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初印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5
——记2017重庆、成都双城清明游

这是我第一次来重庆,曾经的民国政治中心,现今的直辖市;山城,一个GPS会失灵的地方;水煮鱼、毛血旺、火锅的故乡。

从江北机场出来,机场1号线一路开往重庆的地标解放碑商圈,车最终停在半坡上。我们爬上坡就看到了 解放碑 。在重庆,感觉一直在上坡下坡,小巷石阶错落有致,这就是山城的味道吧,世界仿佛多了一个维度。解放碑曾经也是一座高大恢弘的建筑,如今在周遭商业摩天大楼的映衬下,显得小巧雅致,通体白色微黄暖调的光,柔和亲近。四月的晚风柔和清爽,解放碑前的小广场聚集了很多漫步闲逛的人们。我们一行已饥肠辘辘,随手进了一家米粉店,一碗酸菜鱼米线下肚,味道很正,如今还回味无穷。

次日我们去了 磁器口 ,巴渝文化古镇。因是假日,这里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走都走不动。一路上到处都是毛血旺、猪蹄、火锅底料、豆花、茶馆。川音遍布耳际,乡味儿浓厚。步入古镇街道,小吃店遍地都是,抽丝、制糖、捏面人、打糍粑、陈麻花,还有饰品店、工艺品店创意点鳞次栉比、热闹非凡。但同质化很严重,例如陈昌银麻花就有很多家,因此,这些街道走完一条也就够了。除了我喜爱的红糖糍粑,我对逛街倒没什么兴趣,转了转就出来了。找了地儿喝盖碗茶,看川剧变脸,但水平非常业余,不怎么尽兴。下次定要选家好馆子重听了。

晚上来到了传说中现实版的千与千寻——洪崖洞,真让我欣喜若狂!

洪崖洞的夜景堪称美轮美奂,川渝吊脚楼就在悬崖边上,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依山就势,掩映在山林翠绿中,往下就是丛林滴翠不见崖底。一窄窄红色的灯笼支着, 洒下 黄色明丽的灯光,映衬着一座座木屋恍若通体璀璨的发光体,热闹却不喧嚣,静谧又不孤寂。崖前长江水川流不息,春天的江水清绿,颇添一分灵动。修长的千厮门大桥横跨江面,带来一抹硬朗的几何构件的现代感。对岸,晶莹剔透的玻璃房子——重庆大剧院隔江相望,还有江北嘴星星点点的灯光。这里简直与千与千寻的梦幻之境一模一样,让人怦然心动。

洪崖洞内有诸多古玩石刻,下层还有夜市,我来到一家原石店,赌了一块半开的玉石,真是好玉,做了一只手镯,成色非常漂亮,感觉像是这个恍如梦境之地的美好礼物。

更神奇的是,从洪崖洞往上沿着江边步行几百米,穿入一个巷子内的停车场,坐电梯到了顶楼,就直接回到了解放碑。原来,洪崖洞和解放碑很近,只是在一座山的不同高度上。让我有一种空间穿越的感觉。惊喜不已。

从重庆高铁2小时就到了成都。

宽窄巷子是青砖的清代名居,有一股秀雅之气。如今已经变成了商业街,乏善可陈。只有间或的几件屋子结构能见出那时生活的闲适,进门的水池里养着老龟、小金鱼,池上的小石桥,两开的四合院儿,窗台门边一抹红色的鲜花,真是惬意。宽窄巷子里遍布的大熊猫塑像是孩子们的最爱,小朋友们都跑着扑过来,又是亲嘴,又是抓尾巴,又是抱抱。还有铜人立在街边,他不吆喝你照相,真以为是假人呢,猛听得一发声,吓了一跳。

