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的王姓的来源及历史和现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2

据江西省谱牒研究会王氏源流研究室(以下简称王研会)主任王令策和副主任王雄文介绍,帝王之裔的王氏有由赐姓、改姓、冒姓及蒙古、鲜卑、西域等少数民族编集到一起的“虏姓王”,有商王子比干后裔的“子姓王”,有尧舜后裔的“妫姓王”。

无论哪种“王”,十之八九都是王氏的主体——“姬姓王”。

王姓早期主要在北方发展繁衍,到了西晋末年才开始逐步迁往江南诸省,早在公元618年以前,王氏就进入了江西省的南昌、新建、丰城、宜春、瑞昌、都昌、广丰、上饶等地。

1368年明代以后,又有王家人进入高安、萍乡、万载、九江、贵溪、横峰、宁都、寻乌等20个县市,据《江西通志稿》不完全统计,截至清末,王姓氏族先后迁入了江西省66个以上县市。

但后人的研究表明,今天的婺源、德兴等很多县市仍有王氏人口没有统计进去,可以说王姓人口遍布江西各地。

这些王姓,从源流上来说,主要还是上述四大支派的后裔组成的,这其中又以太原王和琅琊王的后裔为最多。

截至2014年,王姓的人口已达到9468万人,大约占全国人口的7.1%。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三省,大约占王姓总人口的28%;其次分布于四川、安徽、江苏、辽宁、黑龙江、山西、湖北、陕西、浙江、甘肃十省,王姓又集中了42%。

山东居住了王姓总人口的10.5%。

扩展资料:

江西王姓来源广泛,但从总的来说,莫过于太原王、琅琊王、三槐王、开闽王四大支流。

“太原王”和“琅琊王”的始祖均为王子乔,只是到了王离这代才开始分开,长子王元,徙山东琅琊,成为“琅琊王”始祖,次子王威则仍居太原,遂为“太原王”始祖。

“琅琊王”在赣的流传和分布情况至今没有统一的说法,据王研会主任王令策介绍,永修县有个镇上的王姓村民曾翻出了家谱,上面记载为琅琊王的一支,流传已有400余年。

至于太原王,则由唐玄宗开元年间王景肃开始,在江西的分布基本上已相当明了。

“三槐堂”虽然是王姓知名的堂号,但“三槐王”的来历,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记载说:五代末时,大名府莘县人王祐在自家庭院中种了三棵槐树,并说了吾之后世,必有三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