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寨镇的人物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高汝登(1525~1605) 字自卑,号柳溪,月庄人。明神宗累赠中宪大夫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世称高封公。淄川县志载:公有田40顷,一生好义乐施,为方便交通捐资建五里河桥、范水桥及灵虹桥栏,兴办学馆,数修县学学官,恤孤寡助婚葬,不可枚举。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淄川大歉年,斗米需银二钱,他与其父母召乡闾食其家,救活百余人;明万历年间淄川境内多年大旱,他先后两赈饥荒,其子高举亦竭俸银资助,致使家道中落。高汝登八十岁殁,时五百里内皆罢市哀悼。数年后乡民思慕他的恩德,便于淄城东郭立祠祭祀他。
张至发(1572~1643) 字圣鹄,号宪松,坡子村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崇祯九年(1636年)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因政绩卓著,晋升为光禄大夫。崇祯十一年(1638年)夏辞官回归故里。翌年冬病重,思宗亲书“敕赐存问”四个大字,遣行人及御医慰问。在乡里,张公曾做过不少善事。天启年间捐资建六龙桥;为解决水患,开挖从苗家窝至坡子村东孝妇河长30余里水渠1条,并架石桥两座,名曰七星河。
毕道远(约1816~1896) 字仲任,号东河,牛家庄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诰授光禄大夫。为官近四十年,以清正名世。在总督仓场的九年间“廉以持已,严以御下,革除陋规,澄清多年积弊”,有“毕公督仓场、京城不食发霉粮”的口碑。毕道远善书法,是晚清孟毕翟邹四书法家之一,有“板桥竹,牧徽羊,东河大字世无双”之誉。
孙廼琨(1861~1940) 字仲玉,号灵泉(廼nai,同乃),董家村人,清末民初教育家、学者。清光绪二年(1876年) 考中秀才并补廪。1890年赴陕西正谊书院求学3年,师从关中大儒贺瑞麟,1893年返乡在黉山后洞(位于淄川寨里)续学3年,对程、朱理学研讨颇深。此时,清廷朝政日紊,帝国主义乘隙而入,世风败坏,他目睹时势,摒弃仕途,立志治学,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先后在正谊书院、灵泉精舍、潜修学舍、明复精舍任主讲。1932年他应聘第三次入陕任正谊书院主讲,杨虎诚、张学良曾多次到书院听课,其治学精神受到两位将军的赞扬,捐助大洋200元予以鼓励。《大公报》头版载文赞颂他教学重实践的诲人治学精神,晋、冀、鲁、豫、甘各省竞相刊印其教学讲义。著作有《周易辑说讲义》《易经绪论》《大学讲义》《太极通书问答》及历史小说《孝子王樵》等几十种。
崔洪顺 (1918~1940) 彭家村人。 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 8年任淄川县政治交通班班长。1939年任淄川县政治交通站站长。1940年5月11日调任山东鲁中总站站长,赴任途中在博山池上村与日军遭遇牺牲,时年22岁。
高庆珂(1918~1942) 杨寨村人,淄川师范毕业。1937年参加革命,化名丁柱。1 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初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是年调入大众日报社工作。先后任报社政治教导员、党总支书记、经理部部长。1942年秋,日军对沂蒙山区进行大扫荡, 10月6日他与另外12名同事被敌人包围在沂水县耿家崖村,他指挥分两路突围, 命令身边5人撤到东山坡灌木丛中隐蔽。当敌人向隐蔽处搜查时,他首先向敌人开枪,把敌引向自己,与敌周旋到天黑,直到射完最后一颗子弹,壮烈牺牲。
卢长有 (1935~1996) 中共党员,法家村人,高小毕业。1955年参军。1959年8月到青岛海军通讯学校学习。1965年任湖北省洪湖县通信设备制造厂厂长。1970年他研制的导体通信载波机,在湖北省洪湖县率先使用,使该县成为“全国通信载波化县”。1974年发明了全国第一台集成电路脉冲编码24路通信载波机,并著书一册。1975年出席邮电部首届技术革新大会, 并作了学术报告。是年任洪湖县邮电局副局长。197 6年研制成功第一台400门电子电话交换机,是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77年5月出席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 受到华国锋、叶剑英的接见。是年8月参加了邮电部组织的专家组考察团赴日本考察。1978年3月当选为全国第五届政协委员。是年5月任湖北省邮电科研所所长, 7月出席全国科学大会,被授予科学成果奖。1978年10月研制成功集成电路脉冲编码60路载波通信端机。
陈煦(1916~1997) 原名毕于仁,牛家村人,西安师范毕业。1936年初参加中共地下活动,1937年3月入党,1938年参加西安学委会任书记,中共陕西省委候补委员、省委青年委员会委员。 1942年至1943年任西北局党中央调查研究局四分局组长。1952年8月至1958年7月先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室主任、 政务院文委办公厅副主任、国务院秘书厅副主任。 1958年8月至1961年底任甘肃省委委员、秘书长;1961春年至1966年夏, 在西安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副秘书长兼调查研究室主任。1978年7月调中共甘肃省委,历任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秘书长、副书记等。1987年离休,1988年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刘继泰 1923年7月生,小屯村人,高小毕业。1941年6月入伍,抗战时期任战士、班长、排长。在沂蒙山区先后参加三次讨伐汉奸吴化文、攻克沂水城、蒙阳城反扫荡等战斗。 1947年2月任连指导员,在三保临江战役中指挥得当,以少胜多,被三纵司令部记特等功, 授予战斗模范、模范指导员称号,获模范奖章一枚。1948年5月任营教导员,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湘东、衡宝、两广、海南等战役。1950年10月入朝作战, 参加了一、 二、三、四、五次战役。1951年任团政治处主任。1953年参加“三八” 线防御战役。1953年7月调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总高级步兵学校学习,两年后毕业留校任战术教员、 学员班班主任兼指导员。 1970年回原部任一一九师政委。198 1年任白城守备区副政委。 1955年、1960年、1964年分别被国防部授予少校、中校、上校军衔。曾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军功章、二级独立自由奖章、三级国旗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奖章。1 983年9月,副军职离休。
刘承悦 1924年11月生,牛家村人,初小毕业。1960年入党。1961年至1983年任村党支部书记。任职期间,事迹突出,成为全市学习的典范。1968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1969年10月1日应邀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山东省第五届、第六届人大代表,曾担任过淄博市贫协常委和淄博市人大代表。1984年退休。
张京结 1926年4月生,中共党员,小屯村人。1941年4月参加胶济大队。1948年调任三十五军警卫营副连长。先后参加过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荣立过三等功两次。 1953年2月调二十二军任营长。1955年国防部授予大尉军衔。1958年调江苏省军区七十五团任团长。1961年调南京总高级步兵学校学习,一年半毕业后回原部。1966年5月调江苏省六合军分区任副参谋长。1971年4月调南京警备区任副参谋长、南京军分区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