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刘姥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1
                  人人都是刘姥姥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虽然只是一个小人物,但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她在整部小说中的情节架构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作者借她的三次出场,即进大观园,也赋予了她见证荣宁二府从繁荣到败亡的特殊地位。

      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个乡下人进了美轮美奂的大观园,处处感到新鲜,处处感到好奇,也因此闹出了好多笑话。为了讨贾母的欢心,凤姐和鸳鸯共同导演了一场“闹剧”,而刘姥姥虽然只是土生土长的乡下农妇,却有着不一般的“演技”。

        刘姥姥明明知道大家在取笑她,拿她开心,然而她就愿意按照凤姐的安排,使出她浑身的“表演本领”,使出她浑身的“幽默天赋”,粗俗的笑话中,滑稽可笑的动作中,取悦了需要取悦的贾府的上上下,让贾母笑得落了泪,让姑娘们笑得前俯后仰,表演效果实在叫好。而她也自然达到了她此行的目的,满载而归。

      刘姥姥善于察言观色,善于迎合贾府的人,说话得体中听,机敏而圆滑,世故而智慧,不能不说她是一个“大智若愚”之人。一场闹剧,笑剧的背后是曹雪芹给予的社会小人物的悲悯和尊敬,或许作者本人在写这一段的时候更多的是同情和伤感。

      夹缝中求生存,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为了生活,扯下了自己的尊严,戴上一副丑角的面谱,变成一个引人发笑的对象,哗众取宠,宁愿做大观园中的笑柄。

      为何?

      这不得不让我们感叹,人活着的不易。刘姥姥是丑角,但绝不是傻子,她早已知道是为了哄老太太开心,还要放下尊严,演一场她并不专业的戏,还不得不装作愚者,以获得一心一意别人的同情,希望得到些实惠。

      刘姥姥与鲁迅笔下的那个说话尖酸刻薄自私贪婪的“豆腐西施”——杨二嫂不同,杨二嫂固然也是为了生计,但人性却发生了扭曲,美变成了丑,善变成了恶。都是可怜之人,杨二嫂有可恨之处,刘姥姥却让人可怜却并不憎恨。其实,她一直是朴实的,知恩图报的。王熙凤的女儿若不是她的搭救岂不落得个被拐卖的下场?

        面对贾家生活的奢侈,刘姥姥没有表现出羡慕的情状,反而只是一心一意算计着平实的居家生计。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为了生存,有时候会像刘姥姥一样,放下自己的尊严,戴上各种社交的面具,去挣得生活的柴米油盐。

      有人说,有一种虚伪不应该受到指责,那是因为为了生活。刘姥姥为了生活,宁愿成为别人的笑料,看似无奈,却是赤裸裸的现实。想一想,现实中,为了一单生意,为了一个客户,为了一次合作,为了一份收入,为了不能或缺的碎银几两,我们是否也曾强颜欢笑,也曾低三下四,也曾讨好恭维,也曾不得不学会世故圆滑,也曾走过刘姥姥的路,步过刘姥姥的尘呢?是否也曾像她一样低落到尘埃,在扯下自尊的生活里寻找幸福。

      人人都笑刘姥姥,其实,人人都是刘姥姥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