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9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探索让热水快点变冷的多种方法。

  2、体验参与实验操作活动的乐趣。

  3、乐意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设想,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塑料杯、玻璃杯、擦手干毛巾、冰块、水盆(中间加水)、调羹、扇子、空杯子、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出幼儿思考。

  1、小朋友看,鲍老师这儿有一杯水,请你猜猜这杯是冷水还是热水?

  2、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请一名幼儿上来摸摸杯子,感觉怎么样?

  3、如果我把这杯热水一直放在这儿,结果会怎样呢?

  二、设计让热水快点变冷的方案。

  1、可是,现在鲍老师口渴了,好想喝水啊!但是这杯水又太热,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帮我,使这杯热水快点变冷吗?小朋友来动动脑筋。

  2、幼儿讨论回答。

  三、幼儿操作实验。

  1、我不想用你们的方法,我就让这杯热水自己冷,小朋友就按你们刚刚想的方法来做实验。鲍老师和小朋友来比比,谁的本领大,谁的热水温度降得最低,好不好?

  2、引导幼儿分工实验。

  3、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自己用的是什么方法。

  四、交流讨论。

  1、我们现在来做小小观察记录员,用温度计记录你的水温。

  2、为什么我的这杯热水温度下降慢,而你们的热水温度就下降速度快呢?

  五、教师小结。

  生活中有许多让热水快点变冷的方法,比如我们“用扇子扇”、“用嘴吹”、“用调羹搅拌”、“用空杯子相互调换”等方法,是将热水的热量慢慢传递到空气中,降温比较慢。比如我们“添加冰块”、“添加冷水”、“放在冷水里浸泡”等方法,是将热水的热量传递到冰块和冷水中,使热水温度降低,达到降温作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老师口渴了倒了一大杯热水,可水太烫喝不了,请小朋友想办法让这杯热水快快变冷”这话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于是,“让热水快点变冷”的活动展开了,围绕着“有什么办法让热水变冷”,我让孩子们充分猜想、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想法,孩子们的办法可多了,“把热水放在空调下吹”、“用扇子扇风”、“往杯子里加冷水”、“把热水放在冰箱里”等等。这么多的方法使热水变冷,我请幼儿进行了小小实验,分成几个小组,选择老师提供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实验。孩子们的参与性、积极性很高,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在活动中应多让几位幼儿上来说说自己用的是什么方法,使热水变冷的。另外,应该多准备一些温度计,让幼儿自己来测量水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过程:

  1.出示故事封面,引导幼儿质疑。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边出示PPT课件一),请小朋友仔细地看一看,想一想。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2.分段欣赏,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故事导入:这两只兔子是什么关系?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

  引导幼儿猜想: 兔妈妈会怎么说呢?

  ⑴讲述第一次变化。

  小兔子可不想被妈妈追上,于是他说:“如果你来追我,我就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

  引导幼儿猜想:哎呀,这下妈妈该怎么办呢?聪明的孩子,快来帮帮兔妈妈。

  请幼儿说说,师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

  请你们再仔细看一看,兔妈妈是用什么来钓他的?为什么不象你爸爸那样用鱼钩而用胡萝卜来钓呢?

  你觉得兔妈妈能抓住变成小鳟鱼的小兔吗?为什么?

  ⑵观察第二次变化。

  请幼儿观察画面,小兔又想变成什么?兔妈妈又会变成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注意妈妈身上的东西:看来不管山路有多远,有多艰难,一定找到自己的孩子,妈妈是多么爱自己的孩子。

  请E读一读,然后大家一起再说一说。

  ⑶观察第三次变化。

  这一次小兔又想变成什么?兔妈妈又会变成什么?

  请孩子用刚才学过的好听的话说一说。

  问:兔妈妈为什么不变成采花的人,而要变成园丁?体现妈妈的爱。

  ⑷尝试创编故事情节。

  导入:小兔子还不甘心,还想继续变化着离开家,猜一猜,小兔子还会变成什么?兔妈妈又会变成什么?请你找一个好朋友一起说一说。

  然后请幼儿上来表演对话。

  ⑸继续观察第四—七次变化。

  逐幅观察图片,引导幼儿用“如果……就……”的句型说说小兔和兔妈妈的变化。

  ⑹问:最终小兔逃离家了吗?(没有)

  小结:这只逃家小兔终于还是回到了妈妈的怀抱。看来无论世界有多大,孩子的心有多高,哪怕是跑到天涯海角,孩子永远也跑不出妈妈关爱的目光。

  3.完整欣赏,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边欣赏课件,边听故事录音。

  ⑴引导幼儿质疑:听完故事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⑵提问:小兔为什么想方设法想逃家呢?兔妈妈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去追小兔呢?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兔呢?兔妈妈又是一个怎样的妈妈呢?

