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处世》翻译

论语 全文

第1个回答  2012-10-23
2.2.2.2.《《《《立身处世立身处世立身处世立身处世》》》》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才学成自立,四十岁才通达事理,五十岁才知道万事都有规律,六十岁时才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到了七十岁,就随心所欲,但又不越出规矩了。” 颜渊、子路侍立于孔子身旁。孔子说:“何不各人谈谈自己的志向呢?” 子路说:“我希望把自己的车马衣服都拿出来和朋友们共享,就是用坏了也毫不遗憾。” 颜渊说:“我希望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路又说:“希望听一听老师您的志向。” 孔子说:“使老年人安逸,使朋友信任,使年轻人关怀。” 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孤儿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命运委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曾子说:“读书人不能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道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到死才停止,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来的人赶不上现在的人呢?(如果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时还没有名望成就,他也就不值得敬畏了。”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子张问:“读书人怎样才可以叫做通达?孔子说: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子张答道:“在诸侯国做事,一定有名望;在卿大夫家做事,也一定有名望。”孔子说:“这只是虚假的名声,不是通达。所谓通达,那是要品质正直,遇事讲理,且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神情,内心总是想着对人谦退。(这样的人,就可以)在诸侯国通达,在卿大夫家也通达。至于有虚假名声的人,只是外表上表面上追求仁德,而行为上却是违背仁德,自己还以仁人自居而不惭愧。但他无论在国君的朝廷里和大夫的封地里都必定会有表面上的名望。 孔子说:“读书人如果总是留恋家庭的安逸生活,就不配做读书人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