武侯祠和锦里是在一处。我是冲着那首承销《蜀相》去的,感时伤怀,寻古访迹。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夜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武侯祠本身其实很小,然而外部的附属建筑却规模多了几倍。门口当然早已没了柏森森,也没了映阶碧草。主祠供奉着武侯相,两侧有他的孩儿和部下陪伴,墙上有古人拜谒的诗文。想象中的武侯祠,应有武侯一生的痕迹,他的悲欢离合,有世人对其或是敬仰或是批判的情怀。他原是三顾茅庐请下来的,死了也应在个清雅离群索居的所在,长伴山间烟气灵气。然而现在很多古迹都越来越像,配套建的比主体都宏达,还千篇一律,不能和主体相得益彰,让人很无奈。锦里和宽窄巷子类似,也是文化创意街。不过非常贴近自然,水系,树林,掩映错落。朋友说宽窄巷子和锦里有很多酒吧,然而我不喝酒,也不泡吧,也不知其中味了。

次日,我们开车去了都江堰。从宽窄巷子开车去都江堰大概需要1个半小时,真是值得一观。都江堰,号称最古老的还在使用的水利工程,让人感叹最简洁的管理方式才能沿用最久。来到都江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宝瓶口下游的南桥,非常美,远看像一座苍翠瑰丽的楼阁。走近看,雕梁画栋,飞檐走壁,桥体长廊上题满了诗画,美轮美奂。 桥下的内江水,是我见过,迄今为止,最绿的江水。真真应了一句诗“春来江水绿如蓝”。光看这水,水流欢畅,恍如一条悦动的绿带,十分赏心悦目,生机勃勃。正是这内江水孕育了巴蜀文明,造就了天府之国。走过南桥,在岸边的河鲜店吃鱼,人坐在岸边,却仿佛坐在船上,恍惚之间老是有在飘动的感觉。河鲜肉质细腻肥嫩,十分新鲜。

从都江堰正门进入景区,从下游往上游走,依次是宝瓶口、飞沙堰和鱼嘴。宝瓶口是从山体凿开的水道,脱离山体的部分称为离堆,有节制水流的作用。我们可以直接在离堆上方的观景台查看宝瓶口。往前走过索道,就能近距离查看起到排沙泄洪作用的飞沙堰,旱季这里是一片坦途,汛期内江洪水从这里排向外江。沿着江岸再往上,对岸的二王庙掩映在青山间,路的尽头就是鱼嘴了,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远远看去岷江蜿蜒向前,水雾缭绕,自然造化,肃然起敬。

来四川,大熊猫是狠多国外友人必去看的。成年的大熊猫比较懒,坐在地上,不愿意动,小短腿,小耳朵,却有肥肥软软的大身子, 周围全是竹笋,扭着身子抓起一根,用嘴剥开外层的硬壳,大口大口嚼着里面鲜嫩的竹笋,可会吃叻!边吃感觉咧着的嘴巴在憨憨地笑,透出慢慢悠悠的满足。幼年的大熊猫比较活波好动,有挂在老高的树上的,真让人担心笨笨的一只要怎么下来呢?有坐在地上剥笋的,有仰躺在地上蹬腿的,千姿百态。

俗话说“少不入川,老不离蜀”,重庆是一座非常有特点的城市,有山城的保守静谧,又有向上的活力。这里的女孩儿有一种小家碧玉的清澈,这里的人们也许并不时髦,但很坚持自己的处世态度。成都和重庆相比,没有那么特别的调调,更柔和更开放,这里的人们喜欢在路边打麻将喝茶,叫卖的商贩会为了看牌停下来,似乎忘了自己还要做生意。人们没有那么狰狞地想跳脱出来,成为竞争的胜利者,对生活却有孜孜不倦的追求,充满了热爱。节奏慢,却不拖沓。在这种咸淡适宜的生活状态下,人变得特别友好,路边车停的不好挡住了路,会有大叔教导说“完全不会做事情嘛,把车倒一倒嘛”,路边做糕点的会闲聊说“一个口味买一个,买这些给同事一起分”。什么都是淡淡的,甜甜的,润润的。

我想,将来,这种城市出来的人们,也许,会比一线城市出来的人,更有灵魂。

2017-4-1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