  4.给故事命名。

  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给故事取一个合适的名字。

  教案效果:

  1.理解故事的内容及事物之间的关系,并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质疑、想像。

  2.掌握句型“如果……就……”,丰富词语:逃家。

  3.能深刻的感受母子间的亲情。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领域:

  科学活动活动前评析

  现在的儿童类药物多带有香甜的水果味,易误导孩子超量服用,孩子们在学会看量尺后,对刻度也很感兴趣,有时还会在吃药时说:“我吃15毫升。”因此我从幼儿的生活中生成了《神秘杯》的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物品的探索兴趣,了解服药杯的作用并学习使用带刻度的杯子,让孩子们在帮助小动物送药的同时也知道自己要按量服药。教材难易程度适中,幼儿对此内容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刻度的读取反映了幼儿的分析能力。教学中要提高幼儿的分析能力,必须让他们有机会实践自己的想法,然后让他们带着问题进行测量活动。测量工具的使用是难点。幼儿不能主动发现测量中刻度与水平面重叠的重要性,所以,在幼儿实践的基础上,要组织幼儿讨论,教师的示范演示在桌面上读取结果,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并让幼儿通过操作达到理解,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孩子,让幼儿在探索中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建立客观实证的科学观,培养认真仔细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幼儿通过尝试活动,学习运用带刻度的杯子测量液体。继而探索目测结果与杯子的大小的关系,体会一样多的液体用不同大小的杯子装,杯子越小液面越高杯子越大液面越低,我们应该以刻度为准的道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逻辑分析能力及尝试精神。

  活动中主张把自主权交给孩子,使教师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使幼儿在操作中不断探索、发现,获得真实的经验,从而达到目标。本次教学中的重点是:学会正确使用读取服药杯。

  本内容有两个难点。第一个难点是,虽说幼儿有许多次服药的经验,但对于刻在服药杯上的细小刻度是很难发现的,对于这个难点,首先通过提示问题,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发现这细小之处,依次在放大的图片上出示刻度的每一部分,通过设问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思考、解答。

  第二个难点是理解目测结果与杯子大小的关系。通过对比实验让幼儿形成正确的观念,液体同样多的情况下,杯子越小液面越高,杯子越大,液面越低。从而进一步体会刻度的作用。

  操作难点在于幼儿需要控制好水平面与刻度重叠,并正确地读出带刻度的杯子中地刻度。因此操作前教师进行示范,帮助幼儿成功。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带刻度的杯子进行测量,并体会刻度的作用。

  2、教育幼儿正确服药,提高安全意识。

  3、培养幼儿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带刻度的杯子图,小动物形象、药水若干、动物药量表、常见服药杯数量与幼儿相同,烧杯若干等。

  活动过程实录

  (一)引出课题:冬天到了,动物园里的许多小动物都感冒了,他们早上、中午、晚上都要服药,医生阿姨想给他们送药都忙不过来了,想请小朋友来帮助她,好吗?幼儿自主为动物倒好药。

  (二)阿姨看了你们给小动物倒的药很着急,不行不行,这些动物有大、有小可不能随便给他们倒,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给你服药的?

  1、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如何正确服药,药喝多了会怎样?药喝少了又会怎样?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神秘杯上的秘密,根据幼儿回答出示服药杯上刻度,引导幼儿讨论用法及作用。

  3、根据教师在图上的举例,读出药量。

  4、教师出示动物药量表,教师示范根据量杯选择给动物在桌上倒药,强调准确性。

  大象250毫升

  熊猫100毫升

  小猴50毫升

  小狗30毫升

  小兔10毫升

  小鸟5毫升

  5、提醒幼儿先根据服药杯选好对象再送药。

  (三)体验杯子大小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小熊猫说发现它的两杯药不一样多,请小朋友帮它检察一下,是不是有人送错了?引导幼儿观察杯子上的刻度,思考为什么都是100毫升的水在两个杯子里看起来会不一样多?引导幼儿得出目测结果与杯子的大小有关,一样多的液体,杯子越小液面越高杯子越大液面越低。我们要以刻度为准。

  2、请幼儿2人一组进行实验,证实结论。

  (四)小朋友为阿姨解决了困难,又让小动物一起学到了本领真开心,谢谢你们。你们还有什么要提醒小动物的?我们祝小动物早日康复。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左、右手的基础上,初步理解以实体为中心的左、右关系,感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2.对数学探索活动感兴趣。

  3.能积极表达自身的体验和感受。

  活动重点:正确区别左手和右手。

  活动难点:以实体为中心区别左手和右手。

  活动准备:人手一个贴花;各种造型的左、右手图片;魔布一块;写字、画画、穿线、夹弹子等要用到的相关材料每桌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区别自己的左、右手,并说说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老师给你们的右手带来了礼物,看!是什么?(贴花),举起右手,跟我打个招呼。

  2.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吧?

