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尼众佛学院的基础设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0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隆莲老法师的带领下,如意法师等的辛勤努力下,学院的基础设施逐渐得到了提高和改善: 1、办学原则:以育人为根本,以培养学僧的求学精神和弘法能力为重点,引导学生知恩报恩,学修并重。
2、育人方针:先成人,后成佛 。
3、办学目标:隆莲老法师从佛教事业的实际出发,把学僧的培养目标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培养寺庙管理人才, 二是培养弘法人才,三是培养佛学研究人才。也就是说,学生毕业后,最低要求也要成为寺庙的管理人才。所以学僧们不仅要学习佛学知识和文化知识,还要学习许多具体的管理方法,比如如何举行各类法事,如何建立正规的财务帐目等等。当时负责教授汉语的游老先生还专门为此编写了一本《佛寺应用文常体浅例》。
4、总体工作思路:以良好的道风、学风建设为重点,教师素质提高为关键,以院弘教、以教立院。 1、提高文化素质
基于预科班文化程度层次不同的情况,加强语文、历史、哲学等基础文化的学习与训练,以提高其文化水平。
2、提高人格素质
引导学生发扬东西方各种传统道德,并学习当代英雄的高尚品德和先进事迹,提高其人格素养,教育学僧首先做个好公民,行好“世间法”,做世人的典范。
3、提高僧格素质
以戒律为基础,以佛陀乃至于历代的高僧大德为榜样,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以入世间精神,勤修出世间法,上求下化,令正法久住。 1、更新知识,与时俱进
法师不但要通达佛学,也要不断更新世间学问,学习新的科技成果和思想,了解当代的社会思潮,关心国家及世界政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专研佛学、以身示教
在教理上,不能满足于原有的水平,要深入经藏、广学多闻,辩才无碍。能解答学僧的问难。在行持上,要认真学戒、严格持戒,模范遵守各项法规,明识因果,努力做世出世间的表率。
3、掌握规律,提高质量
适当的组织法师学习《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等知识,并适当的组织外出参学,提高其教学能力。做到因材施教,对机说法,讲解玄奥的教理、力求以明喻暗,深入浅出,使学僧心开意解,成就其闻所成慧。
始终坚持“学修一体化、生活丛林化”的办学方针,以三学戒定慧为纲领。为了能更完善地培养僧才,绍隆佛种,续佛慧命,将不断努力、扩大招生、提高教学质量,为佛教事业的振兴奉献毕生。 佛法弘传本在僧。培养一大批信仰坚定,学修并重,具足正信及有较高佛学知识的优季僧才。已成为我们佛学院教育的关键。为此,隆莲法师从佛教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三个层次的办学宗旨,一是培养佛教寺庙管理人才;二是培养佛教学人才;三是培养佛教研究人才。
今天佛学院培养的僧才“合不合格”,将直接决定未来中国佛教事业的兴衰存亡,走向、命运和前途。若对三宝无敬信,尽管有知识,会管理,也只能流俗于社会。故佛学院把坚定信仰作为教育学僧的核心。正如一位名人所说,使人心清净的力量不在教育,而在信仰;不在知识,而在因果;不在科学,而在宗教。有了信仰才能心有所敬,有了因果才能心有所畏,有了宗教才能心有所安。知所敬畏就不敢胡作非为,平安自在才能为理想,为利他而奉献自我。
僧团是大众耐以生活,修持的机体,是释迦牟尼为了传播和实施他所发现的真理而缔造起来的组织。要管理完善它,使这充满活力,必须是达因识果,具信仰之僧才。因此,我们佛学院不是闪电单纯地让学僧学佛教,研学问,而是要通过几年的教育提高学僧的因识果的佛教道德水平。具有统领大众的包容心,耐烦心,慈悲心和般若慧。让僧团成为一个道风纯正、神圣的三宝团体;寺庙转为祥和,快乐的净土;僧众成为正信的佛弟子。
佛陀施设八万四千法门教化众生并非无的放失,而是因机施教。故我们从学僧的实际出发,予以全面的介绍佛教,把重视解决人的烦恼,人的思想等问题放在首位,佛讲的法是人们所需要的,佛法不能在众生的疾苦之外而存在。重在为学僧打下稳固的佛学基础,以培养学僧日后自学、自立、弘化的能力。那么,培养弘法教学的人才,将始终是我们的中心课题。
现阶段佛教的研究百废待兴。如何使佛教与当今的科技时代相适应,更好地针对人类的烦恼,困惑、茫然;道德的沦丧,世风的日下,环境污染,生态的失衡而加以引导摄持,着眼于现实人生下烦恼的淡化,智慧的提升,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净化,从而达到人生的解脱,实为研究佛教的重要课题。佛学院正是本着这一研究内容来启发学僧,完善办学的第三宗旨。使学僧全面正确地认识并接受佛教的人生、世界观,变消极为积极,变悲观为超悦,不忧不喜,坦然地对待地无常的人生,如幻的世间,从并众善奉行的人生观出发,随缘度众,自利利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