磋,也有前辈后辈无间的倾囊相助。”

因此,音乐综艺节目的创作不能只看粉丝、支持率,而要最大限度地回归音乐本身,在如何展现表演者深厚的歌唱功底和艺术素养、感人的音乐故事以及积极认真的生活态度方面多下功夫,这才是成功的关键。

网络音乐节目不应只关注选秀

近年来,随着音乐类节目在卫视越来越受欢迎,视频网站也开始跟风制作。特别是在真人秀综艺热度渐涨的背景下,“养成类”音乐综艺也应运而生。这类综艺在呈现选手的歌唱表演之外,也越来越多地加入选手私下的生活场景,而这些片段赋予了观众“看着歌手在竞赛过程中成长”的养成感。

2018年,“养成类”音乐综艺占据了网络音乐综艺的半壁江山。《偶像练习生》《创造101》将这个新鲜的综艺形式引入全国观众的视野。这一年里,几乎所有的音乐类综艺都加长了节目里的真人秀片段,借养成之潮流而行。何天平指出:“传统综艺在众多的相似形态中呈现颓势,而创新的养成类音乐节目直接带动了平台流量的极大提升。这一全民pick的造星景象,其实像极了2005年的"超女"现象。”音乐选秀造星节目结束后,往往成为现象级事件却昙花一现。而在《创造101》《偶像练习生》选秀结束后,网络视频平台纷纷推出艺人相关的衍生综艺,并推出持续的音乐演艺活动,进行男团、女团的签约培养,持续开发IP的价值。然而2019年开年,《以团之名》《青春有你》两档选秀类音乐节目并没有像2018年那样火爆。“养成类”音乐综艺也不再受观众青睐,反而像《即刻电音》这种在电子音乐领域发力的垂直音乐综艺,成为小众领域一群人的狂欢。

何天平认为:“网络音乐节目不应该只关注选秀,也可以充分挖掘专业性音乐人才,充分挖掘音乐本身的潜力,而不是靠拼颜值、拼投票取得高关注度。网络音乐节目想要有内涵,还是要用专业性来打动观众。”

从多档音乐综艺的市场表现来看,在经历了竞猜、对唱、跨界等种种娱乐化的创新探索后,音乐综艺或将迎来专业性的回潮。王婧说:“在这种专业性中,音乐综艺又同时呼唤着新鲜血液的加入。当然,继续寻找到有新意的音乐细分类型,依然是音乐综艺的一个创新思路,不过未被耕耘的领域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少,或许下一个音乐综艺的爆款,就诞生在戏剧、蓝调、民谣、摇滚、管弦等类型中。谁能胜出,就要看制作团队对市场风向、受众心理、音乐类型等方面的把控能力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7-01
既然选秀节目还在各大卫视及网络平台的黄金时段热播着,像《青春有你》,《已团之名》刚结束,这不《创造营2019》.《明日之子》又登台热播。这些都说明观众还没有出现审美疲劳。因为一旦出现,观众会用收视率告诉他们,你们该收手了,该下课了,我们不买账了。如果你还是不听劝,他们直接换台,让你彻底没了收视率,没了收视率就没有广告收入,没有广告收入,你的节目就没有经费,没了经费,导演组节目组只能停摆。
选秀节目近些年之所以在中国那么火,除了跟中国文化市场的日益繁荣息息相关,还跟中国的经济繁荣相关联。每一台选秀都有资本的支持,资本的最终目的是要带火节目和部分演员他们好从中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演员通过选秀做节目红了以后,他们的身价也会水涨船高,收入那是坐了火箭似的蹭蹭蹭的翻着翻的往上涨。最终为选秀买单的则是那些痴迷热衷这档节目的观众和粉丝们。
大家有的是业余时间陪着看,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受众和忠实拥趸。各平台都有一批引流和导向的制作能人,再加上新闻媒体提前的配合造势。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还怕观众会出现审美疲劳吗!
第4个回答  2019-06-16
扎堆的综艺节目或许也体现出了一种“捷径”效应。节目组不用想点子,引进版权就好了;明星不用拼演技,做做游戏开开玩笑就行了。这个节目做腻了可以换个新的,永远都有新鲜感和话题性,不用很麻烦很累就可以名利双收。以至于有些明星成了综艺节目专业户,带女儿出完门后又带老婆出国。而有些没有拿到版权的电视台宁愿被人说抄袭也要做一档一模一样的节目,就跟我们小时候会对着《优秀作文选》抄作文似的,能让老师打高分怎么着都行。
问题也就出在这里。打开电视,每个台都是明星在做游戏的画面,是不是有点太烦人?假如不是有总局帮我们把着关,楚门的世界恐怕也早已上演了,这就又有点太恐怖。设想我们全都生活在电影的世界里,主题就是关于那些闹哄哄的真人秀,那么在电影结尾的时候或许会上演这样一番有寓意的场景:在受够了闹哄哄的荧屏之后,总有一天我们会像挪威人民一样,很想要通过长时间地看火车在铁轨上驰骋,毛线在手中穿梭甚至一堆柴火在壁炉里静静地燃烧,来找到一种内心的满足和回归。
不论是手撕名牌,还是口撕队友,一档好的综艺节目一定要“撕起来”。伏尔泰说过,每一场戏必须表现一次争斗。不撕编导怎么剪出高潮,记者怎么抓住矛盾写稿,网上怎么会有人讨论呢?综艺节目卖的除了电视上播出的那一个多小时,还有大伙茶余饭后的谈资。一档成功的综艺节目得全方面入侵生活,得让大家觉得不看出门都没法和人聊天,这才叫有影响力。
第5个回答  2019-07-01
其实这几年选秀类节目这么火爆?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的。首先,广大观众对这类选秀节目有强烈的需求。以《中国好声音》为一个例子,它采取的是导师盲选的方式来选出优秀的选手,这样给人一种公平的感觉,毕竟在这个看脸的年代,它能抛开选手的长相,只看选手的唱功,实在是难能可贵。



《中国好声音》采取的盲选方式。给观众留下了悬念,当有导师转身时,观众又为选手得到导师的肯定而兴奋、激动。观众在观看这类选秀节目时,整个人都处在一种期待、兴奋的状态下,所以观众为了获得这种快感,很希望多看到这些节目,于是选秀类节目就有了巨大的需求市场。



第二个原因就是选秀类的节目能带来巨大的利益。因为选秀类节目有着非常大的需求市场。有市场就有可能产生利润。那么这些收益来自哪里呢?来自于观众们观看电视节目时所产生的流量资费,广告商在电视节目中投放广告时缴纳的广告费。



当某一档选秀节目获得大获成功的时候,投资方看有利可图,纷纷投资电视台,节目组来举办这些选秀类节目,于是选秀类节目就会不断的涌出来了。第三,发现有潜力,有能力,有才华的选手,为娱乐圈注入新鲜的活力。其实选秀类节目并不是全部都是为了赚钱的,他也是肩负了一定的社会责任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