  3.说说你的左手和右手都会做些什么?你觉得哪一只手的本领要稍微大一些?

  4.用你的左手去做做平时你常常用右手干的事(写字、画画、穿线、夹弹子)说说你用左手做事的感觉。

  (幼儿会位置进行左手操作)教师:左手做事情没有右手顺利,但是左手多练习了,也会象右手一样做起事来特别容易;左、右手只有协调好了、合作好了,才能又快又好的把事情做好。

  二.以实体为中心,区分图片上的手是左手还是右手。

  1.出示图片左、右手,猜猜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强调是从哪里判断出来的(观察手心朝上还是手背朝上;和自己的手怎么比较等),从而得出最好的判断方法。

  2.接受挑战,出示手指有曲有伸的左、右手让幼儿判断。

  3.把黑板上的一组左、右手进行分类。都分好后让大家观察,有无错误,如果有就上来纠正。

  (教师就幼儿的分类情况进行帮助、)三.在游戏活动中,区分左、右手。

  出示一块魔布,变戏法变出一个洞,伸出一只手,让大家猜猜是左手还是右手?(方法:请一幼儿上来,用手做造型,大家动脑筋判断,判断对的孩子奖励智慧星贴纸。)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萌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初步了解水污染的原因,懂得水与人类、动植物的关系。

  3、掌握生活中力所能及的节约用水的方法。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1、了解淡水的有关知识,收集水污染的资料。

  2、玻璃杯人手一份,白开水、盐开水、糖开水各一壶,透明水盆2只(分别装清洁的水、被污染的水)。

   活动过程:

  1、了解水具有溶解的特性。

  教师:你们喝的水是怎么样的呢?现在请你们再来尝尝加过糖的或盐的水,味道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

  还有哪些东西能溶解在水里呢(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小结:因为许多东西能够溶解在水里,当很多脏东西溶解在水里的时候,水就被污染了。

  2、了解水污染情况教师提出问题:水是怎样被污染的?幼儿讨论。

  课件演示:生活污水、垃圾污染河流。工厂排放出来的废水污染河流。

  3、了解水与人类、动植物的关系(幼儿把收集的资料拿出来自由参观、讨论,然后放在黑板上大家一起观看)。

  引导幼儿说出水污染影响人类健康。水污染影响动植物生长。

  教师:如果动植物接触了被污染的水会发生什么情况课件演示:鱼在清洁水和污染水里的生长情况。

  小结:人和动植物如果生活在污水的环境中,就会得病,严重的会造成死亡。

  4、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讨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活动反思: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之一,特别是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他们非常的喜欢玩水,不管是有工具还是没有工具孩子的都是非常的喜欢。我们班的孩子也是这样的,只要有机会和水有亲密的接触,他们会想方设法的去玩一玩,比如簌口那是他们最喜欢的最的事情之一的,有杯子的加入那真是如虎添翼啊,可以用水倒来倒去,可以用嘴巴在喷水等。对于孩子们玩水这一话题进行了无数次的说教,到起到的效果那真是微不足道啊。小马就是那么一个典型的孩子,只要有机会去卫生间,只要老师不喊他是不会出来的,而且跟风的幼儿也不少。我们一直在想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嫩?机缘巧合我们开展了语言活动《宝贵的水》,它所能起到的效果那我也惊讶,它深深的触动了我们班的孩子们。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有时候说教是起到的成效是极低的,像图片这种视觉感官会给我们的孩子带来极大的冲击,也会取得较好的成果!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探究物品的溶解速度与物品的颗粒大小及水的温度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录能力,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水、透明的杯子、塑料瓶、小勺、筷子、记录表、笔若干。

  2.绵白糖、白砂糖、方糖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做过的溶解实验,引出新的探究问题。

  教师出示一盆水,请幼儿说说自己知道的能溶解在水中的物品。

  2.通过操作和对比观察,探究物体的溶解速度与物体颗粒大小的关系。

  (1)出示绵白糖、白砂糖、方糖,请幼儿观察其不同点,猜猜哪种溶解的速度会快一些。

  (2)请幼儿分组做实验验证。

  请幼儿分为三人一组,用小勺取一平勺白糖和砂糖,再取一块方糖,同时把糖放入对应的三个杯中开始搅拌,看看谁杯子中的糖溶化完。

  (3)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并记录。

  小结:物体的溶解速度与它的颗粒大小有关。可溶于水的物品越是颗粒小的溶解得越快。

  3.通过操作和对比观察,探究物体的溶解速度与水温的关系。

  把全班幼儿分两组,一组拿冷水杯,一组拿温水杯。幼儿在老师的指令下,同时放进方糖,并一起轻轻地搅拌,看哪一杯水中的方糖溶解的速度快。

  小结:水温越高,物体溶解的速度越快。

  4.请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里,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兴趣,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科学区继续探索物体的溶解现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