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毕业的学生普遍都混的很好吗?

他们在就业方面有哪些优势呢?之前也有报道北大学生也有卖猪肉的,也有部分找不到工作的。

第1个回答  2019-05-14

作为马上毕业的北大准毕业生来回答一波。可能这个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努力的人总会有好的结果的(其实是我自己鼓励自己的哈哈哈)。从2018年调查的数据来看,可能不只是名校带给我们的机会,还有在学校里不断学习之后获得的能力,才会有比较好的工作吧。根据我一个学沫的观察,可能会有几种情况吧。

学霸+学神团,学霸与学神们一般都是出国深造or保研。一群手握着特别高GPA的学生在大学四年已经有了较为突出的学习能力,无论是出国深造还是继续读研,在科研上发文章,做学术,还是研究生毕业了去工作,那种自律性和很快掌握新知识的本领,就可以让学霸和学神团的成员掌握先机。

我等学沫团,学沫团还是有一些本领的,我会有一点自己的执着追求,虽不及学霸和学神丰富的简历,但是我们也是会努力地寻找自己的定位。可能会有一些太感性的因素在里边,不过每每唱起准校歌的时候,都想带给母校一些什么,或许都不希望拿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是自己最光辉的时刻吧。

以我认识的学长学姐为例,有的去了美国哈佛、耶鲁、密歇根继续深造,还读了一个双学位,有的去了药厂做了临床药师,还有的转行去了投资和金融领域。不过每每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总会感受到学长学姐眼睛里对自己未来的渴望,或许就是那份坚持和渴望才会让每个从这个园子里走出去的人都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吧~

祝福每个即将毕业的同学们毕业快乐,前程似锦~

第2个回答  2019-08-26
一位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毕业的同学就曾经表示,不到万不得已,他从来不会主动说起自己的学校,即使谈及学历背景,他也会尽量避开“北大”两个字。只有无路可退时,他才会公布答案。而且说话方式也要注意,说得太快,人家说你想炫耀。说得谦虚了,人家说你装腔作势。而一切的根源,其实还是因为自己的能力配不上“北京大学”的名头,混得不如意,感觉在给母校丢脸。唯一能产生优越感的,就只有寒暑假或者小长假,北大门口站满排队入校参观的家长和孩子时,自己能掏出校园卡,在众人的注视中,云淡风轻的进入校园。
第3个回答  2021-04-28
作为P大的学生,想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没有哪个人不想混得很好吧,但什么是混的好呢?从世俗意义上来讲,这个评判标准很大程度依赖于薪资和社会地位的高低。北大文凭+母校几年的培养给予了毕业生们在就业市场中很大的优势。近年来的高校薪资待遇排行榜里,清北学生已经快可以达到毕业即平均月薪过万的水平了。每年秋招、春招季,未名bbs找工作版块的“求offer比较“帖层出不穷,很多同学毕业20w+、30w+的年薪似乎已经稀松平常,很多技术水平高的大牛的薪资更是我等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的人很难想象的。

已经工作有一段年头的P大校友们更是活跃在各行各业的舞台上,他们甚至可以超脱于把薪资作为“混得如何“的评判标准,他们的贡献、他们的社会影响力、他们所展现与传承的知识与文化可以直接给出这道问题的答案。在前些日子北大官博发布的《歌唱祖国》视频中,北大空间物理专业的高铭出镜了,作为载人航天工程八大系统的唯一女总指挥,高铭主持载人航天各应用系统,圆满完成了神舟二号到七号的应用试验任务。

从每个P大毕业生自己的角度来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除了薪资以外,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自己对自己是否混的好的评价。我知道一位毕业后回到家乡选调的师姐,在校的时候,我问她未来去哪里工作,她回答我:“要回家选调,你们以后可能就要看到很‘贫困’的我了。”

西部的基层公务员可能并不能像她同学们所投身的互联网与金融行业一样是个高薪的行当,但朋友圈里的师姐恣意洒脱,从她的言语中能看到她对生活与工作的幸福感与认同感。为自己的家乡奉献一份力量,有能力照顾到家中父母,“混“得也还是不错的吧。

谢谢阅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0-16
北大毕业生毕业出来基本上都是混的好的,混的不好的,大不了也就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即使是北大毕业选择去卖猪肉这种边缘化的职业,人家到最后也卖出了几十亿的身价,换成一般的普通人永远都做不到那个高度的。 至于北大学生落魄的工作都找不到这种,也只是在网上听说,但现实当中好像从来没有碰到过哪个北大毕业的连工作都没有。
第5个回答  2019-08-27
北大毕业生就凭这文凭就是好的敲门砖。普通学校毕业生一听北大的,那眼神、那嘴型“〇”。真是一脸羡慕、嫉妒啊。北大毕业生很好找工作,挑选的余地更多,普遍混得也很不错。北大毕业生多属于研究型的人才,在研究领域建树颇丰。北大毕业生多是单位的业务骨干,我单位就有二位北大的业务骨干,在单位很受重用。北大还有许多毕业生在国外深造或者从事相关工作。总之,北大毕业生普遍混得蛮好的,既使卖猪肉也卖出了水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