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认识有那四个阶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3
第一个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二个阶段:“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三个阶段:“知道”自己“知道”;

第四个阶段:“不知道”自己“知道”。

比如:没有学过心理学的人可能不知道“心理是脑的技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一科学结论,也就不知道一个人的饿和饱,其实和吃的多少无关,而和大脑有关。当他知道饿与饱这一过去所不知道的心理现象(而非生理现象)后,在吃饭时就能知道自己是在“喂脑袋”,而非喂肚子。“口腹之欲”的本质是大脑的“欲”,“大块朵颐”的本质是大脑的“快”,此时就进入了“知道自己知道”状态,达到了“识”的阶段。在有了诸如“坚持一下,饿过一阵子后就不觉得饿了”的体验后,他就能够做到少吃或对某些食物不吃,而只要坚持一个阶段,就会“习惯成自然”、“日用而不知”他也才真正做到了对心理学知识的应用。

    生活当中,处于第一个阶段的人不在少数,“傻子是不知道自己傻的”;而那些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经纶满腹却一事无成的人,正处于第二个阶段,他们很刻苦努力,因为知道自己的无知。具体而言,那些边开车边聊天而“不知道”自己在开车的人才是真正会开车的,而那些全身贯注,不敢些许分神的司机,只是达到了“知道自己知道”的第三个阶段;那些能够把孩子教育的非常优秀,而自己却根本就没有学过教育学,也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的父母,才是真正的教育者,因为他们臻于“不知道自己知道”的最高境界。

  你目前关于知—识的那个阶段呢?

  你想达到那个阶段呢?

认知的四个阶段:

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无知且自满)

二、知道自己不知道(看到了自己的弱点和差距,有了努力的方向)

三、知道自己知道什么(某领域专家,专业人士,可以有效利用自己的能力)

四、不知道自己知道什么(海纳百川,虚怀若谷,淡定自若,胸怀天地,不耻下问,已臻化境)

四只毛毛虫的故事——

毛毛虫都喜欢吃苹果,有四只要好的毛毛虫,都长大了,各自去森林里找苹果吃。

(1)第一只毛毛虫: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一只毛毛虫跋山涉水,终于来到一株苹果树下。它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一棵苹果树,也不知树上长满了红红的可口的苹果,当它看到其他的毛毛虫往上爬时,稀里糊涂地就跟着往上爬。没有目的,不知终点,更不知自己到底想要哪一种苹果,也没想过怎么样去摘取苹果。

它的最后结局呢?也许找到了一颗大苹果,幸福地生活着;也可能在树叶中迷了路,过着悲惨的生活。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大部分的虫都是这样活着的,没想过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为什么而活着。

(2)第二只毛毛虫: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二只毛毛虫也爬到了苹果树下。它知道这是一棵苹果树,也确定它的“虫”生目标就是找到大苹果。问题是它并不知道大苹果会长在什么地方?但它猜想:大苹果应该长在大枝叶上吧!于是它就慢慢地往上爬,遇到分支的时候,就选择较粗的树枝继续爬。于是它就按这个标准一直往上爬,最后终于找到了一颗大苹果,这只毛毛虫刚想高兴地扑上去大吃一顿,但是放眼一看,它发现这颗大苹果是全树上最小的一个,上面还有许多更大的苹果。更令它泄气的是,要是它上一次选择另外一个分枝,它就能得到一个大得多的苹果。

(3)第三只毛毛虫:不知道自己知道

第三只毛毛虫也到了一株苹果树下。这只毛毛虫知道自己想要的就是大苹果,并且研制了一副望远镜。还没有开始爬时就先利用望远镜搜寻了一番,找到了一棵很大的苹果。同时,它发现当从下往上找路时,会遇到很多分支,有各种不同的爬法;但若从上往下找路时,却只有一种爬法。它很细心的从苹果的位置,由上往下反推至目前所处的位置,记下这条确定的路径。于是,它开始往上爬了,当遇到分支时,它一点也不慌张,因为它知道该往那条路走,而不必跟着一大堆虫去挤破头。比如说,如果它的目标是一颗名叫“教授”的苹果,那应该爬“深造”这条路;如果目标是“老板”,那应该爬“创业”这分支。最后,这只毛毛虫应该会有一个很好的结局,因为它已经有自己的计划。但是真实的情况往往是,因为毛毛虫的爬行相当缓慢,当它抵达时,苹果不是被别的虫捷足先登,就是苹果已熟透而烂掉了。

(4)第四只毛毛虫:知道自己知道

第四只毛毛虫可不是一只普通的虫,做事有自己的规划。它知道自己要什么苹果,也知道苹果将怎么长大。因此当它带着望远镜观察苹果时,它的目标并不是一颗大苹果,而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苹果花。它计算着自己的行程,估计当它到达的时候,这朵花正好长成一个成熟的大苹果,它就能得到自己满意的苹果。结果它如愿以偿,得到了一个又大又甜的苹果,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你说了算……
相似回答